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761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变形组件,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一侧,底板的另一侧与可变形组件固定连接,可变形组件远离底板的一侧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使底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从相互平行转变为相互垂直,为装配式条板单个隔墙单元内最后一块条板定位固定问题提供一套简洁、高效且对后续工序影响最小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板材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

技术介绍

[0002]隔墙板全称轻质隔墙条板,是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的主要材料。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应对条板墙体建筑功能、使用功能提出基本指标要求,使隔墙性能达到最佳指标。要求在隔墙板与顶板、结构梁、主墙体、柱的连接处应设置定位钢卡,在隔墙板的连接处的顶部固定钢卡。目前装配式隔墙条板安装定位卡件多为U型钢卡,条板由侧面推入卡件内,因此单个隔墙单元内最后一块条板因没有可移动空间而不能使用U型钢卡,现施工过程中多在条板两侧分别使用L型钢卡固定,隔墙外外露钢卡面积较大,给后续工序带来更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变形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可变形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组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从相互平行转变为相互垂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组件包括弯折区和连接板,其中,所述弯折区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具体为:敲击所述连接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任一位置,使所述连接板以所述弯折区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弯折旋转,直至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底板的底面接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组件在安装前状态,具体为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垂直连接,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可变形组件在安装后状态,具体为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平行折叠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连接,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为相互垂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等于所述连接板厚度与所述第二侧板高度之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宽度等于所安装的条板宽度和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之和。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可变形组件的厚度为
1.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为50mm,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为8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为10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充分利用可变形组件的形变性能,当条板安装完成后,敲击连接板或第二侧板任一位置,使所述连接板以弯折区为旋转中心相对于底板进行弯折旋转,直至连接板和底板的底面接触,这样在隔墙外外露刚卡的面积比较小,同时极大地减少对条板本本身的覆面影响,为装配式条板单个隔墙单元内最后一块条板定位固定问题提供一套简洁、高效且对后续工序影响最小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安装前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安装后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可变形组件,所述第一侧板12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1的一侧,所述底板11的另一侧与所述可变形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组件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使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从相互平行转变为相互垂直。所述可变形组件包括弯折区15和连接板14,其中,所述弯折区15分别与所述底板11和所述连接板1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4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具体为:敲击所述连接板14或所述第二侧板13任一位置,使所述连接板以所述弯折区15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底板11进行弯折旋转,直至所述连接板14和所述底板11的底面接触。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形组件有两种状态:安装前状态和安装后状态。安装前状态为:所述连接板14分别与所述底板11、所述第二侧板13相互垂直连接,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为相互平行。安装后状态为:所述连接板14与所述底板11平行折叠连接,所述连接板14与所述第二侧板13垂直连接,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为相互垂直。使用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时,根据现场定位情况去安装到主体上,这时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
定位钢卡的所述第二侧板13是与所述底板11平行的,即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处于安装前状态的情况,然后以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为定位安装隔墙条板,安装完成条板后,锤击所述连接板14或者所述第二侧板13,由于所述第二侧板13的面积比所述连接板14的面积大很多,所以平时锤击的位置一般都是所述第二侧板13,通过锤击使得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处于安装后状态,即可完成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安装使用。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12的高度等于所述连接板14厚度与所述第二侧板13高度之和。所述底板11的宽度等于所安装的条板宽度和所述连接板14的宽度之和。所述底板11、所述第一侧板12、所述第二侧板13、所述可变形组件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一侧板12的高度为50mm,所述第一侧板12的长度为80mm。所述连接板14的宽度为10mm。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12、所述第二侧板13、所述底板11、所述可变形组件的长度都是80mm。所述连接板14厚度与所述第二侧板13高度之和为50mm。
[0025]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变形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可变形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组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两者相对位置关系从相互平行转变为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组件包括弯折区和连接板,其中,所述弯折区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组件由安装前状态变成安装后状态,具体为:敲击所述连接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任一位置,使所述连接板以所述弯折区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弯折旋转,直至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底板的底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装配式条板隔墙安装的变形式条板定位钢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组件在安装前状态,具体为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涛龚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