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50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筒结构,其包含一外筒、一内筒以及一过滤填充材,内筒轴向设置于外筒内,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一空间,且过滤填充材分布于所述空间中。外筒及内筒具有多个气孔,且所述空间通过气孔与外界连通。过滤填充材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与多个纤维状吸附材中至少一者,各管状吸附材具有至少一孔道,且孔道呈轴向穿设。借此,通过使用管状吸附材和/或纤维状吸附材,其结构提供相对较短的质传路径以及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使流体均匀通过滤筒并进行过滤,故能在低压损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滤筒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管状吸附材进行过滤的滤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机过滤机组(Fan

Filter Unit,FFU)、外气空调箱(Make

up Air Unit, MAU)以及其他气体或液体过滤模块通过滤筒拦阻流体中的杂质及污染物。现有滤筒中可以装填颗粒状的过滤材料,例如活性碳颗粒,当流体接触活性碳颗粒时,活性碳颗粒上的微孔会吸附流体中的杂质及污染物,以实现过滤流体的目标。
[0003]然而,颗粒状的过滤材料的尺寸不一,较微小的颗粒容易堆积于较大的颗粒之间,并阻挡流体的路径,导致流体产生剧烈压损,大幅增加了抽送流体时所需的能耗。此外,较微小的过滤材料也有可能聚集于滤筒的特定一侧,使得过滤材料的密度不均,无法获得均匀的过滤效果。
[0004]有鉴于此,如何确保滤筒的过滤效果并减少能源消耗,仍为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筒结构,其通过装填具有孔道的吸附材,可以在不消耗大量能源的情况下达到优异的过滤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滤筒结构,其包含一外筒、一内筒以及一过滤填充材,内筒轴向设置于外筒内,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一空间,且过滤填充材分布于所述空间中。外筒及内筒具有多个气孔,且所述空间通过气孔与外界连通。过滤填充材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与多个纤维状吸附材中至少一者,各管状吸附材具有至少一孔道,且孔道呈轴向穿设。
[0007]据此,本技术的滤筒结构通过使用管状吸附材和/或纤维状吸附材,吸附材本体结构提供相对较短的质传路径以及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使流体均匀通过滤筒并进行过滤,故能在低压损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同时减少能源的使用量。
[0008]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各气孔的一面积可为0.01cm2~2.8cm2,气孔可位于外筒的一外筒环墙及内筒的一内筒环墙,且气孔于外筒环墙及内筒环墙上的一排列密度可为每平方公分1个~40个。
[0009]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各管状吸附材的一外径可为2.0mm~9.0mm。
[0010]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各管状吸附材的一长度可为2.0mm~6.0mm。
[0011]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各管状吸附材可具有至少三所述孔道,孔道的其中一者的一中心轴可与管状吸附材的一中心轴为共轴,其余的孔道可围绕所述其中一孔道并呈等角分布。
[0012]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孔道的一内径可为0.1mm~4.0mm。
[0013]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过滤填充材还可包含多个条状吸附材。
[0014]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各条状吸附材的一长度可为2mm~2000mm。
[0015]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过滤填充材可按0.15g/cm3~0.50g/cm3的密度均匀分布于所述空间中。
[0016]依据前述的滤筒结构,管状吸附材与纤维状吸附材的材质可为活性碳、沸石、碳分子筛、硅凝胶分子筛、气凝胶、金属有机骨架的分子筛、共价有机骨架的分子筛、膨润土、丝光沸石、海泡石、硼族元素材料、氮族元素材料、金属、金属氧化物材料、有机一无机复合材料或锂型分子筛。
附图说明
[0017]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说明书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滤筒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9]图2A为图1的滤筒结构中一种管状吸附材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B为图1的滤筒结构中另一种管状吸附材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滤筒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滤筒结构中一纤维状吸附材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5为第一比较例、第二比较例、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吸附效率测试图;以及
[0024]图6为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吸附效率测试图。
[0025]【附图标记列表】
[0026]100,200:滤筒结构
[0027]110:外筒
[0028]111,121:气孔
[0029]112:外筒环墙
[0030]120:内筒
[0031]122:内筒环墙
[0032]130a,130b:管状吸附材
[0033]131a,131b:孔道
[0034]230:纤维状吸附材
[0035]231:纤维
[0036]S:空间
[0037]d:内径
[0038]L:长度
[0039]D: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述将更详细讨论本技术各实施方式。然而,此实施方式可为各种技术概念的应用,可被具体实行在各种不同的特定范围内。特定的实施方式是仅以说明为目的,且不受限于公开的范围。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
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或类似的编号表示。
[0041]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滤筒结构100的局部剖视示意图。滤筒结构100包含一外筒110、一内筒120以及一过滤填充材(未标号),内筒120轴向设置于外筒110内,外筒110与内筒120之间形成一空间S,且过滤填充材分布于所述空间S中。
[0042]详言之,外筒110具有多个气孔111,内筒120同样具有多个气孔121,所述空间S通过气孔111及气孔121与外界连通,借此,气孔111及气孔 121可以供流体通过,以利流体与滤筒结构100中的过滤填充材接触并进行过滤。
[0043]气孔111及气孔121中各气孔的一面积可为0.01cm2~2.8cm2,气孔 111可位于外筒110的一外筒环墙112,气孔121可位于内筒120的一内筒环墙122。于此特别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孔111及气孔121为直接形成于外筒环墙112及内筒环墙122上的孔洞,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于外筒环墙及内筒环墙的内侧分别加设一网状层或一不织布层,以防止过滤填充材的颗粒掉出,故前述气孔则定义为网状层或不织布层上的小孔。气孔 111及气孔121于外筒环墙112及内筒环墙122上的一排列密度可为每平方公分1个~40个,通过调整气孔111及气孔121的尺寸以及排列密度,可以改变流体进出滤筒结构100的速度及路径,有助于提升过滤效果并减少能源消耗。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孔的位置可以依据过滤装置的管路结构而调整,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0044]请一并参照图2A,图2A为图1的滤筒结构100中一种管状吸附材130a 的立体示意图。前述过滤填充材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130a与多个纤维状吸附材中至少一者,有关纤维状吸附材的细节将于后续段落中说明,于此恕不赘述。各管状吸附材130a具有至少一孔道131a,孔道131a呈轴向穿设,孔道131a用以供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滤筒结构包含:一外筒;一内筒,该内筒轴向设置于该外筒内,该外筒与该内筒之间形成一空间,该外筒及该内筒具有多个气孔,且该空间通过该些气孔与外界连通;以及一过滤填充材,分布于该空间中;其中,该过滤填充材包含多个管状吸附材与多个纤维状吸附材中至少一者,各该管状吸附材具有至少一孔道,且该孔道呈轴向穿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气孔的一面积为0.01cm2~2.8cm2,该些气孔位于该外筒的一外筒环墙及该内筒的一内筒环墙,且该些气孔于该外筒环墙及该内筒环墙上的一排列密度为每平方公分1个~40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管状吸附材的一外径为2.0mm~9.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管状吸附材的一长度为2.0mm~6.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管状吸附材具有至少三该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清智潘信宏张芳卿徐芝琪
申请(专利权)人:纯萃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