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琬璐专利>正文

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02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甲烷气瓶、第一球阀、第一加压泵、气体流量计、微颗粒漏斗、第二球阀、压力表、气体入口、流量传感器、输气管道、蝶阀、监测系统、第一压力传感器、气体出口、第三球阀、回收器入口、顶部出口、放空阀、铁丝网、三角形挡板、回收器、底部出口、收集桶、第四球阀、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加压泵;甲烷气瓶依次与第一球阀、第一加压泵、气体流量计、微颗粒漏斗、第二球阀、压力表、气体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真实的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气管道,模拟效果好,可以完全堵塞后堵塞点前后测量数据准确。点前后测量数据准确。点前后测量数据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道输送是传输天然气的主要传输方式,在输气管道输送天然气过程中,输气管道因压力或温度骤变、脱水不达标、清管不及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管道完全堵塞,完全堵塞的产生不仅严重影响正常运气与平稳供气,严重时还会产生管道爆炸等危害。对于不同完全堵塞位置而言,其管道内的压力和流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是不一样的,且堵塞点左右两端的压力值也是不一样的,若无法在发生完全堵塞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置,这将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因此,对于输气管道不同位置发生堵塞后,其堵塞点前后压力变化如何和堵塞点前方流量变化情况如何是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用于分析输气管道不同完全堵塞位置在完全堵塞的情况下输气管道内完全堵塞点前后压力变化以及完全堵塞点前方的流量变化情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甲烷气瓶、第一球阀、第一加压泵、气体流量计、微颗粒漏斗、第二球阀、压力表、气体入口、流量传感器、输气管道、蝶阀、监测系统、第一压力传感器、气体出口、第三球阀、回收器入口、顶部出口、放空阀、铁丝网、三角形挡板、回收器、底部出口、收集桶、第四球阀、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加压泵;所述甲烷气瓶依次与第一球阀、第一加压泵、气体流量计、微颗粒漏斗、第二球阀、压力表、气体入口相连,第四球阀与第三球阀并联后和气体出口相连,气体出口依次与第四球阀、第二加压泵、第二球阀、压力表、气体入口、输气管道形成循环回路,第三球阀与回收器入口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与监测系统相连,蝶阀设于输气管道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蝶阀设于输气管道的中部,当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模拟输气管道中部发生完全堵塞。
[0007]进一步的,所述蝶阀设于输气管道的气体出口处,当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模拟输气管道末端发生完全堵塞。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表用于测量气体入口前端的压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甲烷气瓶内的甲烷气体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气管道运输的天然气气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微颗粒漏斗往甲烷气体内加入的少量微颗粒,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气管道内输送的天然气气体含有少量杂质颗粒。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于输气管道的左上端和右下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流量传感器设于输气管道的右上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铁丝网和三角形挡板位于回收器内,且铁丝网位于三角形挡板上部,两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形挡板为等边直角三角形,用于将回收器入口进入的气固两相分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铁丝网由四层交叉错位的铁丝网组成,用于防止微颗粒往上流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和第四球阀为相同的球阀。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放空阀位于回收器的顶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为两个相同的加压泵。
[0019]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器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开关阀门(图中未标出),旋转该阀门将回收后的微颗粒收集。
[0020]进一步的,所述本测量装置因为出于安全性考虑,所以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只测量了从蝶阀处于关闭状态开始300s的数据,到了300s后直接关闭加压泵,停止了测量。
[00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为:(1)通过设置循环回路将甲烷气体与微颗粒进行循环设置,真实模拟实际输气工况;(2)通过设置蝶阀关闭来模拟完全堵塞点,能达到完全堵塞的效果;(3)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来测量,能准确的测得数据;(4)本技术能真实的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气管道,模拟效果好,可以完全堵塞后堵塞点前后测量数据准确。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甲烷气瓶,2.第一球阀,3.第一加压泵,4.气体流量计,5.微颗粒漏斗,6.第二球阀,7.压力表,8.气体入口,9.流量传感器,10.输气管道,11.蝶阀,12.监测系统,13.第一压力传感器,14.气体出口,15.第三球阀,16.回收器入口,17.顶部出口,18.放空阀,19.铁丝网,20.三角形挡板,21.回收器,22.底部出口,23.收集桶,24.第四球阀,25.第二压力传感器,26.第二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甲烷气瓶1、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气体流量计4、微颗粒漏斗5、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流量传感器9、输气管道10、蝶阀11、监测系统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气体出口14、第三球阀15、回收器入口16、顶部出口17、放空阀18、铁丝网19、三角形挡板20、回收器21、底部出口22、收集桶23、第四球阀24、第二压力传感器25、第二加压泵26;所
述甲烷气瓶1依次与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气体流量计4、微颗粒漏斗5、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相连,第四球阀24与第三球阀15并联后和气体出口14相连,气体出口14依次与第四球阀24、第二加压泵26、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输气管道10形成循环回路,第三球阀15与回收器入口16相连,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二压力传感器25和流量传感器9与监测系统12相连,蝶阀11设于输气管道10上。
[0027]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当蝶阀11位于输气管道中部时进行测量,首先关闭全部阀门,依次打开甲烷气瓶1、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第二球阀6、蝶阀11、第三球阀15,使得甲烷气瓶1内的甲烷气体通过第一加压泵3加压、气体流量计4计量后从气体入口8进入输气管道10内,甲烷气体在输气管道10内从右往左流动,将输气管道10内的空气往外驱替至回收器21内。驱替30秒后,依次打开微颗粒漏斗5、第四球阀24、第二加压泵26,同时关闭第三球阀15,使微颗粒漏斗5内的少量微颗粒与甲烷气体混合,此时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气管道内混有少量的岩屑。10秒后关闭微颗粒漏斗5、甲烷气瓶1、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此时气体出口14依次与第四球阀24、第二加压泵26、第二球阀6、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输气管道不同堵塞位置压力与流量影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甲烷气瓶(1)、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气体流量计(4)、微颗粒漏斗(5)、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流量传感器(9)、输气管道(10)、蝶阀(11)、监测系统(12)、第一压力传感器(13)、气体出口(14)、第三球阀(15)、回收器入口(16)、顶部出口(17)、放空阀(18)、铁丝网(19)、三角形挡板(20)、回收器(21)、底部出口(22)、收集桶(23)、第四球阀(24)、第二压力传感器(25)、第二加压泵(26);所述甲烷气瓶(1)依次与第一球阀(2)、第一加压泵(3)、气体流量计(4)、微颗粒漏斗(5)、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相连,第四球阀(24)与第三球阀(15)并联后和气体出口(14)相连,气体出口(14)依次与第四球阀(24)、第二加压泵(26)、第二球阀(6)、压力表(7)、气体入口(8)、输气管道(10)形成循环回路,第三球阀(15)与回收器入口(16)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琬璐张诗笛
申请(专利权)人:严琬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