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汞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中汞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192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汞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中汞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属于生物利用度测定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克服从样品采集、前处理和测定过程中产生的汞污染干扰技术屏障,同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汞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中汞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利用度测定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汞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中汞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金属元素,其化学形态有单质汞、有机汞(如甲基汞)、可溶性无机汞(如氯化汞)以及难溶性无机汞(如硫化汞),其中难溶性的硫化汞被多种传统医药用来治疗疾病,并且具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如中药中的朱砂及众多朱砂制剂安宫牛黄丸、小儿惊风散、复方芦荟胶囊、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一捻金等;藏药中的佐太及众多佐太制剂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当佐、二十味珊瑚丸等;蒙药中的银珠及其复方雄银散、嗄木珠尔、孟根乌苏

18味丸等;印度医药中的Kajjali、Ras

Sindoor及其复方制剂。这些含硫化汞药物目前仍然在传统医学临床上经常使用。然而,现代科学认为汞是一种有毒元素,能够对机体产生多种损害作用。那么这些含硫化汞药物对机体是否产生以及产生何种程度的有效汞暴露风险,仍不清楚。
[0003]美国环保总署(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研究报告给出了单质汞、可溶性无机汞、有机汞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吸收率),具体研究现状如下:
[0004](1)金属态单质汞口服生物利用度:EPA研究报告指出液态的金属汞元素被消化道吸收的量非常有限,如Bornmann等人研究发现大鼠口服单质汞其生物利用度小于0.01%(Bornmann,G.,G.Henke,H.Alfes,et al.1970.Concerning the enteral absorption of metallic mercury.Arch.Toxicol.26:203

209)。
[0005](2)可溶性无机汞口服生物利用度:EPA和WHO研究报告指出,可溶性无机汞在胃肠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如Rohla等人采用放射性
203
Hg标记的可溶无机汞发现人胃肠道对汞的生物利用度为7~15%(Miettinen,J.K.1973.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ofdietary(Hg
++
)and methyl mercury in man.In:Mercury,Mercurial,and Mercaptans,M.W.Miller and T.W.Clarkson,Ed.Springfield,IL.p.233

243;Rahola,T.,T.Hattula,A.Korolainen and J.K.Miettinen.1973.Elimination of free and protein

bound ionic mercury in man.Ann.Clin.Res.5:214

219)。Kostial等人和Nielsen等人采用放射性
203
Hg标记方法在大鼠和小鼠上发现,胃肠道对口服可溶性无机汞的真实生物利用度接近于20%,但是实际测定结果略低(Kostial,K.,D.Kello,S.Jugo,et al.1978.Influence of age on metal metabolism and toxicity.Environ.Health Perspect.25:81

86;Nielsen,J.B.1992.Toxicokinetics of mercuric

chloride and methylmercuric chloride in mice.J.Toxicol.Environ.Health.37(1):85

122)。Piotroski等人采用
203
Hg标记的氯化汞研究Hg
2+
在肠道中的吸收,估算在0.2~12.5mg/kg体重时约有3~4%的氯化汞被吸收,在17.5mg/kg体重时约有8.5%的氯化汞被吸收,在20mg/kg体重时约有6.5%的氯化汞被吸收(Piotrowski JK,Szyma
ń
ska JA,Skrzypi
ń
ska

Gawrysiak M,Kotelo J,
Sporny S.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inorganic mercury in rat.Pharmacol Toxicol.1992Jan;70(1):53

5.doi:10.1111/j.1600

0773.1992.tb00426.x.PMID:1594537)。
[0006](3)甲基汞口服生物利用度:EPA和WHO研究报告指出,甲基汞能够在肠道内被高效吸收。如Ablerg等人和Miettinen等人通过放射性
203
Hg标记甲基汞发现大约鱼身体95%的甲基汞能够被测试对象胃肠道吸收(Aberg,B.,L.Ekman,R.Falk,U.Greitz,G.Persson and J.Snihs.1969.Metabolism of methyl mercury 203
Hg compounds in man:Excretion and distribution.Arch.Environ.Health 19:478

484;Miettinen,J.K.1973.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of dietary(Hg++)and methyl mercury in man.In:Mercury,Mercurial,and Mercaptans,M.W.Miller and T.W.Clarkson,Ed.Springfield,IL.p.233

243)。另外,Aberg等人利用放射性
203
Hg标记的硝酸甲基汞研究其被机体吸收情况,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有超过95%硝酸甲基汞被机体吸收(B.,L.Ekman,R.Falk,U.Greitz,G.Persson and J.Snihs.1969.Metabolism of methyl mercury(203Hg)compounds in man:Excretion and distribution.Arch.Environ.Health 19:478

484)。
[0007]尽管EPA和WHO关于汞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文献给出了单质汞、可溶性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度,但是没有给出硫化汞的生物利用度。硫化汞是典型的极难溶性共价硫化物,黑色β

HgS的HgS溶度积(Ksp)为1.6
×
10

52
,红色α

HgS的H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203
Hg测定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中汞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糊化淀粉液与待测样品混合,得到药物淀粉混悬液,所述待测样品为
203
Hg标记的硫化汞或含硫化汞物质;通过注射器将所述药物淀粉混悬液灌胃给药于实验动物,作为实验组动物;将所述糊化淀粉液灌胃给药于实验动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动物;其中,在进行灌胃给药前,测定灌胃给药所用注射器中药物淀粉混悬液或糊化淀粉液中总
203
Hg的电离辐射计数;在进行灌胃给药后,测定所述注射器中残留的药物淀粉混悬液或糊化淀粉液中
203
Hg的电离辐射计数;分别收集灌胃给药后所述实验组动物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的尿液,然后去除所得实验动物的消化道,依次经第一清洗、混酸溶液浸泡处理以及第二清洗,收集所得实验动物剩余身体;其中,在灌胃给药前将所述实验动物刺激排尿并将所得尿液丢弃,在灌胃给药后与去除消化道前间隔预定时间连续收集尿液;所述混酸溶液为硝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将收集得到的尿液以及实验动物剩余身体分别进行测定,分别得到尿液中
203
Hg电离辐射计数以及实验动物剩余身体中保留
203
Hg的电离辐射计数;根据式I所示公式计算得到待测样品中汞的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汞的经口绝对生物利用度(%)=(N
a0

N
b0
)/(N
c0

N
d0
)
×
100%
ꢀꢀꢀꢀ
式I;其中,N
a0
—实验组动物尿液和剩余身体中保留总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b0
—空白对照组动物尿液和剩余身体中保留总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c0
—实验组动物灌胃给药摄入的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d0
—空白对照组动物灌胃给药摄入的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所述N
a0
、N
b0
、N
c0
和N
d0
分别根据式II、式III、式IV和式V所示公式计算得到:N
a0
=N
a0body
+N
a0urine
ꢀꢀꢀ
式II;N
b0
=N
b0body
+N
b0urine
ꢀꢀꢀ
式III;N
c0
=N
c0before

N
c0after
ꢀꢀꢀ
式IV;N
d0=
N
d0before

N
d0after
ꢀꢀꢀ
式V;其中,N
a0body
—实验组动物剩余身体中保留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a0urine
—实验组动物尿液中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b0body
—空白对照组动物剩余身体中保留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b0urine
—空白对照组动物尿液中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c0before
—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灌胃给药前所用注射器中药物淀粉混悬液中总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c0after
—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灌胃给药后所用注射器中残留的药物淀粉混悬液中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d0before
—对空白对照组动物进行灌胃给药前所用注射器中糊化淀粉液中总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N
d0after
—对空白对照组动物进行灌胃给药后所用注射器中残留的糊化淀粉液中
203
Hg校正后的零时电离辐射计数;所述N
a0body
、N
a0urine
、N
b0body
、N
b0urine
、N
c0before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岑周文斌魏立新杜玉枝毕宏涛肖远灿杨红霞张明陈占娟宋显周杨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