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4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包括框型结构的支撑架、移动轮、支撑座、缓冲组件、夹取机构以及调节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支撑座便于对基板进行支撑,并通过缓冲组件对贴面过程中的基板受到的机械压力进行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在贴面过程中由于机械压力造成对基板的损坏,夹取组件便于对不同大小的贴面模板进行夹取,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贴面模板的脱落,另外便于通过调节组件对夹取组件相对于支撑座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将贴面模板与基板相贴合,完成胶合板的贴面作业。业。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生产相关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胶合板是家具常用材料之一,是一种人造板。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0003]目前,现有公开号CN109049169B一种高效的胶合板单层贴面生产线,突破传统单层贴面热压机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总控制器的控制下,贴面生产段对模板坯进行贴面操作,然后由切割生产段将连续贴面模板切割成贴面模板块,再由输送生产段将贴面模板块输送给水平热压成型装置进行热压成型。
[0004]但是,上述的目前的胶合板贴面生产线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存在以下的缺点:
[0005](1)现有技术中的胶合板贴面生产线用于对基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座,在贴面操作中,支撑座不便于对基板受到的机械压力进行缓冲,易造成基板的损坏;
[0006](2)现有技术中的胶合板贴面生产线用于对贴面模板进行夹取装置,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贴面模板进行夹取,有效的避免了贴面模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脱落,并且具有操作不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胶合板贴面生产线用于对基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座,在贴面操作中,支撑座不便于对基板受到的机械压力进行缓冲,易造成基板的损坏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胶合板贴面生产线用于对贴面模板进行夹取装置,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贴面模板进行夹取,有效的避免了贴面模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脱落的问题。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包括框型结构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面四周的移动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的用于对基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的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方用于对贴面模板进行夹取的夹取机构以及用于对夹取机构进行纵向调节的调节组件,在本专利技术中。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支撑座包括开口朝上的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两侧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端面的支撑盖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以支撑框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盖板下端面四周边角处的“T”型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四周边角处与所述支撑杆相互套接的
支撑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外周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T”型面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的上端面外周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便于对支撑盖板受到的贴面压力进行缓冲,既当贴面作业时,支撑盖板受到基板对其的压力,利用减震弹簧的作用力,降低了机械力有效的避免了在贴面过程中由于机械压力造成对基板的损坏。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夹取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面的框型结构的第一安装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端面两侧的支撑立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之间的双向丝杆、用于对双向丝杆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双向丝杆的正向螺纹段相适配的第一移动座、与所述双向丝杆的反向螺纹段相适配的第二移动座、与所述第一移动座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移动座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连接的第一真空吸盘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的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固定座相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便于对第一驱动电机进行支撑。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丝杆相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双向丝杆相连接处设置有刚性连接轴,所述双向丝杆的与所述支撑立板相连接处设置有滚珠轴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立板便于对双向丝杆的两端进行支撑,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以双向丝杆为中心轴进行相对运动或者相背运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带动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背运动,进而便于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对贴面模板进行吸附,从而便于对不同大小的贴面模板进行吸附。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端面的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一端的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丝杆、设置在所述输出轴外周的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相连接的传动皮带、设置在所述传动皮带另一端的第二皮带轮以及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相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二固定板对第二驱动电机支撑。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分别通过花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相连接处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贯穿于第一安装架的两侧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处也设置有轴承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一丝杆和传动皮带进行旋转运动,使得传动皮带带动第二丝杆旋转,使得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二安装架以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为中心轴进行纵向方
向的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贴面模板相对于基板之间的距离,便于完成贴面模板与基板之间的贴面作业。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两侧的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与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便于对第二安装架进行支撑,且便于通过导向杆与导向孔之间相互互补的作用,对第一安装架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有效的保证了第一安装架在纵向移动时的平稳性。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
[0024](1)支撑座便于对基板进行支撑,并通过缓冲组件对贴面过程中的基板受到的机械压力进行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在贴面过程中由于机械压力造成对基板的损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结构的支撑架(1)、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下端面四周的移动轮(1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下方的用于对基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座(2)、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内的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上方用于对贴面模板进行夹取的夹取机构以及用于对夹取机构进行纵向调节的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包括开口朝上的支撑框(21)、设置在所述支撑框(21)两侧的连接板(2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21)上端面的支撑盖板(22),所述连接板(20)分别以支撑框(21)的宽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2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盖板(22)下端面四周边角处的“T”型支撑杆(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框(21)四周边角处与所述支撑杆(32)相互套接的支撑套筒(3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2)外周的减震弹簧(33),所述减震弹簧(3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32)的“T”型面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3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筒(31)的上端面外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端面的框型结构的第一安装架(4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41)上端面两侧的支撑立板(411)、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411)之间的双向丝杆(44)、用于对双向丝杆(44)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41)、与所述双向丝杆(44)的正向螺纹段相适配的第一移动座(4211)、与所述双向丝杆(44)的反向螺纹段相适配的第二移动座(4311)、与所述第一移动座(42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21)、与所述第二移动座(4311)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3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21)相连接的第一真空吸盘(42)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31)相连接的第二真空吸盘(4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41)的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架(41)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411),所述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艳马铁成林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天宁区坤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