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30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机体,下机体的顶端安装有上机体,下机体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回气温度采集单元,回气温度采集单元远离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回气压力采集单元,回气压力采集单元远离回气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排气压力采集单元,排气压力采集单元上方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控制效果,还降低了控制装置使用时因高温而产生烧损的现象,而且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冻系统智能控制
,具体为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的冷冻系统基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恒定阀流量控制,此种方式不能进行流量调节,只能在某个设定范围内长通或者常闭,一旦在一定环境调节好后,很难适应其他环境,容易导致试验效果不稳定,制冷系统零部件损坏,第二种为电磁阀通断流量控制,其能够以占空比周期大小的方式适当流量调节,电磁阀动作频率高调节效果才会好,但是电磁阀高频率开关,严重影响电磁阀使用寿命,使设备维修成本变高,也可能会使用户试验会半途而废,另者电磁阀通断要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需要多路电磁阀协同控制,制冷系统复杂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大,为了对其进行智能控制处理,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控制装置。
[0003]目前市面上的控制装置不便于对压缩机的冷冻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处理,导致其控制效果难以达到既定预期,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控制装置不便于对压缩机的冷冻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处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机体,所述下机体的顶端安装有上机体,所述下机体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所述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回气温度采集单元,所述回气温度采集单元远离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回气压力采集单元,所述回气压力采集单元远离回气温度采集单元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排气压力采集单元,所述排气压力采集单元上方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模块,所述流量调节阀模块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所述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远离流量调节阀模块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所述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远离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一侧的下机体内壁上安装有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所述下机体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以及流量调节阀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操控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分别与排气压力采集单元、回气压力采集单元、回气温度采集单元以及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上机体内部的一端设有集热板,所述集热板的顶端设有等间距的导热翅柱,所述导热翅柱远离集热板的一端延伸至上机体的外部,所述导热翅柱靠近集热板一端的外壁上皆固定有导热翅环,以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
[0007]优选的,所述上机体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上连板,所述上连板下方的下机体外壁上皆设有下连板,以便对锁紧螺母进行安置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下机体两侧的外壁上皆设有散热网孔,所述散热网孔的一端延伸至下机体的内部,以达到通风散热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下连板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锁紧螺母,以便对锁紧螺栓进行安置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上连板的顶端安装有等间距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上连板以及下连板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以便将上机体稳固安装于下机体的顶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不仅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控制效果,还降低了控制装置使用时因高温而产生烧损的现象,而且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2](1)通过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回气温度采集单元、回气压力采集单元与排气压力采集单元分别对工作室温度、回气温度、回气压力与排气压力进行采集处理,再由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与流量调节阀模块控制相应的目标,即可达到高效智能化控制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控制效果;
[0013](2)通过将散热网孔对称设置于下机体两侧的外壁上,以达到通风散热的目的,再通过集热板对下机体与上机体内部的热能进行吸收处理,经导热翅环对导热翅柱的导热性能加以增幅后,使得导热翅柱将集热板吸收的热能导出至下机体与上机体的外部,以达到高效换热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控制装置使用时因高温而产生烧损的现象;
[0014](3)通过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下端拧出至锁紧螺母的外部,随后向上拉动上机体,使得上连板拆离于下连板的上方,即可降低上机体拆离于下机体的顶部,以便于对该控制装置进行拆卸维护处理,从而提高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散热网孔;3、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4、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5、导热翅环;6、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7、流量调节阀模块;8、导热翅柱;9、上机体;10、集热板;11、下机体;12、排气压力采集单元;13、回气压力采集单元;14、回气温度采集单元;15、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16、下连板;17、上连板;18、锁紧螺栓;19、锁紧螺母;20、操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机体11,下机体11两侧的外壁上皆设有散热
网孔2,散热网孔2的一端延伸至下机体11的内部;
[0022]使用时,通过将散热网孔2对称设置于下机体11两侧的外壁上,以达到通风散热的目的;
[0023]下机体11的顶端安装有上机体9,上机体9内部的一端设有集热板10,集热板10的顶端设有等间距的导热翅柱8,导热翅柱8远离集热板10的一端延伸至上机体9的外部,导热翅柱8靠近集热板10一端的外壁上皆固定有导热翅环5;
[0024]使用时,通过集热板10对下机体11与上机体9内部的热能进行吸收处理,再由导热翅柱8将集热板10吸收的热能导出至下机体11与上机体9的外部,以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
[0025]上机体9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上连板17,上连板17下方的下机体11外壁上皆设有下连板16;
[0026]使用时,通过将上连板17与下连板16分别设置于上机体9与下机体11两侧的外壁上,以便对锁紧螺母19进行安置处理;
[0027]下连板16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锁紧螺母19;
[0028]使用时,通过将锁紧螺母19设置于下连板16的底端,以便对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冷冻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机体(11),所述下机体(11)的顶端安装有上机体(9),所述下机体(11)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15),所述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15)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回气温度采集单元(14),所述回气温度采集单元(14)远离工作室温度采集单元(15)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回气压力采集单元(13),所述回气压力采集单元(13)远离回气温度采集单元(14)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排气压力采集单元(12),所述排气压力采集单元(12)上方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模块(7),所述流量调节阀模块(7)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6),所述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6)远离流量调节阀模块(7)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4),所述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4)远离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6)一侧的下机体(11)内壁上安装有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3),所述下机体(11)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操控面板(20),所述操控面板(2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降温电子膨胀阀模块(3)、喷液电子膨胀阀模块(4)、热气电子膨胀阀模块(6)以及流量调节阀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操控面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元通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