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11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主体由基膜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组成,两单面镀铝膜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通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相连接,纤维网层的蜂窝状结构为双层结构,两层蜂窝状结构之间的通道形成胶黏剂通道,每两相邻的蜂窝状结构的胶黏剂通道之间通过开口相连通,胶黏剂通道内注入胶黏剂,单面镀铝膜未设置镀铝层的面通过胶黏剂与基膜相连接,位于蜂窝状结构内侧的单面镀铝膜层和基膜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阻隔性能好的优点。阻隔性能好的优点。阻隔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用镀铝膜的阻隔性能,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段往往是反复叠加多层单层镀铝膜或双层镀铝膜,并在各层镀铝膜之间设置防穿刺层、耐磨层等具有各种性能的薄膜层;上述结构的镀铝膜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阻隔性能,防止因电池芯周边的铜网或铝网存在的毛刺刺穿镀铝膜,但显然会极大提高镀铝膜的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基膜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通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相连接,所述纤维网层的蜂窝状结构为双层结构,两层蜂窝状结构之间的通道形成胶黏剂通道,每两相邻的蜂窝状结构的胶黏剂通道之间通过开口相连通,所述胶黏剂通道内注入胶黏剂,所述单面镀铝膜未设置镀铝层的面通过胶黏剂与基膜相连接,位于蜂窝状结构内侧的单面镀铝膜层和基膜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空间。
[0005]具体的,所述纤维网层为静电纺丝层,所述纤维网层为高分子静电雾化后形成聚合物微小射流在基膜上喷绘而成。
[0006]具体的,所述基膜为聚酯薄膜层。
[0007]具体的,所述单面镀铝膜层为单面镀铝PET膜、单面镀铝PP膜、单面镀铝PE膜或单面镀铝PVDF膜中的一种
[0008]具体的,所述胶黏剂为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0009]优选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15μm,所述纤维网层的厚度为10μm,所述单面镀铝膜的厚度为25μm。
[0010]优选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15μm,所述纤维网层的厚度为5μm,所述单面镀铝膜的厚度为25μm。
[0011]优选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25μm,所述纤维网层的厚度为10μm,所述单面镀铝膜的厚度为25μm。
[0012]优选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10μm,所述纤维网层的厚度为8μm,所述单面镀铝膜的厚度为15μm。
[0013]优选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5μm,所述纤维网层的厚度为5μm,所述单面镀铝膜的厚度为15μ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设置一具有双层
蜂窝状结构的纤维层,纤维层本身的构造一方面有利于维持蜂窝状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可更好的支撑在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并对胶黏剂进行导流,使其可更为均匀的分布于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另一方面,双层的蜂窝状结构还可提高纤维网层与单面镀铝膜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基膜和单面镀铝膜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位于蜂窝状结构内侧的单面镀铝膜层和基膜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空间,该结构使两层单面镀铝膜层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缓冲层,即使电池芯周边的铜网或铝网存在毛刺,毛刺也不易同时刺穿两层单面镀铝膜,有效提高主体的阻隔性能,另一方面,该结构的主体还可起到类似泡沫垫作用,可缓冲外界冲击以保护内部的电池芯。
[0015]综上,本技术具有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阻隔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基膜和纤维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基膜1、单面镀铝膜2、纤维网层3、胶黏剂通道4、开口5、胶黏剂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0]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基膜1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1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2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通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3相连接,所述纤维网层3的蜂窝状结构为双层结构,两层蜂窝状结构之间的通道形成胶黏剂通道4,每两相邻的蜂窝状结构的胶黏剂通道4之间通过开口5相连通,所述胶黏剂通道4内注入胶黏剂6,该结构一方面有利于维持蜂窝状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可更好的支撑在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并对胶黏剂6进行导流,使其可更为均匀的分布于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另一方面,双层的蜂窝状结构还可提高纤维网层3与单面镀铝膜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单面镀铝膜2未设置镀铝层的面通过胶黏剂6与基膜1相连接,位于蜂窝状结构内侧的单面镀铝膜2层和基膜1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空间,该结构使两层单面镀铝膜2层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缓冲层,即使电池芯周边的铜网或铝网存在毛刺,毛刺也不易同时刺穿两层单面镀铝膜2,有效提高主体的阻隔性能,另一方面,该结构的主体还可起到类似泡沫垫作用,可缓冲外界冲击以保护内部的电池芯;
[0021]具体的,所述纤维网层3为静电纺丝层,所述纤维网层3为高分子静电雾化后形成聚合物微小射流在基膜1上喷绘而成;
[0022]具体的,所述基膜1为聚酯薄膜层,该基膜具有刚性、硬度及韧性高的优点,耐穿刺;
[0023]具体的,所述单面镀铝膜2层为单面镀铝PET膜、单面镀铝PP膜、单面镀铝PE膜或单面镀铝PVDF膜中的一种;
[0024]具体的,所述胶黏剂6为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
由基膜1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1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2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通过具有双层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3相连接,其中,
[0027]所述基膜1的厚度为15μm;
[0028]所述纤维网层3的厚度为10μm;
[0029]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厚度为25μm。
[0030]实施例二、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基膜1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1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2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通过具有双层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3相连接,其中,
[0032]所述基膜1的厚度为15μm;
[0033]所述纤维网层3的厚度为5μm;
[0034]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厚度为25μm。
[0035]实施例三、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基膜1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1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2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通过具有双层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3相连接,其中,
[0037]所述基膜1的厚度为25μm;
[0038]所述纤维网层3的厚度为10μ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包括主体,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由基膜(1)以及分别固定在基膜(1)顶面及底面上的单面镀铝膜(2)组成,两所述单面镀铝膜(2)的镀铝层分别设置于主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基膜(1)和单面镀铝膜(2)之间通过具有蜂窝状结构的纤维网层(3)相连接,所述纤维网层(3)的蜂窝状结构为双层结构,两层蜂窝状结构之间的通道形成胶黏剂通道(4),每两相邻的蜂窝状结构的胶黏剂通道(4)之间通过开口(5)相连通,所述胶黏剂通道(4)内注入胶黏剂(6),所述单面镀铝膜(2)未设置镀铝层的面通过胶黏剂(6)与基膜(1)相连接,位于蜂窝状结构内侧的单面镀铝膜(2)层和基膜(1)之间形成一中空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其特征是,所述纤维网层(3)为静电纺丝层,所述纤维网层(3)为高分子静电雾化后形成聚合物微小射流在基膜(1)上喷绘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其特征是,所述基膜(1)为聚酯薄膜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阻隔性镀铝膜,其特征是,所述单面镀铝膜(2)层为单面镀铝PET膜、单面镀铝PP膜、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东徐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鑫镀膜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