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丙乐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51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其包括若干屋顶支架,屋顶支架间隔排列,屋顶支架的两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梁;若干间隔设置的载体支架,各载体支架沿安装梁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两安装梁之间,载体支架可翻转的连接于安装梁,载体支架上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功能板,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功能板;挡雨支架,设置于相邻的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中,挡雨支架上设有可做升降运动的挡雨板,挡雨板位于相邻的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上方用于遮挡雨水并将雨水引导至第一功能板上。可以通过翻转载体支架切换朝上表面,实现多功能。通过设置挡雨支架并且利用挡雨板遮挡雨水,从而确保防水性能。而确保防水性能。而确保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居民建筑中,通常分位分层式居民建筑和独栋居民建筑。分层是居民建筑通常是房地产公司建造的普适性的结构,这类建筑通常仅能满足一般家庭的日常居住需求,这类建筑布局局促、功能单一、建好后屋面无法再次开合、建筑能耗高。当然,在城郊或者乡镇也存在一些独栋居民建筑,这类建筑很多是居民自行设计建造,能够自行建造地基、墙体及屋顶,但仍然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以解决现有建筑存在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所述多功能屋面系统包括:
[0006]若干屋顶支架,所述屋顶支架间隔排列,所述屋顶支架的两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梁;
[0007]若干间隔设置的载体支架,各所述载体支架沿所述安装梁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两所述安装梁之间,所述载体支架可0
°‑
180
°
翻转的连接于所述安装梁,所述载体支架上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功能板,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功能板;
[0008]挡雨支架,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挡雨支架上设有可做升降运动的挡雨板,挡雨板位于相邻的所述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上方用于遮挡雨水并将雨水引导至第一功能板上;<br/>[0009]各所述第一功能板朝上时,各所述第一功能板拼接呈平面,所述挡雨板下降抵压所述第一功能板。
[0010]可选地,所述挡雨支架包括挡雨板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动力元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挡雨板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上。
[0011]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丝杆和具有内螺纹的顶升件,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升降动力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还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所述顶升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
[0012]所述挡雨板设置于所述顶升件上。
[0013]可选地,所述挡雨支架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环,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环套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丝杆,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环套设置于所述顶升件上用于限制所述顶升件的位移,避免所述顶升件做上下运动时脱离所述第一丝杆。
[0014]可选地,所述挡雨支架上设有一块倾斜设置的所述挡雨板,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挡雨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挡雨板做升降运动;或者
[0015]所述挡雨支架上设有两块倾斜且相对设置的所述挡雨板,两所述挡雨板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其倾斜角度和受力的支撑件,所述升降机构与两所述挡雨板连接以驱动两所述挡雨板做升降运动。
[0016]可选地,所述载体支架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缘设有第一衔接槽,所述载体支架的第二表面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设有第二衔接槽和第三衔接槽;
[0017]所述载体支架铺设于所述屋顶支架上时,所述载体支架的第一侧边缘嵌入相邻的所述载体支架的第三衔接槽内。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衔接槽、所述第二衔接槽和所述第三衔接槽内均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内设有防水胶条。
[0019]可选地,所述载体支架包括载体框架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端与所述载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梁可0
°‑
180
°
旋转地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载体支架还包括限位轴,所述安装梁上设有用于支撑和限制所述限位轴的限位槽。
[0021]可选地,所述屋顶支架包括载体驱动装置,所述载体驱动装置与各所述载体支架连接以驱动所述载体支架翻转换面。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专利技术中,可以通过翻转载体支架,从而更换朝上上方的表面,使得第一功能板或者第二功能板铺设于屋顶支架上,扩展了多功能屋面系统的功能。比如说,第二功能板为太阳能板(太阳能发电)、光能反射板(聚光发电)时,多功能屋面系统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具有良好的环保节能效果,又如第一功能板为下文中的防水板时,能够提高防水性能。各载体支架处于其他角度上,比如各载体支架处于竖直状态时,使得屋内外连通,便于屋外空气光线穿透至屋内,具有良好的环境通透性。还有,挡雨板可做升降运动,下降挡雨板,使得挡雨板靠近或者紧贴载体支架,避免雨水从挡雨板和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进入房屋内,通过挡雨板的升降运动提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挡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挡雨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的第一丝杆和顶升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屋顶支架和载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屋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载体支架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屋顶支架第一功能板朝上时的横截面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屋顶支架第二功能板朝上的横截面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另一屋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的载体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另一屋顶支架载体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屋面系统中的具有连杆的载体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38]图中:
[0039]1、屋顶支架;11、安装梁;111、安装孔;112、限位槽;
[0040]2、载体支架;21、载体框架;22、旋转轴;23、第一功能板;24、第二功能板;25、防水胶条;26、限位轴;
[0041]211、第一衔接槽;212、第二衔接槽;213、第三衔接槽;
[0042]3、挡雨支架;31、挡雨板;32、升降机构;321、升降动力元件;322、第一传动杆;323、第一丝杆;324、顶升件;33、限位环;
[0043]4、载体驱动装置;41、载体动力元件;42、齿条;43、齿轮;44、输出齿轮;45、连杆;46、蜗杆;47、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4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45]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多功能屋面系统包括若干屋顶支架1、若干载体支架2和挡雨支架3。屋顶支架1间隔排列,屋顶支架1的两侧设有倾斜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屋面系统包括:若干屋顶支架,所述屋顶支架间隔排列,所述屋顶支架的两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梁;若干间隔设置的载体支架,各所述载体支架沿所述安装梁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于两所述安装梁之间,所述载体支架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安装梁,所述载体支架上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功能板,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功能板;挡雨支架,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挡雨支架上设有可做升降运动的挡雨板,挡雨板位于相邻的所述载体支架之间的间隙上方用于遮挡雨水并将雨水引导至第一功能板上;各所述第一功能板朝上时,各所述第一功能板拼接呈平面,所述挡雨板下降抵压所述第一功能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支架包括挡雨板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动力元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挡雨板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丝杆和具有内螺纹的顶升件,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升降动力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还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所述顶升件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挡雨板设置于所述顶升件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支架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环,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环套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丝杆,至少一个所述限位环套设置于所述顶升件上用于限制所述顶升件的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丙乐
申请(专利权)人:史丙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