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20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9
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属于缠绕管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沿车体长度分布设置,且夹持装置包括有对称设置在车体上的固定臂、连接在固定臂上的顶板、连接在顶板两端上的液压缸装置以及安装在液压缸装置输出端上的限位块,顶板上设有开口,开口内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设有液压缸装置以及限位块,由液压缸装置带动限位块进行升降运动,可适配不同直径的缠绕管,通过设有开口和滚轮,可通过向滚轮转动方向对缠绕管施加推动力推动缠绕管使其移动在顶板上,以便于夹持装置进行夹持工作,该设置有效的节省了人力,仅需要人工推动即可完成对缠绕管的移动。对缠绕管的移动。对缠绕管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缠绕管转运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高筋缠绕管是在结合现有管材的优点基础上,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以两条对称的直角梯形状的聚丙稀定向弯曲波纹管作为支撑,用熔融状态下的高密度聚乙烯把两条聚丙稀波纹管包覆并熔合成一体后,缠绕在高密度聚乙烯本体管外壁制成的一种全塑、柔性、高环刚度管材。
[0003]在缠绕管缠绕完成后,需要对缠绕管进行转移,现有的技术中多使用天车转运,但在一些情况下无法使用天车转运时,需要使用支撑转运装置进行转运,但现有的支撑转运装置在放置缠绕管时较为费力,且无法限位不同直径的缠绕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沿所述车体长度分布设置,且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有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固定臂、连接在所述固定臂上的顶板、连接在所述顶板两端上的液压缸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液压缸装置输出端上的限位块,所述顶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转动连接有滚轮。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为U型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车体包括有万向轮装置,所述万向轮装置通过伸缩柱安装在车体上。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上包覆有一层缓冲垫层。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开口设有多个,且所述开口沿所述顶板内壁弧形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顶板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设有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与所述液压缸装置电连接。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设有液压缸装置以及限位块,由液压缸装置带动限位块进行升降运动,可适配不同直径的缠绕管,在使用时,通过限位块抵触到缠绕管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完成对缠绕管的限位效果,通过设有开口和滚轮,可通过向滚轮转动方向对缠绕管施加推动力推动缠绕管使其移动在顶板上,以便于夹持装置进行夹持工作,该设置有效的节省了人力,仅需要人工推动即可完成对缠绕管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4]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2、图2为图1的A部剖视图;
[0016]3、图3为本技术的夹持装置立体图。
[0017]图中:1、车体;2、夹持装置;3、加强筋;4、液压缸装置;5、万向轮装置;6、伸缩柱;7、限位块;8、触发器;9、缓冲垫层;10、顶板;11、固定臂;12、开口;13、滚轮;14、上伸缩节;15、下伸缩节;16、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上的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沿车体1长度分布设置,且夹持装置2包括有对称设置在车体1上的固定臂11、连接在固定臂11上的顶板10、连接在顶板10两端上的液压缸装置4以及安装在液压缸装置4输出端上的限位块7,现有的支撑转运装置无法限位不同直径的缠绕管,本技术通过设有液压缸装置4以及限位块7,由液压缸装置4带动限位块7进行升降运动,可适配不同直径的缠绕管,在使用时,通过限位块7抵触到缠绕管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完成对缠绕管的限位效果,顶板10上设有开口12,开口12内转动连接有滚轮13,现有的支撑转运装置在放置缠绕管时较为费力,通过设有开口12和滚轮13,工作人员将缠绕管放置在顶板10上时,可通过向滚轮13转动方向对缠绕管施加推动力推动缠绕管使其移动在顶板10上,以便于夹持装置2进行夹持工作,该设置有效的节省了人力,仅需要人工推动即可完成对缠绕管的移动。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0为U型结构,为方便缠绕管的放置以及夹持工作,顶板10优先采用U型结构,进一步的,避免缠绕管在搬运途中产生碰撞,顶板10上包覆有一层缓冲垫层9,更进一步的,开口12设有多个,且开口12沿顶板10内壁弧形分布,通过设有多个开口12,使得缠绕管在移动过程中更加便携。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车体1包括有万向轮装置5,万向轮装置5通过伸缩柱6安装在车体1上,在该实施例中,伸缩柱6包括上伸缩节14和下伸缩节15,上伸缩节14的底部设有与下伸缩节15内腔底部连接的缓冲弹簧16,在运输过程中,路面可能存在不平整或有凸块的地区,故本技术通过设有伸缩柱6,使得车体1可在不平整的地域行驶的更加平稳。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加强多个夹持装置2的连接关系,顶板10之间连接有加强筋3。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7的底部设有触发器8,触发器8与液压缸装置4电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触发器8为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一定的压力时,向液压缸装置4输入停止信号,该设置有效的避免了施加过度的压力,而导致限位块7与缠绕
管之间产生破坏。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需要进行夹持的缠绕管放置在左右两端的任意一个夹持装置2上,将缠绕管放置在夹持装置2的顶板10上时,可通过向滚轮13转动方向对缠绕管施加推动力推动缠绕管使其移动在多个夹持装置2中的顶板10上,随后通过启动液压缸装置4,由液压缸装置4带动限位块7进行升降运动,限位块7抵触到缠绕管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完成对缠绕管的限位效果,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一定的压力时,向液压缸装置4输入停止信号。
[0026]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上的夹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沿所述车体(1)长度分布设置,且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有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固定臂(11)、连接在所述固定臂(11)上的顶板(10)、连接在所述顶板(10)两端上的液压缸装置(4)以及安装在所述液压缸装置(4)输出端上的限位块(7),所述顶板(10)上设有开口(12),所述开口(12)内转动连接有滚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为U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高筋缠绕管支撑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宇通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