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58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检伤分类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用于存放佩戴者信息卡片的放置槽,所述主体前端设有用于方形板定位的矩形槽,所述主体上端设有用于传动的T形杆,后端设有用于限位的凸台,所述主体通过凸台与弧形夹块相连接,通过弧形夹块的设置,该处通过T形杆的传动挤压,将弧形夹块沿着凸台处转轴开合,从而快速的将装置固定在患者衣角处,同时弧形夹块末端设有均匀分布的齿形槽,起到很好的抓紧力,提高主体与患者衣角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方形板的设置,该处通过拉环拉动,从而带动方形板沿着阻尼轴转动,从而将主体前上部分打开,从而快速将具体信息卡片放置在放置槽内,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


[0001]本技术属于检伤分类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

技术介绍

[0002]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因此必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那些最有希望被救活的伤员身上,现场伤员分类按三个层次展开,现场分类和医疗分类及转运分类;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把重伤员从一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这就是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0003]原有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在使用时,还需要通过绳子挂置在脖子处,该方式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弯腰时,显得很累赘;且在紧急情况,由于装信息卡狭小,不能够快速的进行将患者的信息放置在信息卡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紧凑,便于安装固定,便于码放信息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用于存放佩戴者信息卡片的放置槽,所述主体前端设有用于方形板定位的矩形槽,所述主体上端设有用于传动的T形杆,后端设有用于限位的凸台,所述主体通过凸台与弧形夹块相连接,所述弧形夹块另一端与主体后端的方形槽相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杆另一端处套合连接有用于复位的二号弹簧,所述T形杆与二号弹簧连接处设有用于挤压传动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呈圆锥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夹块侧端设有用于与衣角夹持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夹块弧形凹槽处设有T形槽,所述弧形夹块T形槽处套合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处套合连接有用于复位的一号弹簧,另一端与锥形块贴合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夹块一端通过转轴与凸台相连接,另一端处设有均匀分布的齿形槽,所述齿形槽呈锯齿形尖角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矩形槽侧角处设有用于转动的阻尼轴,所述主体通过阻尼轴与方形板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板另一侧角处设有用于受力传动的拉环,所述拉环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的子母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弧形夹块的设置,该处通过T形杆的传动挤压,将弧形夹块沿着凸台处转轴开合,从而快速的将装置固定在患者衣角处,同时弧形夹块末端设有均匀分布的齿形槽,起到很好的抓紧力,提高主体与患者衣角的连接
稳定性;通过方形板的设置,该处通过拉环拉动,从而带动方形板沿着阻尼轴转动,从而将主体前上部分打开,从而快速将具体信息卡片放置在放置槽内,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方形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弧形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体;2、凸台;3、弧形夹块;4、方形槽;5、T形杆;6、拉环;7、方形板;8、阻尼轴;9、放置槽;10、齿形槽;11、连接杆;12、一号弹簧;13、锥形块;14、二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有用于存放佩戴者信息卡片的放置槽9,主体1前端设有用于方形板7定位的矩形槽,主体1上端设有用于传动的T形杆5,后端设有用于限位的凸台2,主体1通过凸台2与弧形夹块3相连接,弧形夹块3另一端与主体1后端的方形槽4相连接。
[0021]具体的,T形杆5另一端处套合连接有用于复位的二号弹簧14,T形杆5与二号弹簧14连接处设有用于挤压传动的锥形块13,锥形块13呈圆锥状,本实施例中锥形块13通过锥形状,在T形杆5复位时,受连接杆11的一些影响,仍需对T形杆5施加一些向下复位的外力,从而更好的将连接杆11挤压出去,进而将弧形夹块3处打开。
[0022]具体的,弧形夹块3侧端设有用于与衣角夹持的弧形凹槽,弧形夹块3弧形凹槽处设有T形槽,弧形夹块3T形槽处套合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处套合连接有用于复位的一号弹簧12,另一端与锥形块13贴合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一端通过T形状与3处T形槽限位套合连接,一号弹簧12设在弧形夹块3与主体1端面处的间隙处。
[0023]具体的,弧形夹块3一端通过转轴与凸台2相连接,另一端处设有均匀分布的齿形槽10,齿形槽10呈锯齿形尖角状,本实施例中弧形夹块3末端设有均匀分布的齿形槽10,起到很好的抓紧力,提高主体1与患者衣角的连接稳定性。
[0024]具体的,主体1矩形槽侧角处设有用于转动的阻尼轴8,主体1通过阻尼轴8与方形板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阻尼轴8与方形板7、主体1之间为阻尼转动,具有一些锁紧性,能够确保方形板7的转动稳定性。
[0025]具体的,方形板7另一侧角处设有用于受力传动的拉环6,拉环6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的子母扣,本实施例中方形板7复位时,即拉环6另一侧处的方形板7与主体1接触位置,该处通过子母扣进行固定。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将写有佩戴者的具体信息内容插设在放置槽9内,将方形板7通过阻尼轴8转动复位,并通过拉环6处的子母扣与主体1相连接,将T形杆5拉起,将主体1后端通过弧形夹块3插设在合适位置的衣角处,将T形杆5松开,通过二号弹簧14以及一号弹簧12的复位能力,使得弧形夹块3复位,从而通过齿形槽10将衣角与主体1限位,从而将主体1固定在佩戴者身上。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用于存放佩戴者信息卡片的放置槽(9),所述主体(1)前端设有用于方形板(7)定位的矩形槽,所述主体(1)上端设有用于传动的T形杆(5),后端设有用于限位的凸台(2),所述主体(1)通过凸台(2)与弧形夹块(3)相连接,所述弧形夹块(3)另一端与主体(1)后端的方形槽(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5)另一端处套合连接有用于复位的二号弹簧(14),所述T形杆(5)与二号弹簧(14)连接处设有用于挤压传动的锥形块(13),所述锥形块(13)呈圆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检伤分类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块(3)侧端设有用于与衣角夹持的弧形凹槽,所述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琳刘小苹刘玉洁董婷奎灿祁晓霞赵红霞曹静汪海萍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