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55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包括检测车体、电源、驱动装置、车体平衡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工控机和显示屏,驱动装置驱动检测车体沿钢轨表面运动;车体平衡装置位于检测车体下方,且与检测车体的车底板连接,车体平衡装置与检测车体的两组车轮连接,两组车轮置于车体平衡装置内,用于减缓行走时车体平衡装置受到的震动;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呈一字排布安装在车体平衡装置上;测速定位装置用于为每幅轨道图像提供对应的线路里程;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显示屏分别与工控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相机的稳定运行,确保获得高品质图像信息,并能将图像与里程关联,获得完整的轨道图像数据。的轨道图像数据。的轨道图像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轨道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速铁路轨道巡检技术原理较为成熟,也已形成相应的巡检装置,多搭载于轨行车辆上。轨道设备日常养护维修中,在钢轨表面擦伤、波磨、扣件异常、道床异物、轨枕裂纹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人工巡检作业,因此,有必要开展高速铁路轨道巡检系统的应用研究,深度分析、挖掘巡检信息,弥补基于轨行车辆搭载轨道巡检系统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人工巡检的自动化设备来降低人工巡检强度,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轨道养护维修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对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由于传统轨行车辆容易受到轨道起伏的影响,使运行不平稳,导致巡检获得的图像信息模糊;且由于实际工况中,轨道内外侧的情况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局部地势高低差异,相机拍摄的角度单一导致出现很多漏拍、误拍的现象。以上情况使得在巡检精度、巡检项目和巡检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全面精准掌握轨道设备状态信息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该轨道巡检装置能够在轨道上实现自主运行,图像采集装置不会受车体本身震动而影响图像质量,保证图像采集装置的稳定运行,且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实现对钢轨表面、轨道内外侧全方位拍摄,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将轨道表面的图像信息及通过测速定位装置将对应里程信息反馈到工控机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图像与里程关联并显示在显示屏上,供操作人员观看,同时便于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对缺陷进行深度分析,建立轨道缺陷数据库,供轨道维修人员参考,最终完成轨道表面缺陷检测作业。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包括检测车体、电源、驱动装置、车体平衡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工控机和显示屏,所述电源安装在检测车体上,用于为驱动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工控机和显示屏供电;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为检测车体提供轨道作业行走的动力,驱动检测车体沿钢轨表面运动;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位于检测车体下方,且与检测车体的车底板连接,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与检测车体的两组车轮连接,两组车轮置于车体平衡装置内,用于减缓行走时车体平衡装置受到的震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均安装在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为对钢轨表面、轨道内外侧实现全方位拍摄,所述光源用于为图像采集装置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照需求;所述测速定位装置用于为每幅轨道图像提供对应的线路里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显示屏分别与工控机电连接,所述工控机和显示屏均安装在检测车体上。
[0006]优选的,所述车体平衡装置包括辅助框架、悬挂组件、减震器和辅助板,在每组车轮左右两侧的所述辅助框架与车底板之间均设置所述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的两端与车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悬挂组件的中间与下方的辅助框架固定连接;在两个悬挂组件之间的轮轴的轴套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车底板连接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轮轴的轴套、车底板铰接;所述辅助板安装在辅助框架的中部,所述辅助板的底面上安装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辅助框架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导向套筒,对应的,所述车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套筒配合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导向套筒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位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在辅助板上呈一字排布且与轨道方向呈垂直布置;每个钢轨上方安装有三个图像采集装置和两个光源,两个光源位于三个图像采集装置左右两侧,三个图像采集装置的照准面处于两个光源所形成的光亮面之内,且三个图像采集装置的照准面所覆盖的区域之间不存在死角;每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通过万向节与辅助板连接,每个所述光源通过安装角度可调节的灯座与辅助板连接。
[0009]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CCD相机;所述光源为条形照明灯,所述条形照明灯上设置有柱面透镜,且具有多个光照强度可以调节。
[0010]优选的,所述测速定位装置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安装在其中一组车轮的轮轴上。
[0011]优选的,所述检测车体包括车底板、护栏、座椅和两组车轮,所述护栏安装在检测车体尾部的车底板外围,所述座椅安装在检测车体头部的车底板上,所述两组车轮分别通过各自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车体平衡装置上,两组车轮中同侧的两个车轮与对应的钢轨表面接触,其中一组车轮的轮轴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检测车体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电动机安装于检测车体尾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环形皮带与从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检测车体的一组车轮的轮轴上,用于带动车轮在轨道上行走。
[0013]优选的,所述工控机安装在检测车体副驾驶一侧,所述工控机内嵌装有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获取轨道图像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显示屏上;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检测车体副驾驶车位前方,供操作人员实时观看轨道图像。
[0014]优选的,该轨道巡检装置还包括立柱照明车灯,所述立柱照明车灯设置在检测车体尾部与电源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区别于传统轨行车辆,通过在检测车体的车底板下方设置车体平衡装置,并将两组车轮、相机和照明灯均设置在车体平衡装置上,车体平衡装置的悬挂组件和减震器可以减少不利地形对检测车体的震动,且使辅助框架的震动小于检测车体的震动,保证了相机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稳定传输,使得在拍摄过程中相机不易受到检测车体本身的震动而影响到拍摄质量,且容易拆除。
[0017]2、本技术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以图像形式记录巡检装置行经路途中的轨道状态,在成像视场的设计上,将若干组相机吊装在一个垂直于轨道的空间截面,
从不同视角获取轨道图像。将相机通过万向节与辅助板连接,实现两个方向的0~180
°
转动,可以人工调节相机角度对其矫正,可很好的适应实际工况中轨道内外侧情况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局部地势高低差异的问题,补偿高度差异,使拍摄到的照片更加均匀化。同时,为相机配置了可调节角度的辅助照明光源,保证成像视场的光照强度和光谱均匀度,确保获得高品质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接收测速定位装置的里程信息将图像与里程关联,获得完整的轨道图像数据。
[0018]3、本技术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可有效克服现有轨行车辆易受到轨道起伏的影响,导致巡检获得的图像信息模糊的问题,以及相机拍摄的角度单一导致出现很多漏拍、误拍的现象,同时避免了现有轨道检测方式人工作业量大、作业效率低、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或出现漏检、错检等问题,实现铁路轨道表面缺陷的自动化、全面化检测作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车体、电源、驱动装置、车体平衡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工控机和显示屏,所述电源安装在检测车体上,用于为驱动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工控机和显示屏供电;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为检测车体提供轨道作业行走的动力,驱动检测车体沿钢轨表面运动;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位于检测车体下方,且与检测车体的车底板连接,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与检测车体的两组车轮连接,两组车轮置于车体平衡装置内,用于减缓行走时车体平衡装置受到的震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均安装在所述车体平衡装置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为对钢轨表面、轨道内外侧实现全方位拍摄,所述光源用于为图像采集装置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照需求;所述测速定位装置用于为每幅轨道图像提供对应的线路里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测速定位装置、显示屏分别与工控机电连接,所述工控机和显示屏均安装在检测车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平衡装置包括辅助框架、悬挂组件、减震器和辅助板,在每组车轮左右两侧的所述辅助框架与车底板之间均设置所述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的两端与车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悬挂组件的中间与下方的辅助框架固定连接;在两个悬挂组件之间的轮轴的轴套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车底板连接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轮轴的轴套、车底板铰接;所述辅助板安装在辅助框架的中部,所述辅助板的底面上安装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框架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导向套筒,对应的,所述车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导向套筒配合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导向套筒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位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在辅助板上呈一字排布且与轨道方向呈垂直布置;每个钢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红娇李毅李兆洋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