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世波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68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渗防洪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包括若干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所述底板与侧壁板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的衔接能够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从而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从而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0001]本技术涉及抗渗防洪堤
,特别是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技术介绍

[0002]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防洪堤大多高3

7米。防洪堤可以抑制洪水,例如,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防洪堤能在春季河水泛滥之前一直保持干燥,防洪堤内的河水可以上涨,但不会涌入毗邻土地,这一功能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0003]现有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的缺点:现有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近水一侧需要设置混凝土来避免水土流失,混凝土生产成本高且容易对水利生态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包括若干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所述底板与侧壁板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
[0006]可选的,所述底板、侧壁板和分隔板均等距分布,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
[0007]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所述锚杆在底板底部等距分布,所述锚杆向远离侧壁板方向倾斜,所述锚杆的倾斜角度与侧壁板的倾斜角度垂直,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0008]可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板,所述蓄水板向上弯曲,通过侧壁板与分隔板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
[0009]可选的,所述防护柱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防护柱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绳索,通过在防护柱之间设置防护板和防护绳索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通过防护板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防洪土为黏质土,所述防洪土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的顶部与防护柱固定连接,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
能够从防护柱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和防护板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该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0013]2、该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通过侧壁板与分隔板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通过在防护柱之间设置防护板和防护绳索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通过防护板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能够从防护柱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和防护板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结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底板,2

侧壁板,3

分隔板,4

顶板,5

防护柱,6

防洪土,7

锚杆,8

蓄水板,9

防护板,10

通孔,11

防护绳索,12

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它包括若干底板1,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2,侧壁板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3,侧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5,底板1与侧壁板2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6。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板1、侧壁板2和分隔板3均等距分布,底板1与侧壁板2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2和底板1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6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7,锚杆7在底板1底部等距分布,锚杆7向远离侧壁板2方向倾斜,锚杆7的倾斜角度与侧壁板2的倾斜角度垂直,通过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锚杆7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7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7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分隔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板8,蓄水板8向上弯曲,通过侧壁板2与分隔板3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8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护柱5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9,防护板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防护柱5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绳索11,通过在防护柱5之间设置防护板9和防护绳索11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9的前侧,通过防护板9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洪土6为黏质土,防洪土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12,活性炭板12的顶部与防护柱5固定连接,粘质土具有较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2),所述侧壁板(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3),所述侧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5),所述底板(1)与侧壁板(2)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侧壁板(2)和分隔板(3)均等距分布,所述底板(1)与侧壁板(2)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7),所述锚杆(7)在底板(1)底部等距分布,所述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世波
申请(专利权)人:盛世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