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乳液(简称硅乳)是一种水包油型的硅油、水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乳液,主要是用作硅油织物柔软整理剂。第二代的有机硅织物整理剂是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它是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单体、水、乳化剂、催化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乳化聚合而成的。
[0003]有机硅乳化聚合反应需要对反应液的温度严格把控,反应液的温度经常会上升超过阈值,当反应液温度超过阈值会影响到反应的后续进行,而现有的温度调控方式通常是在反应釜上安装温度计,通过观察温度计来得知反应液的温度,然后再人工进行调整,但是从工人观察到温度变化再到手动进行调整过程中,反应还在进行中,这段时间内反应液在过热状态下进行反应,会影响反应得到产物的质量,并且在对反应液进行搅拌时,搅拌器通常只作用到反应液的底部位置,反应液的顶部区域的搅拌效果并不佳,会导致反应的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从工人观察到温度变化再到手动进行调整过程中,反应还在进行中,这段时间内反应液在过热状态下进行反应,会影响反应得到产物的质量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
[000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包括有三角底架、反应釜、进液单元、搅拌单元和冷却单元;三角底架上安装有反应釜;反应釜上部连接有用于送入反应液的进液单元;反应釜上连接有用于对反应液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反应釜外壁连接有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包括有三角底架(1)和反应釜(2);三角底架(1)上安装有反应釜(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液单元、搅拌单元和冷却单元;反应釜(2)上部连接有用于送入反应液的进液单元;反应釜(2)上连接有用于对反应液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反应釜(2)外壁连接有用于冷却的冷却单元;还包括有导热棒(401)、安装座(402)、第二连接轴(403)、双金属感应片(404)和调控单元;反应釜(2)前侧壁和后侧壁各贯穿有一个导热棒(401),并且反应釜(2)侧壁与两个导热棒(401)固定连接;反应釜(2)外表面前侧和外表面后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座(402);两个安装座(402)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轴(403);两个第二连接轴(403)上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双金属感应片(404);两个安装座(402)上连接有一个调控单元;两个第二连接轴(403)各与一个调控单元连接;冷却单元与两个调控单元连接;导热棒(401)随反应液温度升高而升温,导热棒(401)升温作用于双金属感应片(404),利用双金属感应片(404)升温后的变化使第二连接轴(403)转动,第二连接轴(403)输送动力给调控单元;调控单元提升冷却单元的冷却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导热棒(401)、安装座(402)、第二连接轴(403)、双金属感应片(404)和调控单元关于反应釜(2)中轴线上的一点中心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从前向后看为基准,在反应液温度超过阈值后,前方的双金属感应片(404)为顺时针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单元包括有第一空心冷却板(301)、第一通水管(302)、第一连接管(303)、第二空心冷却板(304)和第二连接管(305);反应釜(2)外壁前侧和外壁后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并且两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关于反应釜(2)中轴线上的一点中心对称;两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相背侧各连通有两个第一通水管(302);两个第一通水管(302)各与一个调控单元连接;两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相背侧各连通有一个第一连接管(303);反应釜(2)外壁左侧和外壁右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空心冷却板(304),并且两个第二空心冷却板(304)关于反应釜(2)中轴线上的一点中心对称;两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与两个第二空心冷却板(304)交错分布,并且两个第一空心冷却板(301)与两个第二空心冷却板(304)依次贴合形成一个圆筒;两个第二空心冷却板(304)相背侧各连通有一个第二连接管(3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硅乳液控温聚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冷却板(301)两侧壁各开有两个第一通水孔(301a);第一空心冷却板(301)两侧壁各开有两个第二通水孔(301d);四个第一通水孔(301a)与四个第二通水孔(301d)为两两错位分布;第一空心冷却板(301)内设有两个隔板,并且两个隔板将第一空心冷却板(301)内部分为两个第一通水腔(301b)和一个第二通水腔(301c);两个第一通水腔(301b)为上下错位分布,并且第二通水腔(301c)位于两个第一通水腔(301b)之间;每个第一通水腔(301b)各与两个第一通水孔(301a)贯通;第二通水腔(301c)两侧各与两个第二通水孔(301d)贯通;两个第一通水腔(301b)通过第一连接管(303)连通;第二空心冷却板(304)两侧壁各开有两个第三通水孔(304a);第二空心冷却板(304)两侧壁各开有两个第四通水孔(304d);四个第三通水孔
(304a)与四个第四通水孔(304d)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道鸿,陈网,张根珍,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宏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