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6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属于建筑质量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回弹仪,所述回弹仪的前端套设有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平面盘,所述平面盘的前端面与回弹仪外壳的前端面相平齐;所述前支架通过锁紧组件进行固定;所述平面盘上滑动设置有探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探测时更容易、更精准的实现与检测面的垂直,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便于操作,且提高检测的精准度;探杆组件的多个滑杆与检测面接触,保证检测的垂直度。保证检测的垂直度。保证检测的垂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质量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在完工后,需要进行抗震等级检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借助回弹仪来完成。回弹仪的基本原理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的名义显示出来。
[0003]在操作中,要求检测装置与待检测面保持垂直状态;回弹仪的前端为圆台结构,外壳前端面较小,从而使得操作人员不好把握,对人员要求高;且,相应的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回弹仪不容易控制垂直、影响精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回弹仪,所述回弹仪的前端套设有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平面盘,所述平面盘的前端面与回弹仪外壳的前端面相平齐;
[0007]所述前支架通过锁紧组件进行固定;
[0008]所述平面盘上滑动设置有探杆组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斜撑杆;
[0010]所述第一套环、第二套环通过斜撑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的内环侧分别与回弹仪相匹配。r/>[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盘包括套筒、圆盘,所述圆盘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
[0012]所述套筒与第一套环的前端螺纹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环的外环侧设置有挡环板,所述挡环板的前端面与套筒的后端面相接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后盖、调节拉杆、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
[0015]所述后盖套设在回弹仪的尾端,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在后盖的外环侧,所述第一法兰盘设置在前支架的后端外环侧,所述调节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拉杆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六角螺纹套筒;
[0017]所述第一螺纹杆插设在第一法兰盘内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插设在第二法兰盘内转动,所述六角螺纹套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相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杆组件包括固定套筒、滑杆;
[0019]所述固定套筒设置在平面盘的后端面,所述滑杆插设在固定套筒内滑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呈圆周阵列均匀分布;
[0021]所述固定套筒至少设置有三个;
[0022]所述滑杆的后端连接有同步环。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由前至后设依次置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所述第一沉槽的内径大于第二沉槽;
[0024]所述滑杆的前端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外径与第一沉槽的内径相匹配。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的长度大于回弹仪空闲状态的弹击杆伸出长度。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平面盘与回弹仪外壳的前端面相平齐,增大与待检测面的接触面积;在探测时更容易、更精准的实现与检测面的垂直,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便于操作,且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0028]2、本技术,平面盘可拆卸形式,便于拆卸、放置、保存;且,可根据不同的操作环境,更换不同面积的平面盘,以更贴合实际的使用。
[0029]3、本技术,探杆组件的多个滑杆与检测面接触,保证检测的垂直度。
[0030]4、本技术,将平面盘反向安装,对回弹仪的弹击杆进行防护;锁紧组件搭配前支架,包覆在回弹仪的整体外部,实现全面防护效果。
[0031]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未示出回弹仪的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平面盘、探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平面盘、探杆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平面盘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平面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为前支架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
[0044]1、回弹仪;
[0045]2、前支架;201、第一套环;202、第二套环;203、斜撑杆;
[0046]3、平面盘;301、套筒;302、圆盘;
[0047]4、锁紧组件;401、后盖;402、调节拉杆;403、第一法兰盘;404、第二法兰盘;
[0048]4021、第一螺纹杆;4022、第二螺纹杆;4023、六角螺纹套筒;
[0049]5、探杆组件;501、固定套筒;502、滑杆;
[0050]5011、第一沉槽;5012、第二沉槽;5021、柱体;
[0051]6、挡环板;
[0052]7、同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54]参照图1

11,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回弹仪1,回弹仪1的前端套设有前支架2。
[0055]其中,前支架2包括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斜撑杆203。
[0056]如图10、11所示,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通过斜撑杆203进行连接;斜撑杆203设置有三个,其前后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套环201的后端、第二套环202的前端。
[0057]同时,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的内环侧分别与回弹仪1相匹配;从而在安装状态下,通过回弹仪1逐渐扩张的外表面,对前支架2的安装深度进行限制。
[0058]前支架2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平面盘3,平面盘3的前端面与回弹仪1外壳的前端面相平齐。
[0059]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平面盘3增大与待检测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在探测时,更容易、更精准的实现与检测面的垂直,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便于操作,且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回弹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仪(1)的前端套设有前支架(2),所述前支架(2)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平面盘(3),所述平面盘(3)的前端面与回弹仪(1)外壳的前端面相平齐;所述前支架(2)通过锁紧组件(4)进行固定;所述平面盘(3)上滑动设置有探杆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包括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斜撑杆(203);所述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通过斜撑杆(20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套环(201)、第二套环(202)的内环侧分别与回弹仪(1)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盘(3)包括套筒(301)、圆盘(302),所述圆盘(30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套筒(301);所述套筒(301)与第一套环(201)的前端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201)的外环侧设置有挡环板(6),所述挡环板(6)的前端面与套筒(301)的后端面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后盖(401)、调节拉杆(402)、第一法兰盘(403),第二法兰盘(404);所述后盖(401)套设在回弹仪(1)的尾端,所述第二法兰盘(404)设置在后盖(401)的外环侧,所述第一法兰盘(403)设置在前支架(2)的后端外环侧,所述调节拉杆(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韩伟峰张源恒李帅韩晓宇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光大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