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07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设置于相邻两楼栋的屋面之间的变形缝处,包括砌筑于变形缝一侧屋面上的第一隔断墙和砌筑于变形缝另一侧屋面上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断墙;其中,第一隔断墙的横截面呈立柱形,第二隔断墙的横截面呈倒L形,其顶部的横向段位于第一隔断墙的上方位置;且第二隔断墙的顶部居中砌筑有分户墙,分户墙与变形缝位于同一对称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构造做法的巧妙改变,变形缝的构造由原L型演变为常规的倒T字型,实现分户墙的位置相对两户之间对称布置,立面也能达到完美的对称效果。立面也能达到完美的对称效果。立面也能达到完美的对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常碰到楼栋之间需要设置变形缝。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因温度转变、地面沉降和地震等原因对建筑的使用和安全产生影响。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事先在变形缝位置将建筑物隔开后,分成一些比较独立的单元,并且预留缝可确保建筑物有充足的变形空间,如上图1所示,变形缝的位置设置在屋面1'之间上方。除了屋面1之间的变形缝,还有隔断墙2'外立面的变形缝以及设在室内的变形缝,两隔断墙2'的顶部采用封水卷材、镀锌铝板覆盖。
[0003]图1是目前常见的变形缝做法,那么当项目中涉及两户之间的阳台、露台需要设置分户墙4',且分户墙4'又是在变形缝的位置时,基于图1的做法,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图2的设置方法,在一侧的隔断墙2'顶部设置分户墙4'。但是若按照图2的方式设置,那么不可避免带来的问题就是分户墙4'会偏在一侧,导致项目的外立面不对称,很影响外立面的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设置于相邻两楼栋的屋面之间的变形缝处,包括砌筑于变形缝一侧屋面上的第一隔断墙和砌筑于变形缝另一侧屋面上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断墙;其中,所述第一隔断墙的横截面呈立柱形,所述第二隔断墙的横截面呈倒L形,其顶部的横向段位于所述第一隔断墙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第二隔断墙的顶部居中砌筑有分户墙,所述分户墙与所述变形缝位于同一对称轴上。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所述第一隔断墙与所述第二隔断墙的侧壁及顶部之间呈间隙布置,其间隙呈到L型,且其宽度与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一致。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所述分户墙的顶部及两侧壁设置有装饰层,且所述装饰层的两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断墙和所述第二隔断墙的外侧壁。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还包括:
[0010]保温条,所述保温条嵌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断墙顶部之间的缝隙处。
[0011]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还包括:
[0012]侧封板,所述侧封板嵌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的底部与第一隔断墙顶部之间的缝隙
开口处,并采用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断墙。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还包括:
[0014]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覆盖于所述变形缝顶部的开口处,且其至少一侧边压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的底部。
[0015]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所述密封板的一侧端设置为凹槽,所述凹槽嵌设于所述变形缝的开口处。
[0016]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还包括:
[0017]填缝件,所述填缝件嵌设于所述第一隔断墙与所述第二隔断墙之间,且位于所述密封板的顶部位置。
[0018]进一步较为优选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所述密封板采用镀锌钢板,所述填缝件采用沥青麻丝材料。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上,两侧的所述屋面与所述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的结合部分别设置有防水卷材层。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在现有屋面变形缝的前提下,通过构造做法的巧妙改变,将变形缝的构造形式由原L型演变为常规的倒T字型外墙,分户隔墙可以居中放在两户之间,实现分户墙的位置相对两户之间对称布置,使立面达到完全对称的效果,从而对立面的细节设计增加一个亮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楼栋屋面的变形缝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具有分户墙的楼栋屋面变形缝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6]1‑
屋面,2

变形缝,3

第一隔断墙,4

第二隔断墙,5

分户墙,6

装饰层,7

保温条,8

侧封板,9

螺钉,10

密封板,11

填缝件,12

防水卷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设置于相邻两楼栋的屋面1之间的变形缝2处,包括砌筑于变形缝一侧屋面1上的第一隔断墙3和砌筑于变形缝另一侧屋面1上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断墙4;其中,所述第一隔断墙3的横截面呈立柱形,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横截面呈倒L形,其顶部的横向段位于所述第一隔断墙3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顶部居中砌筑有分户墙5,所述分户墙5与所述变形缝2位于同一对称轴上,整体呈对称的倒T字型结构,即满足了变形缝的设计要求,又实现了项目的外立
面对称,提高了外立面的观感。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断墙3与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侧壁及顶部之间呈间隙布置,其间隙呈到L型,且其宽度与所述变形缝2的宽度一致。该L型的间隙构成了屋面1上方第一隔断墙3和第二隔断墙4之间的变形缝,该变形缝的开口位于第一隔断墙3的一侧。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提高分户墙的整体观感,在所述分户墙5的顶部及两侧壁设置有装饰层6,且所述装饰层6的两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断墙3和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外侧壁。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变形缝结构还包括保温条7和侧封板8,所述保温条7嵌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断墙3顶部之间的缝隙处。所述侧封板8嵌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底部与第一隔断墙3顶部之间的缝隙开口处,并采用螺钉9固定于所述第二隔断墙4。通过保温条7和侧封板8的设置,一方面起到一定的防护和防水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分户墙侧立面的美观度。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变形缝结构还包括密封板10和填缝件11,所述密封板10采用镀锌钢板,所述填缝件11采用沥青麻丝材料。所述密封板10覆盖于所述变形缝2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设置于相邻两楼栋的屋面(1)之间的变形缝(2)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砌筑于变形缝一侧屋面(1)上的第一隔断墙(3)和砌筑于变形缝另一侧屋面(1)上相对布置的第二隔断墙(4);其中,所述第一隔断墙(3)的横截面呈立柱形,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横截面呈倒L形,其顶部的横向段位于所述第一隔断墙(3)的上方位置;且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顶部居中砌筑有分户墙(5),所述分户墙(5)与所述变形缝(2)位于同一对称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墙(3)与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侧壁及顶部之间呈间隙布置,其间隙呈到L型,且其宽度与所述变形缝(2)的宽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户墙(5)的顶部及两侧壁设置有装饰层(6),且所述装饰层(6)的两侧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断墙(3)和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外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带分户墙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条(7),所述保温条(7)嵌设于所述第二隔断墙(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断墙(3)顶部之间的缝隙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菲哈凌宋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