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42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含有钴酸锂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的热失效温度T0>220℃,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n为0或1,A选自C或O,X选自或,R1、R2各自独立选自H、、、、或,R1和R2不同时选自H,且X、R1和R2中至少含有一个硫原子;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1≤10c/(a*b)≤9,且57≤a≤60,0.1≤b≤0.8,0.01≤c≤5.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热箱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好的热箱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继镍氢等传统蓄电池之后的新一代可充电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最先研发成功。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充放电寿命,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加上体积小,循环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收到广泛应用。
[0003]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不断提高和3C数码产品轻薄化的不断发展,电池行业越来越要求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化。设计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正极材料克容量;2)提高电池放电平台;3)提电池中活性材料的比例;等等。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的截止电压是增大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提高,正极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克容量发挥,且放电平台有明显提高,两方面的作用对能量密度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0004]钴酸锂(LCO)是目前高电压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随着电池电压的逐渐提高,正极材料进入更高的脱锂态,材料结构稳定性会变差,且表面的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含有钴酸锂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的热失效温度T0>220℃,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1其中,n为0或1,A选自C或O,X选自或,R1、R2各自独立选自H、、、、或,R1和R2不同时选自H,且X、R1和R2中至少含有一个硫原子;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1≤10c/(a*b)≤9,且57≤a≤60,0.1≤b≤0.8,0.01≤c≤5.5;其中,a为正极材料层中Co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单位为%;b为正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2/g;c为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单位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25≤10c/(a*b)≤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b为0.15 ~ 0.5 m2/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为0.5 ~ 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4.48V。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丙烯酯、乙酸丁酯、γ

丁内酯、丙酸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氟代乙酸乙酯和氟醚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包括LiPF6、LiBOB、LiDFOB、LiPO2F2、LiBF4、LiSbF6、LiAsF6、LiN(SO2CF3)2、LiN(SO2C2F5)2、LiC(SO2CF3)3、LiN(SO2F)2、LiClO4、LiAlCl4、LiCF3SO3、Li2B
10
Cl
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波黄雄严思文郑仲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