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危岩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62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坡危岩防护结构,所述危岩裸露于坡度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危岩防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边坡危岩防护
,特别是一种边坡危岩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高速公路在纵坡坡度等方面要求严格,遇到地质结构相对不稳定地区线路难以避让,山区高等级公路路基常常深挖高填,路堑边坡破点多、面广、线长,而且高大边坡多为岩质边坡,对高速公路的路基、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构成巨大的威胁。
[0003]针对不同危害类别的危岩处理方式不同,其中针对体积较大,岩石周围存在植被覆盖且埋植较深且不好清理的危石,由于难以通过破碎后转运的方式处理,无法转运,只能采用防护结构对其进行固定,以避免出现震动、冲刷时导致其崩塌下落导致路面破坏。
[0004]现有危岩嵌补区多实在于危岩下方,该区域周围环境植被稀薄,浇筑后由于缺乏土壤层难以生长植被,嵌补区长期经受冲刷,可靠性降低后,导致嵌补失效,影响危岩支护整体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坡危岩防护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嵌补区浇筑后,长期遭受冲刷导致嵌补区失效影响支护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坡危岩防护结构,所述危岩裸露于坡度为30
°
~50
°
的边坡表面上;危岩为次块状结构体;
[0007]包括:第一主动防护网、嵌补区、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多个加强锚杆;
[0008]所述第一主动防护网通过锚杆固定包覆设置于危岩表面;
[0009]沿危岩与边坡相接面设置多个嵌补区;各嵌补区内插设多个加强锚杆;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分别罩设于嵌补区上,并通过加强锚杆固定。
[0010]优选地,包括:多个第一锚杆、多个第二锚杆;多个第一锚杆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的上部,并与边坡锚固连接;多个第二锚杆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的下部,并与边坡锚固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边坡包括:花岗岩基岩区;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加强锚杆的锚固端伸入花岗岩基岩区内并与花岗岩基岩区锚固连接。
[0012]优选地,包括:灌浆加固区;灌浆加固区设置于花岗岩基岩区内,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加强锚杆的锚固端通过灌浆加固区与花岗岩基岩区锚固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加强锚杆包括:第一杆体、锚具、多个插杆和锚固体;第一杆体的顶面上设置锚具;第一杆体的底面上设置锚固体;锚具包括:加固安装盘;加固安装盘的底面周缘上间隔设置多个插杆。
[0014]优选地,第一杆体的底面上设置主尖锐端。
[0015]优选地,插杆包括:第二杆体、多个凸块、副尖锐端;第二杆体的底面上设置副尖锐端;多个凸块设置于第二杆体的外侧壁上。
[0016]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1)本申请所提供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通过在嵌补区设置混凝土嵌补区,增强嵌补区域与花岗岩基岩区的连接可靠性,同时通过在嵌补区设置第二主动防护网,并在主动防护网上间隔插设多根加强锚杆,锚杆的深入端插设于花岗岩基岩区上从而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0018]2)本申请所提供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通过在锚杆安装端的安装盘底面上间隔设置多个插杆,利用嵌补区域浇铸的钢筋混凝土层,增强对锚杆的连接可靠性,便于锚杆的延伸端插入花岗岩基岩区内进行安装,提高锚杆在嵌补区表面耐冲刷能力,从而提高嵌补区混凝土层的安装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主视剖视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锚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点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插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主动防护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嵌补区局部放大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0、边坡;11、危岩块;112、第一主动防护网;113、嵌补区;114、灌浆加固区;118、花岗岩基岩区;115、钢丝网;116、第二主动防护网; 117、连接扣;122、加强锚杆;121、第一锚杆;123、第二锚杆;124、第一杆体;128、锚固体;129、主尖锐端;125、锚具;126、加固安装盘; 14、插杆;141、副尖锐端;142、第二杆体;143、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并不用于解决本申请技术问题的技术特征,均按现有技术中常用方法设置或安装,在此不累述。
[0030]参见图1~6,本申请提供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危岩裸露于坡度为30
°
~50
°
的边坡10表面上;危岩为次块状结构体;
[0031]包括:第一主动防护网112、嵌补区113、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116、多个加强锚杆122;
[0032]第一主动防护网112通过锚杆固定包覆设置于危岩表面;
[0033]沿危岩与边坡10相接面设置多个嵌补区113;各嵌补区113内插设多个加强锚杆122;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116分别罩设于嵌补区113上,并通过加强锚杆122固定。
[0034]通过设置嵌补区113、主动防护网和锚杆,能实现对设置于坡度为 30~50
°
边坡10表面的可能发生倾倒、崩落且难以破碎搬运处理的危岩进行有效的支护。同时由于此类危岩所处位置植被稀疏,难以种植植对嵌补区113进行保护,而本申请通过在嵌补区113上设置多个加强锚杆122和第二主动防护网116,利用锚杆加强嵌补区113在危岩周围的支护作用,尤其是提高危岩在沿边坡10滚落的方向上提供可靠支护,避免嵌补区113 在长期冲刷下脱落,减少防护难度。
[0035]本申请中所用锚杆的设置方式与现有锚杆的设置方式相同。
[0036]优选地,包括:多个第一锚杆121、多个第二锚杆123;多个第一锚杆121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112的上部,并与边坡10锚固连接;多个第二锚杆123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112的下部,并与边坡10锚固连接。
[0037]优选地,边坡10包括:花岗岩基岩区118;第一锚杆121、第二锚杆 123、加强锚杆122的锚固端伸入花岗岩基岩区118内并与花岗岩基岩区 118锚固连接。按此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危岩防护结构,危岩裸露于坡度为30
°
~50
°
的边坡(10)表面上;危岩为次块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防护网(112)、嵌补区(113)、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116)、多个加强锚杆(122);所述第一主动防护网(112)通过锚杆固定包覆设置于危岩表面;沿危岩与边坡(10)相接面设置多个嵌补区(113);各嵌补区(113)内插设多个加强锚杆(122);多个第二主动防护网(116)分别罩设于嵌补区(113)上,并通过加强锚杆(12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锚杆(121)、多个第二锚杆(123);多个第一锚杆(121)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112)的上部,并与边坡(10)锚固连接;多个第二锚杆(123)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主动防护网(112)的下部,并与边坡(10)锚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危岩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0)包括:花岗岩基岩区(118);第一锚杆(121)、第二锚杆(123)、加强锚杆(122)的锚固端伸入花岗岩基岩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娟李磊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州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