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60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包括操纵杆、万向装置、行走装置、硬度检测装置,所述操纵杆具有前端和后端,其后端设有开关,所述万向装置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万向装置连接;所述硬度检测装置转动连接在所述操纵杆的前端,且与所述开关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小内径管道内部的硬度测量,方便实用。方便实用。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硬度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站管道的各种检测项目中,硬度是判断管道寿命及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焊接温度,热处理温度均匀性等原因,可能造成管道或管道焊缝硬度不均匀,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甚至产生安全事故。
[0003]但是在对管道及管道焊缝的内部进行硬度检测时,由于受到管道内径小等作业空间不过就得限制,无法人为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检测;即使管道内径大,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管道内部,也易受到作业空间的限制,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4]现有技术中还未有针对内径较小的管道内部硬度测量装置,中国专利CN110954423A公开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或管道内壁的铅笔硬度仪,但该用于狭窄空间或管道内壁的铅笔硬度仪仅能在狭窄管道中测量涂层硬度,无法测量管道硬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测量内径较小的管道内部硬度的硬度检测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包括:操纵杆、万向装置、行走装置、硬度检测装置。
[0008]所述操纵杆具有前端和后端,其后端设有开关;
[0009]所述万向装置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
[0010]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万向装置连接;
[0011]所述硬度检测装置转动连接在所述操纵杆的前端,且与所述开关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装置包括球环和转向球,所述转向球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所述球环套设在所述转向球上,且均与所述转向球转动配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支架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球环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相对所述转向球中心对称分布。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转向球之间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球环可拆卸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度检测装置包括里氏硬度计、检测支架、触发组件,所述检测支架与所述操纵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里氏硬度计与所述检测支架连接,所述触发组件设在所述检测支架上,且与所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触发组件用于触发所述里氏硬度计的开关。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
具有第一磁圈和第一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一磁圈滑移配合,且所述第一磁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磁圈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磁圈与所述检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芯通过连杆与所述里氏硬度计的加载套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结构相同,具有第二磁圈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圈与所述检测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里氏硬度计同轴间隔分布。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支架和摄像机,所述摄像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操纵杆的前端连接,所述摄像机设连接在所述摄像支架另一端,且与所述硬度检测装置间隔分布。
[0018]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通过行走装置可以进入工人无法进入的管道内部,通过万向装置可以实现操纵杆以转向球为圆心地半球面转动,从而调整里氏硬度计的检测位置,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方便人员在外部遥控检测,从而实现方便、高效的测量管道内部的硬度检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硬度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的型实施例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工作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的型实施例里氏硬度计加载电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的型实施例里氏硬度计预载完成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的型实施例里氏硬度计释放冲击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包括:操纵杆1、万向装置、行走装置、硬度检测装置。
[0028]具体地,如图1所示,操纵杆1具有前端和后端,操纵杆1的后端设有开关,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操纵杆1的前端具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端部用于与硬度检测装置连接。万向装置包括转向球2和球环3,转向球2套设在操纵杆1的中点,且与操纵杆1固定连接。球环转动配合在转向球3上,转向球2可以在球环内转动。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第一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支架4和行走轮5,行走轮5有4个,且两两间隔分布转动配合在行走支架4上。第二行走装置与第一行走装置结构相同,且二者均通过伸缩杆与球环3的外壁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行走装置与第二行走装置对称分布。
[0029]如图2所示,硬度检测装置包括里氏硬度计6、检测支架7和触发组件。检测支架7是E型结构,且具有上端部、中端部和下端部,检测支架7与操纵杆1的折弯结构转动连接。里氏硬度计6与检测支架7的下端部固定连接。触发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8和第二电磁铁9,第一电磁铁8包括第一磁圈、第一磁芯和弹簧,第一磁圈与第二磁芯同轴分布且滑移配合,第一磁芯的顶端通过弹簧与第一磁圈连接。第二电磁铁9的结构与第一电磁铁8相同,具有第二磁圈和第二磁芯。第一电磁铁8设在检测支架7的中端部,第一磁圈与检测支架7中端部固定
连接,第一磁芯通过连杆与里氏硬度计6的加载套连接。第一电磁铁8通电后第一磁芯在磁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里氏硬度计6的加载套向下移动。当第一电磁铁8断电时,第一磁芯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复位,带动加载套向上移动。第二电磁铁9设在检测支架7上端部上,第二磁圈与检测支架7固定连接,第二磁芯与里氏硬度计6同轴且间隔分布。当第二电磁铁通电时,第二磁芯在磁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触发里氏硬度计6的开关,第二电磁铁断电时第二磁芯在弹簧的拉力下复位,松开里氏硬度计6的开关。操纵杆1上的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铁8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铁9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铁通电。
[0030]操纵杆1的前端还设有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影机10和摄影支架11,摄影支架的一端与操纵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摄影机固定连接。
[003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通过摄像头观察管道内部状况,当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到达管道待测部分时,如图3所示,通过转动操纵杆1将里氏硬度计6的下部与待测区域紧密贴合。如图4所示,按下第一开关,第一磁芯带动加载套向下移动实现加载。如图5所示,松开第一开关里氏硬度计预载完成。如图6所示,按下第二开关,第二磁芯向下移动触发里氏硬度计6的开关,释放冲击头,完成检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具有前端和后端,其后端设有开关;万向装置,所述万向装置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万向装置连接;硬度检测装置,所述硬度检测装置转动连接在所述操纵杆的前端,且与所述开关通过电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装置包括球环和转向球,所述转向球套设在所述操纵杆上,所述球环套设在所述转向球上,且均与所述转向球转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支架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球环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相对所述转向球中心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内部硬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转向球之间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球环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部硬度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远张光磊崔扬扬杨兴伟董明强王亚冰郭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电金源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