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药植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64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药植保机,与拖拉机连接,包括:主框架、至少一个铰接于主框架的侧边框架、送药单元、液压推杆机构以及仿形轮单元,所述液压推杆机构固定于主框架上并传动连接于侧边框架,所述仿形轮单元为至少三个连接于主框架的地轮,所述送药单元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上的药箱、隔膜泵、输送管路、主喷头组以及设置于侧边框架的次喷头组,隔膜泵将药箱内的药剂经输送管路输送至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后通过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喷出,主框架、侧边框架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约束药剂向主框架、侧边框架外侧漂移的挡料件。有益效果:有效解决了施药过程中空气中的药液漂移问题。中的药液漂移问题。中的药液漂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药植保机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喷药植保机。
[0003]
技术介绍

[0004]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参见图10)可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有效措施。玉米是单子叶作物,大豆的双子叶作物,化除和化控阶段采用的药剂不兼容,容易造成烧苗,是制约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大规模推广的技术难点。
[0005]另一方面,现有的喷药机仅仅采用两个地轮或完全悬挂的喷头组设计,由于作业地表不平整及在喷药机过沟时机体姿态变化幅度较大,药液轻易地从喷药机主体的底部飘出,进而对相邻的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造成污染造成上述烧苗现象;同时,喷药机主体的机械部分为与地表产生碰撞造成损伤,也进一步提高维护成本。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喷药植保机,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所述喷药植保机,与拖拉机连接,包括:主框架、至少一个铰接于主框架的侧边框架、送药单元、液压推杆机构以及仿形轮单元,所述液压推杆机构固定于主框架上并传动连接于侧边框架,在液压推杆处于推伸状态下,侧边框架与主框架分别形成宽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液压推杆处于拉收状态时,侧边框架处于收纳状态下,主框架形成窄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所述仿形轮单元为至少三个连接于主框架的地轮,所述地轮在主框架处于自由状态或喷药植保机工作时使主框架的主体与地表保持平行状态,所述送药单元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上的药箱、隔膜泵、输送管路、主喷头组以及设置于侧边框架的次喷头组,隔膜泵将药箱内的药剂经输送管路输送至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后通过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喷出,主框架、侧边框架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约束药剂向主框架、侧边框架外侧漂移的挡料件。
[0009]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隔膜泵与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皮带轮组与转轴,所述皮带轮组分别与隔膜泵的输入轴以及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主框架上并与拖拉机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0010]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地轮为四个,每个地轮分别通过一地轮支架连接于主框架。
[0011]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主梁、挡料件挂架、输送管路支撑架、主喷头组支架以及地轮支架连接梁,所述挡料件挂架、输送管路支撑架、主喷头组支架以及地轮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梁,所述挡料件连接于主梁或悬挂于挡料件挂架上。
[0012]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主喷头组支架、地轮支架连接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用于对应安装主喷头组、地轮支架的连接孔。
[0013]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挡料件为亚克力板或挡布。
[0014]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侧边框架上连接有用于连接次喷头组的次喷头组支架。
[0015]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侧边框架相对拖拉机行进方向上的一组相对侧面上挡料件开设有用于避让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农作物的形态相适配。
[0016]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液压推杆机构包括液压推杆与铰接件,所述液压推杆的一端铰接于主框架的主梁,另一端通过铰接件分别与主框架和侧边框架铰接。
[0017]所述喷药植保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铰接件包括主框架固定臂、主框架动臂、侧边框架固定臂、侧边框架动臂以及销轴,主框架固定臂、侧边框架固定臂分别对应地固定于主框架、侧边框架上并通过一转动轴相互铰接。主框架动臂、侧边框架动臂的一端分别对应地铰接于主框架固定臂、侧边框架固定臂,主框架动臂、主框架固定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销轴相互铰接,销轴套接于液压推杆的相对一端。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的喷药植保机采用封闭式的隔离挡帘设计有效解决了施药过程中药液漂移和高质量打药问题;另一方面采用仿形地轮的设计有效解决过沟和地面高地不平引起的植保机姿态变化,保持主框架的底面与地表保持基本平行状态,避免主框架的主体与地表产生碰撞,同时也保证了挡料件与地面的充分接触,避免药液轻易地从底部飘出问题。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喷药植保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喷药植保机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所示喷药植保机的正视示意图。
[0024]图4为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所示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0026]图6为侧边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液压推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仿形轮单元的效果示意图。
[0030]图10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示意图。
[0031]图11为主喷头组的示意图。
[0032]图1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喷药植保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图12所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喷药植保机的主、次喷头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本实施例的喷药植保机,与拖拉机连接,主要由:主框架11、两个铰接于主框架的侧边框架12、送药单元3、液压推杆机构5以及仿形轮单元4组成。液压推杆机构5固定于主框架11上并传动连接于侧边框架12。在液压推杆处于推伸状态下,侧边框架12与主框架11分别形成平整的宽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1;在液压推杆处于拉收状态下,侧边框架12处于收纳状态,主框架11形成窄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1。本实施例的仿形轮单元4包含有四个连接于主框架的地轮42,地轮42在主框架处于自由状态或喷药植保机工作时使主框架
与地表保持平行状态。送药单元3主要由设置于主框架11上的药箱31、输送管路32、隔膜泵33、主喷头组34以及设置于侧边框架12的次喷头组35组成。隔膜泵33将药箱31内的药剂经输送管路32输送至主喷头组34、次喷头组后35通过主喷头组34、次喷头组35喷出。主框架34、侧边框架12在处于宽行喷药形态时悬于地表上方,主框架11、侧边框架12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约束药剂向主框架11、侧边框架12外侧漂移的挡料件13。本实施例的隔膜泵33为两个,每个隔膜泵33分别用于玉米地与大豆种植土地的药剂的输送。图10中,玉米地(图中B框内的土地)为侧边框架的次喷头组35进行喷药,大豆地(图中A框内的土地)为主框架的主喷头组34进行喷药。本实施例的主喷头组34采用15
°
偏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夹角取值范围为0
°
至25
°
),距地表高度h设定为20cm(h∈[15,30])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1。
[0037]本实施例的隔膜泵33与一驱动机构2传动连接。如图8,驱动机构2主要由皮带轮组21与转轴22组成。皮带轮组2分别与隔膜泵33的输入轴以及转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药植保机,与拖拉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至少一个铰接于主框架的侧边框架、送药单元、液压推杆机构以及仿形轮单元,所述液压推杆机构固定于主框架上并传动连接于侧边框架,在液压推杆处于推伸状态下,侧边框架与主框架分别形成宽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液压推杆处于拉收状态时,侧边框架处于收纳状态下,主框架形成窄行喷药形态的喷药平台,所述仿形轮单元为至少三个连接于主框架的地轮,所述地轮在主框架处于自由状态或喷药植保机工作时使主框架的主体与地表保持平行状态,所述送药单元包括设置于主框架上的药箱、隔膜泵、输送管路、主喷头组以及设置于侧边框架的次喷头组,隔膜泵将药箱内的药剂经输送管路输送至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后通过主喷头组、次喷头组喷出,主框架、侧边框架的周侧分别设置有约束药剂向主框架、侧边框架外侧漂移的挡料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植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泵与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皮带轮组与转轴,所述皮带轮组分别与隔膜泵的输入轴以及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主框架上并与拖拉机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药植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轮为四个,每个地轮分别通过一地轮支架连接于主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药植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主梁、挡料件挂架、输送管路支撑架、主喷头组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红薛新宇徐启来王俊仁邢全道张荣成田祥瑞刘天星何彦平秦海龙李艳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