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388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制绒后的硅片进行背面抛光,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隧穿层,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本征非晶硅层,然后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然后高温晶化并掺杂;其中,所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在硅片背面的沉积区域,与IBC电池背面N区的图形化区域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固相或液相掺杂剂扩散方式完成N区局部Poly掺杂,不需采用激光开槽、刻蚀方式即可实现电池背面图形化N区POLO结构的制备。背面图形化N区POLO结构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光伏电池为晶硅太阳能电池,IBC结构能解决电池正面栅线遮光问题,TOPCon结构有明显的效率增益,两者叠加制备的相关电池产品相继推出。
[0003]目前主流IBC结构TOPCon电池采用P型衬底,产业化电池转换效率已超过24.5%。但如何在产业化条件下改善制备工艺,优化产能依然是一大问题。这其中背面如何完成背结N+ POLO结构的图形化制备是提升电池效率及降低成本的关键性步骤,目前主流路线采用N+POLO + 激光+刻蚀路线。
[0004]具体的,目前主流工艺路线为:制绒片背面抛光
→ꢀ
LPCVD沉积本征非晶硅层
ꢀ→
高温磷扩完成掺杂及晶化

激光开槽(打开P区)

碱刻蚀。
[0005]现有工艺有如下缺陷:1、现有工艺路线需求激光开槽面积很大(打开P区包括主栅),这对于激光器要求很高,会降低激光器寿命,提高成本;2、采用磷扩产生的PSG进行碱抛阻挡(N区)存在过抛风险,对于磷扩需求很高,限制了扩散调试窗口;3、碱刻蚀可控性差,整面刻蚀深度无法精确控制,易导致局部漏电;4、P区刻蚀后局部基体减薄影响电池最终电流结果;5、无法实现双POLO结构,限制了电池理论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制绒后的硅片进行背面抛光,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隧穿层,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本征非晶硅层,然后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然后高温晶化并掺杂;其中,所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在硅片背面的沉积区域,与IBC电池背面N区的图形化区域一致。
[0007]优选的,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隧穿层。
[0008]优选的,所述隧穿层的厚度为1~2nm。
[0009]优选的,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本征非晶硅层。
[0010]优选的,所述本征非晶硅层的厚度为50~150nm。
[0011]优选的,所述V族元素选自磷、砷、锑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的,采用喷涂、涂布、印刷或转印等方式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
[0013]优选的,所述高温晶化并掺杂采用管式热处理、链式热处理或激光热处理等方式。
[0014]优选的,所述高温晶化并掺杂的温度为750℃~950℃,时间为5~30min。
[0015]优选的,高温晶化并掺杂完成后,完成硅片背面局部P+POLO结构的制备。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采用固相或液相掺杂剂扩散方式完成N区局部Poly掺杂,不需采用激光开槽、刻蚀方式即可实现电池背面图形化N区POLO结构的制备。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现有技术是扩散工艺需要沉积+推结两段,工艺时间较长,产能偏低。本专利技术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可采用喷涂、涂布、印刷或转印等方式,高温掺杂可采用管式热处理、链式热处理或激光热处理等方式,可以极大的缩减工艺时间。
[0018]2)现有技术依赖于激光开槽区分P区与N区进行碱抛,对激光器要求很高,增加了设备成本,且碱抛可控性较差容易导致局部漏电。本专利技术采用喷涂、涂布、印刷或转印等方式实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的局部沉积,设备简单且成熟,采用管式热处理、链式热处理或激光热等方式完成N区晶化与掺杂(未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的区域无掺杂),不需要进行碱刻蚀,过程简单可控不会出现漏电风险,而且硅片厚度得以保持不会影响电池的电流结果(硅片减薄会导致光子在基体中的吸收比例减少,降低电池电流密度)。
[0019]3)现有技术中P区需通过激光开槽后碱刻蚀去除该区域内的N型POLO结构,露出P型衬底来实现,即现有技术中P区为非POLO结构。本专利技术未采用刻蚀方式断开P区和N区,N区POLO结构制备完成后,未扩散区域依然为iPoly+隧穿结构,可以用于制备P+POLO,以实现背面双POLO结构电池,使得电池理论潜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制绒后的硅片进行背面抛光;然后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厚度为1~2nm的隧穿层;然后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厚度为50~150nm的本征非晶硅层;然后采用喷涂、涂布、印刷或转印等方式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所述V族元素选自磷、砷、锑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所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在硅片背面的沉积区域,与IBC电池背面N区的图形化区域一致;然后进行高温晶化并掺杂,采用管式热处理、链式热处理或激光热处理等方式对硅片进行热处理,温度为750℃~950℃,时间为5~30min,完成本征非晶硅层的高温晶化,以及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的局部掺杂;然后完成硅片背面局部P+POLO结构的制备。
[0022]本专利技术在P型IBC结构TOPCon电池上的具体实施例如下:选用电阻率为0.8~1.5ohm.cm、少子寿命>2.5 ms的P型单晶硅片,厚度170
µ
m,尺寸为166mm
×
166mm;在KOH和H2O2混合溶液中去除硅片表面的损伤层,然后在KOH溶液中进行制绒,硅片
表面形成金字塔绒面,金字塔绒面大小控制在1~5
µ
m;制绒完成后,硅片正面采用链氧氧化600~800℃,采用链式氢氟酸去除硅片背面氧化层,再进行碱抛(硅片背面抛光),使得硅片背表面的反射率大于40%;然后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制备隧穿层(1~2nm)和非晶硅本征沉积(50~150nm);然后采用印刷方式在硅片背面局部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V族元素选自磷、砷、锑中的一种或几种),印刷区域与IBC电池背面N区的图形化区域一致;然后管式常压退火,温度750℃~950℃,时间5~30min,完成硅片背面N区POLO结构的制备;然后完成硅片背面局部P+POLO结构的制备;然后在硅片双面使用ALD沉积3~10nm厚度三氧化二铝,并使用PECVD制备75~80nm厚度的氮化硅;在硅片背面沉积70~100nm厚度的氮化硅,完成电池前驱体制备;硅片表面钝化完成后,在硅片正面和背面进行金属化,用丝网印刷的方式依次在硅片背面印刷银浆电极、正面印刷银铝浆电极,然后烧结完成电池制备。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制绒后的硅片进行背面抛光,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隧穿层,然后在硅片背面沉积本征非晶硅层,然后在硅片背面局部沉积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然后高温晶化并掺杂;其中,所述含有V族元素的固态或液态掺杂剂在硅片背面的沉积区域,与IBC电池背面N区的图形化区域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隧穿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层的厚度为1~2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LPCVD工艺在硅片背面沉积本征非晶硅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C电池的背面图形化N区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常瑞李金董建文符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