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339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智慧互联网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安全地存储用户行为数据,且能使用户对行为数据自行掌控并安全地进行分享,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的技术方案为:获取目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对应一个标签数据;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获得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以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由所述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对用户数据的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互联网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区块链系统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等组成,在区块链系统中,存在运行区块链软件的若干个节点,各节点通过P2P网络进行通信,按照共识机制共同维护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而言,区块链系统具有两大核心特点:一是数据难以篡改、二是去中心化。基于这两个特点,区块链所记录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0003]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操作系统生态圈的全面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即以移动应用为载体,推荐系统为核心,当不同用户使用移动应用时,获取到的内容是应用程序根据当前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后推测出的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然而上述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用户的行为数据存储在不同企业的内部服务端中,用户无法自行掌控,且容易造成丢失、泄露等数据安全问题,二是当用户使用提供相同服务的不同企业移动应用时,无法实现对行为数据的共享,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永久安全地存储用户行为数据,且能使用户对行为数据自行掌控并安全地进行分享,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全地存储用户行为数据,且能使用户对行为数据自行掌控并安全地进行分享,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对应一个标签数据;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获得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以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由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
[000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的操作事件生成数据访问请求;
将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发送至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在区块链系统数据中获取对应的目标数据子链和标签数据子链中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是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在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子链中确定的;接收由所述服务端反馈的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以便用户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
[000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对应的目标数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对应一个标签数据;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获得的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获得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加密单元获得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所述确定单元获得的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以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由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
[000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操作事件生成数据访问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获得的数据访问请求发送至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在区块链系统数据中获取对应的目标数据子链和标签数据子链中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是基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在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子链中确定的;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服务端反馈的所述读取单元获得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以便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
[0009]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端与客户端,所述服务端在进行用户数据处理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客户端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用户数据处理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
[001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是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时,可先获取目标数据,即用户对应的行为数据,然后确定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目标数据至少对应一个标签数据,即通过标签数据集中的标
签数据,可以快速确定用户的目标数据,再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获得加密后的目标数据,使得目标数据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更加安全,最后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以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由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将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加密并与行为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共同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避免了数据丢失及数据泄露的问题,用户可通过在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访问请求的方式,在区块链系统获得对应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并进行处理,即用户可通过授权从区块链系统中将想要的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客户端,并通过在客户端对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解密查看并使用,使得用户可将用户数据安全可靠地共享至提供相同服务的不同企业的移动应用中,打破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进而使得企业更好地为个人提供服务,以便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客户端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服务端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包括:获取目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所述目标数据至少对应一个标签数据;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以获得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以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由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反馈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标签数据集,包括:确定所述目标数据中的行为对象;对所述行为对象进行特征分析,以获得第一标签数据子集;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以获得第二标签数据子集;将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子集和所述第二标签数据子集合并处理,以获得所述标签数据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行为对象进行特征分析,以获得第一数据标签子集,包括:提取所述行为对象的属性特征,以构成第一特征子集;基于所述行为对象生成特征查询请求;将所述特征查询请求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系统数据中,并根据所述区块链系统数据反馈的特征查询结果,以构成第二特征子集;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子集和所述第二特征子集生成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子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存储至区块链系统数据中,包括:获取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的公钥;生成对应于同一所述公钥的目标数据子链和标签数据集子链,所述目标数据子链由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构成,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由所述标签数据集中的所述标签数据构成;将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数据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对应于同一所述公钥的目标数据子链和标签数据集子链,所述目标数据子链由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构成,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由所述标签数据集中的所述标签数据构成,包括:对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以及所述标签数据进行区块划分,并生成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分别对各个所述标签数据以及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所在区块的区块ID标识进行区块划分,并生成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建立所述公钥与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的关联关系,以获得对应于同一所述公钥的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公钥与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的关联关系,包括:
将所述公钥转换为两个不同的身份ID标识,所述身份ID标识与所述公钥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将两个所述身份ID标识分别替换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中首个区块的所述区块ID标识,以便通过同一所述公钥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标签数据集子链。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加密后的目标数据的公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区块链系统数据中查找是否存在对应于所述公钥的历史目标数据子链和历史标签数据集子链;若不存在,则执行生成对应于同一所述公钥的目标数据子链和标签数据集子链;若存在,则将所述加密后目标数据和标签数据集对应添加至所述历史目标数据子链和所述历史标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军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奥祥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