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8491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8
本申请涉及填充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包括依次相接的面编织层、填充编织层和底编织层,填充编织层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具有比所述第二填充部更大的尺寸。与现有的填充个面料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手感柔软、保暖性好,且无二次环境污染,生产工艺流程简单,耗时少,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填充服装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填充面料是指面层和底层之间设置有填充材料的一类面料,常被应用在冬季服装面料如羽绒服上,以保证服装的保暖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填充面料的要求日益增长,填充面料要兼具手感柔软和保暖性。目前市场上的填充面料多为羽绒填充面料,羽绒填充是通过将羽绒强力压缩后迅速对织物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再对织物进行缝合,拍打羽绒至完全蓬松。这种羽绒填充方式,工艺流程复杂,耗时,生产成本高,羽绒的飞扬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此类填充面料应用在冬季服装上仅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但舒适性较差。
[0003]生态填充是利用编织机器与编织工艺,将填充纱线直接编织到织物中,工艺流程简单,得到的填充织物生产得到的服装具有保暖、美观、舒适的特点。生态填充面料与人的生理结构和机体运动特点相适应,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生态特性。现有的纬编生态填充织物是横向填充的,填充织物的花型种类都受到较大限制。经编生态填充是纵向填充的,可通过贾卡梳栉的变化,设计出具有不同花型的生态填充织物,可提供的填充面料花型种类多,扩宽了经编生态填充面料的应用范围。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11764019A提供了一种具有填充结构的弹性面料,该面料包括分别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中间层交替连接表层和里层形成多个可填充的袋型区域,表层和里层的密度均大于中间层的密度,表层和所述里层中含有弹性纱线,中间层由非弹性纱线所形成,且该弹性面料的表面粗糙度在5~30微米之间。该专利技术的弹性填充面料由于采用了弹性纱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充绒后厚薄一致。但该专利技术提供的面料仍然没有逃脱需要后续将压缩羽绒等材料对面料进行填充的二次操作,依旧存在工艺流程复杂,耗时,生产成本高,羽绒的飞扬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该面料仅有弹性却无法实现人体工学的“生态”特性而无法被称为“生态填充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以期得到手感柔软且兼具保暖性和美观性的填充面料,该填充面料通过特殊编织工艺达到高度符合人体工学特点的舒适性,以及生产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的优点,进一步地,以提花工艺的变化赋予该填充面料多样的花型种类。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包括依次相接的面编织层、填充编织层和底编织层,所述面编织层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面层区域和第二面层区域,所述填充编织层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层区域下方,所述第二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层区域
下方,所述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均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且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具有比所述第二填充部更大的尺寸;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通过连接构造相连接。
[0007]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填充面料一改先编织出织物,再将羽绒等填充物填充进去,然后再缝合、拍打形成厚薄一致的填充面料。总体上,由于设置了包括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等不同的填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填充面料呈现出在厚度方向上的不同尺寸,在针织方向上向前推进时,可以在本专利技术填充面料的面编织层形成第一面层区域和第二面层区域在高度交替出现的隆起和下凹的起伏状,或是根据需要设计编织出具有特定图案和形状的立体效果。本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不仅可将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连接,还能锁住填充编织层的填充纱线原料,防止填充纱线偏移或跑纱漏纱。通过连接构造连接后每相邻两个第一面层区域之间的第二面层区域变的非常平整。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基于目前填充面料不具有生态填充特性而提供的从针织方法角度提供具有填充编织层的生态填充面料。本专利技术所指“生态”一方面是指明填充面料是由编织手段一体呈现,无后道加工和填充工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了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填充面料充分符合人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具有自然舒适的优点;再一方面不会产生飞扬,非常地生态友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层区域设置第一提花图案。在保暖、舒适的性能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填充面料可在填充编织层高度大的第一填充部的覆盖部分设置第一提花图案,形成具有特殊花型的填充面料。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面层区域设置第二提花图案。这一设计与上述第一面层区域设置第一提花图案的设计为可替代的设计方案,即在保暖、舒适的性能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填充面料可在填充编织层高度小的第二填充部的覆盖部分设置第二提花图案,形成具有特殊花型的填充面料。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层区域设置第一提花图案,且所述第二面层区域设置第二提花图案。这样的设计即将上述两种情况下做复合叠加的效果,在填充编织层高度大的第一填充部的覆盖部分设置第一提花图案,在填充编织层高度小的第二填充部的覆盖部分设置第二提花图案,第二提花图案可以与第一提花图案相同或不同,赋予填充面料更加丰富多元的花型。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填充编织层为采用非弹性纱线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得到,并且在厚度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堆叠效果。采用非弹性纱线能够保证纱线的收缩性不至于过大而影响染整后面料的填充效果。具体地,可采用150

400D/48

288F的DTY/FDY涤纶非弹性纱线。对于相同材质的DTY/FDY涤纶非弹性纱线而言,相同D数情况下,填充纱线的F数越大,越蓬松,填充编织层越蓬松,则相对更容易塌陷,填充纱线的F数越小,填充编织层越立体,则相对不容易塌陷。填充编织层在面料的厚度方向上,即在垂直于针织面料针织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呈现高度上的堆叠填充效果,并且面料具有填充堆叠厚度不同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从而带给面料以厚实感和立体感。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制造方法,采用经编双针床贾卡机器,操作步骤包括:编织含有交替连接的第一面层区域和第二面层
区域的面编织层;编织含有交替连接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的填充编织层;及编织底编织层,编织连接构造使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相连接,其中,将所述第一填充部编织于所述第一面层区域下方,将所述第二填充部编织于所述第二面层区域下方,所述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均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且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比所述第二填充部编织更大的尺寸;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通过连接构造相连接。
[001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在经编双针床贾卡机上进行编织,该经编双针床贾卡机可以是单贾卡经编机也可以是双贾卡经编机。编织连接构造时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接的:面编织层,所述面编织层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面层区域和第二面层区域;填充编织层,所述填充编织层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和底编织层,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层区域下方,所述第二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层区域下方,所述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均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且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具有比所述第二填充部更大的尺寸;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通过连接构造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区域设置第一提花图案,和/或所述第二面层区域设置第二提花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编织层为采用非弹性纱线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得到,并且在厚度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堆叠效果。4.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经编双针床贾卡机器,操作步骤包括:编织含有交替连接的第一面层区域和第二面层区域的面编织层;编织含有交替连接的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的填充编织层;及编织底编织层,编织连接构造使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相连接,其中,将所述第一填充部编织于所述第一面层区域下方,将所述第二填充部编织于所述第二面层区域下方,所述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均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经向方向填充;且沿所述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填充部比所述第二填充部编织更大的尺寸;所述第二面层区域、所述第二填充部和所述底编织层通过连接构造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七把梳栉,其中,贾卡梳栉设置在第四把,并拆分为第一贾卡梳栉和第二贾卡梳栉使用,GB1和GB2编织所述面编织层,GB3编织所述填充编织层,第一贾卡梳栉和第二贾卡梳栉编织所述连接构造,GB5和GB6编织所述底编织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贾卡梳栉为JB4.1,所述第二贾卡梳栉为JB4.2,其中,GB1的垫纱数码为2

3/1

0//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雨方华玉林亚妹林文君杨勇宝卓丽琼杨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