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管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67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管固定夹,包括第一杆、第二杆、钩子及夹子,第一杆与第二杆相互枢接且枢接点均设于第一杆与第二杆的第一端,第一杆可相对第二杆上下枢转而与第二杆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杆与第二杆相互正对的表面各设有用于夹管的齿面和曲面状的凹槽,当第一杆与第二杆完全闭合时,两凹槽围成一环形孔,钩子及夹子设于第一杆或者第二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胸管固定夹借助第一杆与第二杆相正对的面上均设有用于夹管操作齿面与用于平常放置的凹槽,故可达到一物两用,另外,夹子可随时夹在方便夹持的位置,钩子挂住引流瓶,从而解放病人的双手。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专门固定胸管、给护士和病人带来极大便利且美观的优点。美观的优点。美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管固定夹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管固定夹。

技术介绍

[0002]病人术后通常体内会留置有胸管及与胸管连接的引流瓶。目前临床上暂时没有胸管专用的固定夹,护士们通常用止血钳固定,不易操作,给护士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另外,病人下床活动时需要提着引流瓶,这给病人的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0003]因此,急需要一种专门固定胸管、给护士和病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及美观的胸管固定夹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固定胸管、给护士和病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及美观的胸管固定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包括第一杆、第二杆、钩子及夹子,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枢接且枢接点均设于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杆可相对第二杆上下枢转而与所述第二杆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正对的表面设有用于夹管的齿面,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正对的表面各设有曲面状的凹槽,当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靠近至完全闭合时,两所述凹槽共同围成一环形孔,所述钩子及所述夹子共同设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上。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借助第一杆与第二杆相正对的面上均设有相对的齿面与凹槽,齿面用于夹管操作,凹槽用于平常放置,故可达到一物两用,另外,借助夹子可随时夹在方便夹持的位置,借助钩子挂住引流瓶,从而解放病人的双手。故本技术具有专门固定胸管、给护士和病人带来极大便利且美观的优点。
[0007]较佳地,所述夹子设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的第二端。
[0008]较佳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齿面的后方,所述钩子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夹子之间。
[0009]较佳地,所述夹子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杆或者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圈连接。
[0010]较佳地,所述夹子的尾部及所述第一杆或者第二杆的尾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圈共同穿过两所述连接孔。
[0011]较佳地,所述钩子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呈可拆卸的连接。
[0012]较佳地,所述钩子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所述绳子具有调节长短的调节件。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开设有穿孔,所述绳子共同穿过所述钩子及所述穿孔。
[0014]较佳地,所述绳子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杆或和所述第二杆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绳子与所述钩子呈可拆卸的连接。
[0015]较佳地,所述钩子包括钩子本体及密封杆,所述钩子本体具有开口,所述密封杆与所述钩子本体枢接,所述密封杆与钩子本体的枢接处具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密封杆密封所述开口趋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胸管固定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18]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100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钩子3及夹子4。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互枢接且枢接点均设于第一杆1与第二杆2的第一端。第一杆1可相对第二杆2上下枢转而与第二杆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互正对的表面设有用于夹管的齿面5,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互正对的表面各设有曲面状的凹槽6,当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互靠近至完全闭合时,两凹槽6共同围成一环形孔。借助环形孔,当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互靠近至完全闭合时,胸管可以置于环形孔内而不会被挤压,可理解的是,当将胸管置于齿面5上时,胸管则被挤压,故第一杆1与第二杆2能够同时做到夹管及非夹管的操作,从而方便护士操作。钩子3及夹子4共同设于第二杆2上。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杆1位于第二杆2的上方,但不以此为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钩子3与夹子4共同设于第一杆1上,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夹子4设于第二杆2的第二端。借助夹子4,通过夹子4夹住床单或者病人的衣服,从而将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100固定在床上或者病人身上,从而有利于病人活动或者躺床时的舒适以及便捷性。凹槽6位于齿面5的后方,钩子3设于凹槽6与夹子4之间。借助钩子3,引流瓶可挂在钩子3内,解放病人的双手。更具体地,如下:
[0019]请继续参阅图1,夹子4与第二杆2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圈7连接。具体地,夹子4的尾部及第二杆2的尾部各开设有连接孔8,第一连接圈7共同穿过两连接孔8。借助第一连接圈7,夹子4与第二杆2之间不是硬接,从而方便夹床单或者衣服。较优的是,第一连接圈7为钥匙圈,其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赘述。由于第一连接圈7为钥匙圈,即是说,第一连接圈7与夹子4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连接圈7与第二杆2之间也为可拆卸的连接,有利于当夹子4需要更换的时候,容易更换。
[0020]请继续参阅图1,钩子3与第二杆2呈可拆卸的连接。举例而言,钩子3与第二杆2之间通过绳子9连接。具体地,第二杆2开设有穿孔10,绳子9共同穿过穿孔10与钩子3。绳子9与第二杆2呈可拆卸的连接,绳子9与钩子3呈可拆卸的连接,故当钩子3损坏需要更换时,更加方便替换钩子3。较优的是,绳子9具有可调节长短的调节件91,双手捏住调节件91后,可调节绳子的长短。调节件91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赘述。
[0021]请继续参阅图1,钩子3为封闭型,钩子3包括钩子本体31及密封杆32,钩子本体31具有开口311,密封杆32与钩子本体31枢接,密封杆32与钩子本体31的枢接处具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弹性件恒具有驱使密封杆32密封开口311趋势,从而使得钩子3为封闭型。手动按压密封杆32,密封杆32相对钩子本体31枢转而打开开口311,从而可以方便将引流瓶的挂耳挂在钩子本体31内,松手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密封杆32密封开口311,从而保证引流瓶不
会轻易从开口311处脱出。
[0022]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病人卧床使用时,将夹子4夹在被单上,用钩子3勾住引流瓶的挂耳,枢转打开第一杆1,将胸管置于凹槽6内,再将第一杆1与第二杆2闭合,当护士来操作需要将胸管夹闭时,打开第一杆1,将胸管放置在齿面5上,再将第一杆1与第二杆2闭合,从而夹闭胸管。当病人活动使用时,将夹子4夹在自己衣服上,用钩子3勾住引流瓶的挂耳,将胸管置于凹槽6内。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胸管固定夹100借助第一杆1与第二杆2相正对的面上均设有相对的齿面5与凹槽6,齿面5用于夹管操作,凹槽6用于平常放置,故可达到一物两用,另外,借助夹子4可随时夹在方便夹持的位置,借助钩子3挂住引流瓶,从而解放病人的双手。故本技术具有专门固定胸管、给护士和病人带来极大便利且美观的优点。
[002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第二杆、钩子及夹子,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枢接且枢接点均设于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杆可相对第二杆上下枢转而与所述第二杆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正对的表面设有用于夹管的齿面,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正对的表面各设有曲面状的凹槽,当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相互靠近至完全闭合时,两所述凹槽共同围成一环形孔,所述钩子及所述夹子共同设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设于所述第一杆或者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齿面的后方,所述钩子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夹子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杆或者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