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运输车,该辅助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车体,运输车车体包括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左侧板与底盘铰接,右侧板与底盘铰接,后侧板与底盘铰接,左侧顶板和左侧板铰接,右侧顶板与右侧板铰接,左侧顶板与右侧顶板可拆卸连接,后侧板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可拆卸连接;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构成箱体结构;底盘上设置有电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解决现有农用无人机续航时间短、野外环境中起降难的问题,实现了农用无人机的不间断续航作业和提升了农用无人机在野外环境中的运输和作业能力。输和作业能力。输和作业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社会经济及工业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将无人机运用于农业是大势所趋。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加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0003]在农用植保无人机中,存在大型多旋翼无人机随着载重的增大,无人机的旋翼也越来越大,因此无人机的机身和重量也随之增大,由此引发农用无人机续航时间短,对起降地点要求比普通无人机更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运输车,以解决现有农用无人机续航时间短、野外环境中起降难的问题,实现了农用无人机的不间断续航作业和提升了农用无人机在野外环境中的运输和作业能力。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运输车,所述辅助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车体,所述运输车车体包括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所述左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右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后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左侧顶板和左侧板铰接,所述右侧顶板与右侧板铰接,所述左侧顶板与右侧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后侧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可拆卸连接;
[0006]所述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构成箱体结构;
[0007]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电瓶。
[0008]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输车车体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结构。
[0009]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三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四支撑脚和一个以上的第五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第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左侧顶板上,所述第三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右侧板上,所述第四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右侧顶板上,所述第五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0010]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支撑结构中的每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直杆、张紧环、螺杆、转环、螺帽、第一脚架、第二脚架、第三脚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螺帽滑动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张紧环连接在螺杆的一端,所述直杆滑动连接着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转环转动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脚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螺帽,所述第二脚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螺帽,所述第三脚架的一端铰接所述螺帽,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
铰接所述转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脚架,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转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脚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转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三脚架。
[0011]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直杆与运输车车体铰接。
[0012]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输车车体上设置有定位器。
[0013]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瓶设置有用于给无人机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0014]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输车车体设置有载物架。
[0015]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载物架上设置有电机、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与载物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一端连接储液罐的输液管接口,所述第一输液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输液管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出水口。
[0016]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盘设置有两个以上车轮。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运输车,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可展开至同一水平上形成稳定的降落平台,方便无人机在野外起降;底盘携带电瓶,能够给无人机替换下来的电池进行充电,延长无人机的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时长;辅助运输车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能够伸缩,可在任何凹凸的环境对平台形成稳定的支撑,具有良好适应性;具有储液罐,通过电机对无人机储液罐快速上药,加快上药速率,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辅助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运输车车体的展开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载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识:1
‑
右侧顶板、2
‑
右侧板、3
‑
左侧板、4
‑
左侧顶板、5
‑
后侧板、6
‑
底盘、7
‑
支撑结构、71
‑
直杆、72
‑
螺杆、73
‑
张紧环、74
‑
转环、75
‑
螺帽、76
‑
第一脚架、761
‑
第一连杆、77
‑
第二脚架、771
‑
第二连杆、78
‑
第三脚架、781
‑
第三连杆、8
‑
车轮、9
‑
载物架、91
‑
储液罐、92
‑
第一输液管、93
‑
第二输液管、94
‑
电机、10
‑
无人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辅助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运输车车体的展开示意图。所述辅助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车体,所述运输车车体包括左侧板3、左侧顶板4、右侧板2、右侧顶板1、后侧板5和底盘6,所述左侧板3与底盘6铰接,所述右侧板2与底盘6铰接,所述后侧板5与底盘6铰接,所述左侧顶板4和左侧板3铰接,所述右侧顶板1与右侧板2铰接,所述左侧顶板4与右侧顶板1可拆卸连接,所述后侧板5分别与所述左侧板3、右侧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板3、左侧顶板4、右侧板2、右侧顶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车体,所述运输车车体包括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所述左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右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后侧板与底盘铰接,所述左侧顶板和左侧板铰接,所述右侧顶板与右侧板铰接,所述左侧顶板与右侧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后侧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左侧板、左侧顶板、右侧板、右侧顶板、后侧板和底盘构成箱体结构;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电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车体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支撑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三支撑脚、一个以上的第四支撑脚和一个以上的第五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第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左侧顶板上,所述第三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右侧板上,所述第四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右侧顶板上,所述第五支撑脚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支撑结构中的每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直杆、张紧环、螺杆、转环、螺帽、第一脚架、第二脚架、第三脚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螺帽滑动连接在所述螺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旺,唐宇,侯超钧,庄家俊,钟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