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37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涉及河道护坡技术领域,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由多个挡墙块排列组成,所述挡墙块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所述挡墙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挡墙块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且第二贯穿孔贯穿挡墙块的另一侧外表面,所述挡墙块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达到了增大挡墙块内部的空间,起到了水土流失时首先进入挡墙块内部的效果,通过植草孔,利用播种进行种植植物,通过水下挡墙块的第三贯穿孔,达到了为鱼虾等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目的,从而解决普通河道护坡挡墙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护坡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护坡挡墙是指河道两侧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是水利施工建设中常用的设施,用以加固河道两侧的土壤,水利挡土墙起到了防止河道两侧水土流失的作用。
[0003]传统河道的挡墙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叠、空心砌块填充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只能够利用堵的方法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存在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不仅施工麻烦而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河道的挡墙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叠、空心砌块填充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只能够利用堵的方法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存在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不仅施工麻烦而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由多个挡墙块排列组成,所述挡墙块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所述挡墙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挡墙块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且第二贯穿孔贯穿挡墙块的另一侧外表面,所述挡墙块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且第三贯穿孔贯穿挡墙块的后表面,所述挡墙块靠近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挡墙块的靠近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孔与固定块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挡墙块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挡墙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挡墙块的另一侧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层所述挡墙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面板,且第一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中间层挡墙块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偶第二面板,且第二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外表面呈波浪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位置相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位置相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位置相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位置相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底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垫,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垫。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达到了增大挡墙块内部的空间,起到了水土流失时首先进入挡墙块内部的效果,通过植草孔,利用播种进行种植植物,通过水下挡墙块的第三贯穿孔,达到了为鱼虾等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目的,从而解决普通河道护坡挡墙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固定孔与固定块相配合,起到了固定上下挡墙块的作用,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配合,起到了固定前后挡墙块的作用,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配合,起到了固定左右挡墙块的作用,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解决了施工麻烦与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挡墙块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挡墙块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挡墙块;2、植草孔;3、第一贯穿孔;4、第二贯穿孔;5、第三贯穿孔;6、固定孔;7、固定块;8、第一限位块;9、第一限位槽;10、第一防护垫;11、第二限位块;12、第二限位槽;13、第二防护垫;14、第一面板;15、导流孔;16、第二面板;17、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包括坡体17,坡体17由多个挡墙块1排列组成,挡墙块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2,挡墙块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3,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4,且第二贯穿孔4贯穿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挡墙块1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5,且第三贯穿孔5贯穿挡墙块1的后表面,挡墙块1靠近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6,挡墙块1的靠近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且固定孔6与固定块7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挡墙块1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1,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第一层挡墙块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面板14,且第一面板1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第一面板14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5,中间层挡墙块1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偶第二面板16,且第二面板16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第二面板16外表面呈波浪设置。
[00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通过挡墙块1进行组合,达到形成生态河道护坡挡
墙的目的,通过对植草孔2播撒草种和放入营养土进行植物养殖,起到了绿色环保的效果,第一贯穿孔3起到了引导流失的水土进入挡墙块1内部的效果,保护生态同时弥补了挡墙块1的风化侵蚀,第二贯穿孔4起到连通所有挡墙块1的作用,达到每个挡墙块1内部流入的水土和植物均匀分布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三贯穿孔5,达到了节省材料、加大内部空间目的同时处于水下底层的挡墙块1内部空间可为鱼虾等生物提供居住环境,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靠近地面的第一层挡墙块1内部可进行鹅卵石或泥土填充与植物种植,第一面板14通过外表面开设多个导流孔15,达到了防止第一层挡墙块1底部堵塞,无法吸收流失的水土目的,第二面板16外表面呈波浪设置,达到了降低水流冲击损伤的目的。
[0022]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挡墙块1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3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3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4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4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5与相邻挡墙块1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5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包括坡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7)由多个挡墙块(1)排列组成,所述挡墙块(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2),所述挡墙块(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3),所述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4),且第二贯穿孔(4)贯穿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所述挡墙块(1)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5),且第三贯穿孔(5)贯穿挡墙块(1)的后表面,所述挡墙块(1)靠近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6),所述挡墙块(1)的靠近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且固定孔(6)与固定块(7)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所述挡墙块(1)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所述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1),所述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第一层所述挡墙块(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面板(14),且第一面板(1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4)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5),所述中间层挡墙块(1)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偶第二面板(16),且第二面板(16)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16)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涌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水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