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63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系统,适用于一具有智能平台管理界面的主机系统及一操作终端之间,其包含一验证程序函式库、一使用者接口以及一验证模块。该验证程序函式库用来储存若干个验证程序,该若干个验证程序以一程序编辑语言编码。该使用者接口配置于该操作终端,用来提供可选取的若干个命令,每一该命令对应于该若干个验证程序之一。该验证模块设置于该主机系统,用来依据该选取的若干个命令所对应的若干个验证程序执行该主机系统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且特别是一种用 于服务器管理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的验证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这几年来,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所使用的服务器数量逐年攀升。然 而传统上,系统管理者对于位于远程的各类型服务器(如电信机房或计算机站等)故障,特别是重要服务器(如ISP服务器)故障停摆,就必需亲自前往当地进行维修或故障排除,如此太过于耗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为解决这类问题,关于远程服务器的管理技术逐渐发展出来,像是由Intel、 NEC、 Hewlett-Packard以及Dell等公司共同制定的一种称作智能 平台管理界面(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 IPMI)的技 术。IPMI提供一种标准接口用来监控服务器的种种特性,例如操作温度、 电压供应、风扇转速等等。IPMI所控制的服务器会利用一具有基板管理控 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的微控制器以及内建于该 基板管理控制器内的韧件(Firmware)而构成 一 套服务器管理子系统 (Server Management Subsystem),其独立运作于该服务器的硬件如中央处 理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BIOS)以及软件(如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系统管理软件(SMS))之外,以控制系 统管理软件和平台管理硬件之间的接口,特别是当在前述服务器的中央处 理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失效的时候。IPMI可以同时运作在不同的韧件与硬件平台之间,并可自动地提供服 务器软硬件的监测状态,或是定时产生事件记录日志(event diary log),或是重新启动系统控制功能,或是针对特定事件(如供电不稳)发出警告等。举例来说, 一连接到IPMI的PC传感器可以实时侦测远程服务器的系统电 压、温度以及风扇的状况,并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处于预设的正常范围。除 此之外,IPMI也允许管理者藉由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或是 调制解调器从远程监控服务器的状况。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系统管理者 可以立即执行错误修正程序,举例来说,若服务器的温度超出一预设范围, 则可以立即调整风扇转速以增加散热效率。若发生的状况很严重,则不仅 将发生的状况实时通知远程的系统管理者,还可以将发生的状况记录下来 以备日后査询。但是,目前各厂商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包括硬/韧件所发挥效能各有 不同,是否能与不同服务器中的各类硬/软件环境如BI0S、 FIRMWARE、 WIND0WS、 LAN、 BUS及CPU等兼容,则需要预先利用一种称之为"智能平 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PMI Conformance Test Suite, ICTS)"的软件 来进行管理成功或失败的验证(PASS-FAIL TEST),其主要的架构及验证流 程如图l所示,包括一 ICTS架构管理单元(ICTS Framework Manager), 用于产生一使用者接口 (GUI)的功能菜单画面以管理TCL/TK测试模块对 IPMI的验证;一 ICTS系统函式库(Utility Library),提供ICTS类的函 式呼叫; 一信息路径函式库(Message Routing Library),提供IPMI信息 类的函式呼叫;以及一组传送接口 (Transport API),用于连结指定的路径 (Channel)以传送IPMI指令。如图1所示,当一现有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CTS)欲执行 一加载的TCL/TK测试模块(Test Module)(见步骤S100)以验证前述智能平 台管理界面(IPMI)时,ICTS架构管理单元依据TCL/TK测试模块透過使用者 接口 (GUI)产生的功能菜单画面(步骤S112)以管理TCL/TK测试模块对IPMI 的验证。接下来,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CTS)必需同时连结一位于ICTS外部TCL/TK引擎(Engine)程序(见步骤S122)及各系统的配置文件 (Configuration Files)(见步骤S110)、 一些属于ICTS内部的特定传送模块 (Transport Module)(见步骤S134)及各函式库(见步骤S114及S132)—起 执行,其中该TCL/TK引擎、TCL/TK测试模块及ICTS架构管理单元皆以TCL/TK 语法撰写而成,故需先用该TCL/TK引擎将TCL/TK测试模块及ICTS架构管理 单元一并转译成一些智能平台管理界面(IPMI)可判读的命令(Command)方 能执行IPMI的验证,如同步骤S120所示。在经由呼叫信息路径函式库(步骤 S132)可取得指定的传送信息路径(步骤S130),而传送接口用于连结指定的 路径(步骤S142),以传送被转译的IPMI命令(步骤S140),最终利用IPMI 命令对该智能平台管理界面进行认证(步骤S150),并将检验结果送回(步骤 S160)。此外,非属ICTS —部份的TCL/TK引擎(Engine)程序及配置文件 (Configuration Files)必须要比工CTS预先加载一使用者终端(即验证端) 的计算机内;其余的特定传送模块(Transport Module)及各函式库则必须依据需求事先撰写完成再进行编译程序,手续甚为繁琐。前述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CTS)有时本身提供的测试范 围过于狭小,并未涵盖全部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IPMI)及服务器内的硬/ 软件环境,或满足系统管理者特定的测试需求。因此系统管理者如要扩充 或修改前述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CTS)的测试范围或功能,则 势必要另外自行重新撰写一组测试模块(Testing Module),并要连同前述 ICTS架构管理单元再一起接受TCL/TK引擎(Engine)的转译及执行测试(见 步骤S120)。或者,要预先重新改写各种供测试模块(Testing Module)呼 叫用的函式库(Library)如ICTS系统函式库。但系统管理者如要自行撰写测试模块(Testing Module),首先需要了 解智能平台管理界面(IPMI)的整体架构及命令语法(IPMI Commands),并学习TCL/TK的程序语法,但该TCL/TK的叙述式语法并非针对ICTS开发出来 的,因此指令的使用过于复杂,故就该程序对IPMI可发挥的效能来讲并不 佳。且该TCL/TK也非一般网管人员惯用的叙述语言,因此系统管理者若仅 是验证上的操作问题,即需重新训练学习新的语法,不仅过于浪费时间成 本,而且缓不济急。其次,诚如前述步骤S120, TCL/TK测试模块必须与该ICTS架构管理 单元紧密连结在一起方能执行,难以分离,因此日后若有重大修改,现有 的测试模块(Testing Module)将可能无法使用,而需再重新逐一撰写一组 新的测试模块,因此TCL/TK语法在ICTS的使用上并不方便。再者,智能平台管理界面兼容性验证组(IPMI Conformance Test Suite, ICTS)本身在设计上也过于繁琐,如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系统,适用于一具有智能平台管理界面的主机系统及一操作终端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系统包含:一验证程序函式库,用来储存若干个验证程序,该若干个验证程序以一程序编辑语言编码;一使用者接口, 配置于该操作终端,用来提供可选取的若干个命令,每一该命令对应于该若干个验证程序之一;以及一验证模块,设置于该主机系统,用来依据该选取的若干个命令所对应的若干个验证程序执行该主机系统的智能平台管理界面验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道
申请(专利权)人: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