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3381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解决了如何提高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时高效率对接及便捷翻转的问题;属于焊接领域,采用四辆移动式套架小车作为两根中大口径金属钢管的对口及翻转的焊接支撑转动操作架;套架小车由八仙桌式支撑底架和箱形可升降框架组成,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在箱形可升降框架的顶端面上设置有一排彼此平行的焊接钢管托辊,通过操纵液压千斤顶的手动液压泵,控制千斤顶顶升箱形可升降框架,达到准确调整对接钢管高度的目的;通过钢管在托辊上的移动,实现两钢管左右位置的精准对接;通过变换移动式套架小车的方向,并借助转动扳手,实现便捷翻转。实现便捷翻转。实现便捷翻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钢管的焊接工装,特别涉及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工装及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火力发电厂的工业厂房中,一般配备有输送蒸汽等介质的管道,这些输送管道是由中大口径的金属钢管对接焊接组成的,两根钢管对接后,需要在对口处进行环缝焊接,将对接的两钢管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中大口径金属钢管自重较大,钢管焊口的对接、翻转操作困难;现有技术在对中大口径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时,存在以下问题:(1)两钢管的焊口对接时,焊接对口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并容易发生两焊口处的间隙不均匀的现象;(2)两钢管对接后,进行两钢管同步均匀翻转焊接操作困难,无法满足焊工以较佳焊接体位,进行施焊的操作要求(焊工焊接较佳体位为俯焊);(3)两钢管对接操作的效率,以及进行环缝焊接工作的效率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解决了如何提高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时高效率对接及便捷翻转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采用四辆移动式套架小车(两小车抬升一根钢管)作为两根中大口径金属钢管的对口及翻转的焊接支撑转动操作架;套架小车由八仙桌式支撑底架和箱形可升降框架组成,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在箱形可升降框架的顶端面上设置有一排彼此平行的焊接钢管托辊,通过操纵液压千斤顶的手动液压泵,控制千斤顶顶升箱形可升降框架,达到准确调整对接钢管高度的目的;通过钢管在托辊上的移动,实现两钢管左右位置的精准对接;通过变换移动式套架小车的方向,并借助转动扳手,实现钢管在托辊上滚动,实现便捷翻转。
[0005]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工装,包括左侧对接钢管、右侧对接钢管、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四个移动式套架小车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在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与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左侧对接钢管,在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与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右侧对接钢管,左侧对接钢管的右端口与右侧对接钢管的左端口是对接在一起的;移动式套架小车是由八仙桌式支撑底架与箱型可升降框架组成的,箱型可升降框架活动套接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上;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四根桌腿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带锁紧机构的万向轮,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四根桌腿立柱之间,设置有中部水平框架,在中部水平框架的中央处,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上,连接有手动液压泵;箱型可升降框架是由井字形水平框架和四个口字形竖直立框组成的,在箱型可升降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井字形水平框架,在井字形水平框架同侧的两外侧端上,连接有一个口字形竖直
立框,井字形水平框架同侧的两外侧端与口字形竖直立框的顶端水平梁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井字形水平框架上,等间隔地设置有托辊支架,在托辊支架上设置有纵向水平托辊,各纵向水平托辊是彼此平行设置的,在彼此平行设置的各纵向水平托辊上,设置有对接钢管,对接钢管的中心轴线与纵向水平托辊的中心轴线是相互垂直设置的;在井字形水平框架上,设置有中部横梁,液压千斤顶的输出轴顶接在中部横梁的下底面上。
[0006]在口字形竖直立框的顶端水平梁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对接钢管的限位立杆接插孔,在对接钢管的限位立杆接插孔中插接有对接钢管的限位立杆,在对接钢管的限位立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滑轮,限位滑轮与对接钢管的外侧弧形面顶接在一起。
[0007]桌腿立柱是由方形钢管制作的,在桌腿立柱的前外侧立面上,设置有前侧导向轮,在桌腿立柱的左外侧立面上,设置有左侧导向轮,桌腿立柱设置在前侧的口字形竖直立框与左侧的口字形竖直立框之间,前侧导向轮顶接在口字形竖直立框的右侧立柱的后侧面上,左侧导向轮顶接在左侧的口字形竖直立框的前侧立柱的左侧面上。
[0008]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八仙桌式支撑底架,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桌腿立柱的下端,设置带锁紧机构的万向轮,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的四根桌腿立柱之间,固定连接中部水平框架,在中部水平框架的中央处,设置液压千斤顶,将液压千斤顶与手动液压泵连接在一起;第二步、制作箱型可升降框架,具体步骤为:分别制作井字形水平框架和四个口字形竖直立框,在井字形水平框架同侧的两外侧端上,连接一个口字形竖直立框,四个口字形竖直立框与其顶端之间连接的井字形水平框架,组成了一个下方开口的箱型框架;在井字形水平框架上,连接中部横梁;在井字形水平框架的顶端面上,等间隔地设置有托辊支架,在托辊支架上设置有纵向水平托辊,各纵向水平托辊是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三步、将第二步制作好的箱型可升降框架,套接在第一步制作好的八仙桌式支撑底架上,组成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用同样的方法,制作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第四步、将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与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并排设置,在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面与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面之间,放置左侧对接钢管,使左侧对接钢管的中心轴线与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托辊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五步、在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的右侧,将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与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并排设置,在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面与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的顶端面之间,放置右侧对接钢管,使右侧对接钢管的中心轴线与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托辊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六步、沿前后方向推动移动式套架小车,将左侧对接钢管与右侧对接钢管,在前后方向上对正,将万向轮锁紧固定;控制手动液压泵,分别控制各套架小车上的液压千斤顶,通过顶升或降下各自的箱型可升降框架,使左侧对接钢管的中心轴线与右侧对接钢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将左侧对接钢管向右推,使其通过托辊的滚动,向右移动,或将右侧对接钢管向左推,使其通过托辊的滚动,向左移动,将左侧对接钢管的右端口与右侧对接钢管的左端口,对接在一起,在两对接口之间,形成对口焊焊接缝隙,通过点焊,将两管初步连接在一起;第七步、用焊条,在对口焊焊接缝隙的上半弧形焊缝上施焊,形成上半弧形焊缝;
第八步、通过控制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手动液压泵,同时,通过控制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手动液压泵,将左侧对接钢管和右侧对接钢管同步抬高;然后,将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从对接焊管下方移出;第九步、将移出的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各自旋转90度,使其上的托辊的中心轴线与两对接焊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彼此平行设置的状态;再将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移回到对接焊管下方;第十步、通过控制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手动液压泵,同时,通过控制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手动液压泵,将左侧对接钢管和右侧对接钢管同步降下,使左侧对接钢管和右侧对接钢管转载到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的托辊和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的托辊上,继续使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的箱型可升降框架和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的箱型可升降框架下降,使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和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与两对接两钢管脱离后,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大口径金属钢管对口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八仙桌式支撑底架(7),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7)的桌腿立柱(12)的下端,设置带锁紧机构的万向轮(13),在八仙桌式支撑底架(7)的四根桌腿立柱(12)之间,固定连接中部水平框架(9),在中部水平框架(9)的中央处,设置液压千斤顶(10),将液压千斤顶(10)与手动液压泵(11)连接在一起;第二步、制作箱型可升降框架(8),具体步骤为:分别制作井字形水平框架(14)和四个口字形竖直立框(15),在井字形水平框架(14)同侧的两外侧端上,连接一个口字形竖直立框(15),四个口字形竖直立框(15)与其顶端之间连接的井字形水平框架(14),组成了一个下方开口的箱型框架;在井字形水平框架(14)上,连接中部横梁(23);在井字形水平框架(14)的顶端面上,等间隔地设置有托辊支架(16),在托辊支架(16)上设置有纵向水平托辊(17),各纵向水平托辊(17)是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三步、将第二步制作好的箱型可升降框架(8),套接在第一步制作好的八仙桌式支撑底架(7)上,组成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1);用同样的方法,制作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2)、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3)和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4);第四步、将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1)与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2)并排设置,在第一移动式套架小车(1)的顶端面与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2)的顶端面之间,放置左侧对接钢管(5),使左侧对接钢管(5)的中心轴线与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托辊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五步、在第二移动式套架小车(2)的右侧,将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3)与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4)并排设置,在第三移动式套架小车(3)的顶端面与第四移动式套架小车(4)的顶端面之间,放置右侧对接钢管(6),使右侧对接钢管(6)的中心轴线与移动式套架小车上的托辊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六步、沿前后方向推动移动式套架小车,将左侧对接钢管(5)与右侧对接钢管(6),在前后方向上对正,将万向轮(13)锁紧固定;控制手动液压泵(11),分别控制各套架小车上的液压千斤顶(10),通过顶升或降下各自的箱型可升降框架,使左侧对接钢管(5)的中心轴线与右侧对接钢管(6)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将左侧对接钢管(5)向右推,使其通过托辊的滚动,向右移动,或将右侧对接钢管(6)向左推,使其通过托辊的滚动,向左移动,将左侧对接钢管(5)的右端口与右侧对接钢管(6)的左端口,对接在一起,在两对接口之间,形成对口焊焊接缝隙(24),通过点焊,将两管初步连接在一起;第七步、用焊条(25),在对口焊焊接缝隙(24)的上半弧形焊缝上施焊,形成上半弧形焊缝(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王晶徐志华康伟峰徐耀飞武文年王琳王为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