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及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784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3
一种发热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至少部分地嵌入在第一支架的电阻发热片,第一支架上贯穿设有腔道以及位于腔道外的两个凸台,电阻发热片横跨在腔道中,电阻发热片的两个电极部贴合在凸台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雾化器。化器。化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
,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是电子雾化产品的核心部分,雾化器质量的可靠性决定了整个雾化产品的质量。
[0003]其中一种现有的雾化结构为:陶瓷多孔性材质表面印刷覆合发热浆料或者表面镶嵌入金属电阻发热体组成;此二种方式均以多孔性陶瓷为导油材质把烟油吸附至电阻发热体表面,在电阻发热体通电工作时产生热量从而把烟油雾化;这些方式的雾化结构陶瓷成型工艺复杂、良品率低、陶瓷的一致性差,所以造成产品成本高、且陶瓷的导油性略差容易产生糊味及口感还原度略差等缺点。
[0004]另一种现有的雾化结构为:横向棉芯表面缠绕着螺旋状的电阻发热丝,横向棉芯把烟油吸附至电阻发热丝表面,在电阻发热丝通电工作时产生热量从而把烟油雾化;这种方式的雾化结构横向棉芯极容易变形造成组装困难,而且导油距离长容易产生糊味。
[0005]还有一种现有的雾化结构为:竖向棉芯电阻发热体外表面包裹着导油棉,电阻发热体内侧呈中空状态;外表面包裹的导油棉把烟油吸附至电阻发热体表面,在电阻发热丝通电工作时产生热量从而把烟油雾化;这种方式的雾化结构竖向棉芯结构组成的零件多,组装复杂从而造成产品成本高。
[0006]以上,现有的雾化结构均未能达到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及自动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组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
[0008]一种发热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至少部分地嵌入在第一支架的电阻发热片,第一支架上贯穿设有腔道以及位于腔道外的两个凸台,电阻发热片横跨在腔道中,电阻发热片的两个电极部贴合在凸台的端面上。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阻发热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腔道的腔壁形成收容腔,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下表面与所述腔道的腔壁形成雾化腔。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腔道的腔壁上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环绕所述腔道设置,所述电阻发热片靠近所述腔壁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阻发热片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嵌入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嵌入部之间的镂孔部,所述镂孔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嵌入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嵌入引脚,所述嵌入引脚至少部分地埋入所述第一支架,相邻两所述嵌入引脚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至少部分地悬空于所述收容腔和所述雾化腔之间。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嵌入引脚包括第一悬空段、第一承载段和第一埋入段,所述第一承载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空段与所述第一埋入段之间;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上表面
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埋入段埋入所述第一支架内,或者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下表面与所述承载台贴合接触,所述第一埋入段埋入所述第一支架内。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腔道内设有多个与各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第一间隔片,所述第一间隔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腔道的腔壁,所述第一间隔片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一间隔片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第一间隔片相对的另一部分悬空地填充所述缺口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一间隔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各所述第一间隔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阻发热片还包括两个连接部,所述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悬空段、两个第二承载段和两个第二埋入段,所述第二悬空段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段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埋入段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段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悬空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二悬空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二承载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二承载段的下表面与所述承载台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埋入段埋入所述第一支架内。
[00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阻发热片还包括两个弯折部,每一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每一所述连接部与每一所述电极部之间,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空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电极部垂直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对应所述承载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着所述凸台的高度方向设置。
[001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腔道内设有多个第二间隔片,所述第二间隔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腔道的腔壁,所述第二间隔片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连接部的边缘,所述第二间隔片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第二间隔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各所述第二间隔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发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并围绕所述第一支架的周向设置。
[0020]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发热组件和导油棉,所述导油棉设置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导油棉的下表面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上表面贴合接触。
[0021]本技术的发热组件的电阻发热片与第一支架嵌入结合,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有效确保发热组件的质量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的发热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发热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所示的发热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发热组件沿第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发热组件沿第一方向另一区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的发热组件沿第二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的雾化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本技术的雾化器另一方向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技术的发热组件与第二支架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图10所示的发热组件与第二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技术的雾化器沿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雾化器沿另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技术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至少部分地嵌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电阻发热片,所述第一支架上贯穿设有腔道以及位于所述腔道外的两个凸台,所述电阻发热片横跨在所述腔道中,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两个电极部贴合在所述凸台的端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腔道的腔壁形成收容腔,所述电阻发热片的下表面与所述腔道的腔壁形成雾化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的腔壁上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环绕所述腔道设置,所述电阻发热片靠近所述腔壁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发热片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嵌入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嵌入部之间的镂孔部,所述镂孔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嵌入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嵌入引脚,所述嵌入引脚至少部分地埋入所述第一支架,相邻两所述嵌入引脚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至少部分地悬空于所述收容腔和所述雾化腔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引脚包括第一悬空段、第一承载段和第一埋入段,所述第一承载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空段与所述第一埋入段之间;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埋入段埋入所述第一支架内,或者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悬空段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承载段的下表面与所述承载台贴合接触,所述第一埋入段埋入所述第一支架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