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及其半遮光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0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及其半遮光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侧壁上设有遮光区域、透光区域,所述遮光区域设有遮挡漆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强光环境下,使用人员可将镜片上的遮光区域移动至眼睛前方,遮光区域的遮挡漆层能对强光产生遮挡作用;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人员可将镜片上的透光区域移动至眼睛前方,光线便可透过镜片照射至使用人员的眼睛内;该镜片能根据实际环境的光线强弱进行适应性交替使用。线强弱进行适应性交替使用。线强弱进行适应性交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及其半遮光镜片


[0001]本技术涉及镜片,特别地,涉及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及其半遮光镜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镜片结构主要包括基片、耐磨层。
[0003]当用于电焊操作等强光环境下,镜片的遮光性要求较高;当处于日常使用状态下,即弱光环境下,肉眼需要接收到更多光线,那么镜片的透光性要求便会较高;但传统的镜片透光性固定,无法将同一款镜片分别用于强光、弱光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半遮光镜片,其能适用于强弱光环境。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半遮光镜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侧壁上设有遮光区域、透光区域,所述遮光区域设有遮挡漆层。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强光环境下,使用人员可将镜片上的遮光区域移动至眼睛前方,遮光区域的遮挡漆层能对强光产生遮挡作用;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人员可将镜片上的透光区域移动至眼睛前方,光线便可透过镜片照射至使用人员的眼睛内;该镜片能根据实际环境的光线强弱进行适应性交替使用。
[0008]优选的,所述遮挡区域、透光区域均占基片侧壁的一半面积。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生产便捷性较高;另一方面,遮光、挡光效果各半,实际使用效果较佳。
[0010]优选的,所述透光区域上设有聚矽氧烷强化膜层。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聚矽氧烷强化膜层能对透光区域产生结构强化作用,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0012]优选的,所述透光区域上设有疏水疏油防雾涂层。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疏水疏油防雾涂层能对透光区域产生疏水疏油效果,有效提升镜片的抗油污功能。
[0014]优选的,所述聚矽氧烷强化膜层背离基片一侧或所述疏水疏油防雾涂层背离基片一侧设有光致变色膜层。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阳光下,光致变色膜层的颜色会逐步变暗,起到随太阳光强弱变化而整个镜片的遮光效果也会发生变换的作用。
[0016]优选的,所述光致变色膜层背离所述聚矽氧烷强化膜层的一侧或所述光致变色膜层背离所述疏水疏油防雾涂层的一侧设有黄绿色膜层。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阳光下,光致变色膜层的颜色会变暗从而使黄绿色膜层的颜色也变暗,进入室内后,光致变色膜层的颜色会变透明从而使黄绿色膜层的颜色也变浅,
整体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质量可控。
[0018]优选的,所述黄绿色膜层背离光致变色膜层的一侧设有PVA偏光膜。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PVA偏光膜能减少光线对视力的干扰,降低眩光、刺眼等等问题的出现,还有让使用者所看到的东西和视野更清晰。
[0020]本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其能适用于强弱光环境。
[00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2]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包括镜框,包括上述半遮光镜片,所述镜框安装于所述基片周边位置。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遮光区域的遮挡漆层以及镜片上的透光区域能根据实际环境的光线强弱进行适应性交替使用,适用于强弱光环境。
[0024]优选的,所述基片的左右两侧侧壁为弧形侧边,所述镜框包括弧形框边,所述弧形框边对应贴合于所述弧形侧边,所述弧形框边包括上框边、下框边,所述上框边与所述遮光区域相对应,所述下框边与所述遮光区域相对应,所述下框边的厚度大于所述上框边的厚度。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佩戴时,遮光区域位于透光区域的上方位置,整个镜片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此时,将下框边的厚度做成大于上框边的厚度,下框边对于镜片的固定作用力更大,整个镜片与镜框的连接更加稳定。
[0026]优选的,所述下框边内设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上弯折形成限位凸起,所述基片的弧形侧边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卡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将镜片插入到镜框内,金属弹片上的限位凸起会卡入到限位凹槽内,镜片与镜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基片;2、遮光区域;3、透光区域;4、遮挡漆层;5、聚矽氧烷强化膜层;6、疏水疏油防雾涂层;7、光致变色膜层;8、黄绿色膜层;9、PVA偏光膜;10、镜框;101、弧形框边;1011、上框边;1012、下框边;11、弧形侧边;12、金属弹片;121、限位凸起;13、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33]实施例一:
[0034]一种半遮光镜片,参见图1,包括基片1。在基片1侧壁上设有遮光区域2、透光区域3,遮挡区域、透光区域3均占基片1侧壁的一半面积。
[0035]参见图1,在遮光区域2设有遮挡漆层4。
[0036]参见图2,在透光区域3上设有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
[0037]其中,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也可替换成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
[0038]参见图2,在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背离基片1一侧或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背离基片1一侧设有光致变色膜层7。
[0039]参见图2,光致变色膜层7背离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的一侧或光致变色膜层7背离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的一侧设有黄绿色膜层8。
[0040]参见图2,在黄绿色膜层8背离光致变色膜层7的一侧设有PVA偏光膜9。
[0041]实施例二:
[0042]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参见图3,包括镜框10,该镜框10的形状为C形。该镜框10包括弧形框边101,弧形框边101包括上框边1011、下框边1012。实际使用过程中,镜框10的开口朝下。
[0043]参见图3,弧形框边101对应贴合于弧形侧边11,
[0044]还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半遮光镜片,参见图3,镜框10安装于基片1周边位置。
[0045]参见图3,基片1的左右两侧侧壁为弧形侧边11,上框边1011与遮光区域2相对应,下框边1012与遮光区域2相对应。
[0046]参见图3,上框边1011的厚度为a,下框边1012的厚度为b,其中a小于b。
[0047]参见图3,在下框边1012内设有金属弹片12,金属弹片12上弯折形成限位凸起121,基片1的弧形侧边11上设有限位凹槽13,限位凸起121卡嵌入限位凹槽13内。
[0048]参见图3,该限位凹槽13最好设置于基片1上透光区域3所对应的弧形侧边11位置;当限位凸起121卡嵌入限位凹槽13内后,金属弹片12的弹力通过限位凸起121作用于限位凹槽13内,镜框10与镜片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0049]当然,以上只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遮光镜片,包括基片(1),其特征是:所述基片(1)侧壁上设有遮光区域(2)、透光区域(3),所述遮光区域(2)设有遮挡漆层(4);所述透光区域(3)上设有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或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所述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背离基片(1)一侧或所述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背离基片(1)一侧设有光致变色膜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遮光镜片,其特征是:所述遮光区域(2)、透光区域(3)均占基片(1)侧壁的一半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遮光镜片,其特征是:所述光致变色膜层(7)背离所述聚矽氧烷强化膜层(5)的一侧或所述光致变色膜层(7)背离所述疏水疏油防雾涂层(6)的一侧设有黄绿色膜层(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遮光镜片,其特征是:所述黄绿色膜层(8)背离光致变色膜层(7)的一侧设有PVA偏光膜(9)。5.一种镜片连接结构,包括镜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朝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华策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