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180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所述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内的蓄水区、净化池和倒虹吸管道;所述蓄水区用于抬高水位以高于所述蓄水区的下游的水位;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设置在所述蓄水区的下游,且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与所述蓄水区连通;在河道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净化池位于所述倒虹吸管道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既能够实现在河内对水体进行显著净化,又能够保障行洪能力。洪能力。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河道的水体进行净化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异位处理方法

需要在河道附近新占大量面积,新建大量工程;2,原位处理方法

在河道中设置植物、填料、浮岛、投放菌种等。对于周边可用地面积少、可建设空间小、污染物削减要求高的河道而言,通常采用原位处理方法,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河道内设置以上措施往往会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且净化效果有限,易受外界条件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河道内净化措施削减污染物能力不能满足处理目标要求以及对河道行洪排涝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内的蓄水区、净化池和倒虹吸管道;所述蓄水区用于抬高水位以高于所述蓄水区的下游的水位;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设置在所述蓄水区的下游,且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均与所述蓄水区连通;在河道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净化池位于所述倒虹吸管道的上方。
[0005]在河道内建设蓄水区、净化池和倒虹吸管道,蓄水区用于抬高水位,以使蓄水区的水位高于其下游的水位,从而形成上下游水位差,利用倒虹吸原理,使得蓄水区内的部分水可以在无动力条件下通过倒虹吸管道输送至下游;同时,蓄水区的另一部分水可以进入净化池内经过净化后输送至下游;由倒虹吸管道出来的水和进过净化池净化的出来的水混合后,河道的水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在河道的下部设置倒虹吸管道对河道内的部分水进行输送,保障行洪能力;在倒虹吸管道的上方设置净化池,以对河道的另一部分水进行过滤、净化,实现河道内的水质净化,避免新增占地,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也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既能够实现在河内对水体进行显著净化,又能够保障行洪能力。
[0007]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区包括上游挡水墙和两个侧墙;在所述蓄水区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侧墙相对设置,所述上游挡水墙的一侧与一个所述侧墙连接,所述上游挡水墙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侧墙连接;在蓄水区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侧墙之间的间隔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所述上游挡水墙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倒虹吸管道连通的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区内设有中间墙,所述中间墙将所述蓄水区分隔成沉淀区和过渡区,所述沉淀区设置在所述过渡区的上游;所述侧墙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游侧墙和下游侧墙,在蓄水区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上游侧墙之间的间隔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在所述蓄水区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墙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游侧墙连接,所述上游挡水
墙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游侧墙连接;所述沉淀区的入口处设有格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包括顶板、净化进水管、过滤区、净化出水管;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净化池的顶部,所述净化进水管连通在所述蓄水区和所述过滤区之间,所述净化出水管连通在所述过滤区的下游;所述过滤区内设有多个挡板和多个过滤层,多个所述挡板沿所述过滤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所述过滤层;在所述过滤区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过滤区的两侧壁抵接,所述挡板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过滤区的深度方向相同;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中,一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靠近所述顶板的上过水口,另一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靠近所述过滤区的底部的下过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厚度为200mm

300mm;
[0011]和/或,在所述净化池的深度方向上,所述上过水口的高度为150mm

300mm,所述下过水口的高度为150mm

30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包括多个沿所述净化池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孔支撑板,每个所述多孔支撑板上均设有滤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区的上游的布水渠,所述布水渠包括多个水流道;所述净化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水区连通,所述净化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水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区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进水管上设有净化进水阀门;和/或,所述净化出水管上设有净化止回阀门。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多孔板,所述顶板上设有碎石和植被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倒虹吸管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进水段、倒虹吸段和输送出水段,所述倒虹吸段包括水平管和斜管;所述输送进水段穿过所述通道以与所述过渡区连通;所述输送进水段上设有输送进水阀门,和/或,所述输送出水段上设有输送止回阀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池和所述倒虹吸管道的下游设有下游挡水墙,所述下游挡水墙的下游设有混合区,所述净化出水管和输送出水段均穿过所述下游挡水墙以与所述混合区连通;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有护坡段;在所述混合区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护坡段的侧壁的一端靠近所述输送出水段,且另一端靠近用于靠近河道的侧壁。
[0018]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中倒虹吸管道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0024]图5为河道内水质净化效果对比表。
[0025]图标:100

蓄水区;200

净化池;300

倒虹吸管道;400

下游挡水墙;500

混合区;600

护坡段;101

上游挡水墙;102

上游侧墙;103

下游侧墙;104

中间墙;105

沉淀区;106

过渡区;107

格栅;201

顶板;202

净化进水管;203

过滤区;204

净化出水管;2031

挡板;2032

过滤层;203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内的蓄水区(100)、净化池(200)和倒虹吸管道(300);所述蓄水区(100)用于抬高水位以高于所述蓄水区(100)的下游的水位;所述净化池(200)和所述倒虹吸管道(300)均设置在所述蓄水区(100)的下游,且所述净化池(200)和所述倒虹吸管道(300)均与所述蓄水区(100)连通;在河道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净化池(200)位于所述倒虹吸管道(30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区(100)包括上游挡水墙(101)和两个侧墙;在所述蓄水区(100)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侧墙相对设置,所述上游挡水墙(101)的一侧与一个所述侧墙连接,所述上游挡水墙(101)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侧墙连接;在蓄水区(100)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侧墙之间的间隔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所述上游挡水墙(101)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倒虹吸管道(300)连通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区(100)内设有中间墙(104),所述中间墙(104)将所述蓄水区(100)分隔成沉淀区(105)和过渡区(106),所述沉淀区(105)设置在所述过渡区(106)的上游;所述侧墙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游侧墙(102)和下游侧墙(103),在蓄水区(100)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上游侧墙(102)之间的间隔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在所述蓄水区(10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中间墙(10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游侧墙(102)连接,所述上游挡水墙(10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游侧墙(103)连接;所述沉淀区(105)的入口处设有格栅(1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200)包括顶板(201)、净化进水管(202)、过滤区(203)、净化出水管(204);所述顶板(201)设置在所述净化池(200)的顶部,所述净化进水管(202)连通在所述蓄水区(100)和所述过滤区(203)之间,所述净化出水管(204)连通在所述过滤区(203)的下游;所述过滤区(203)内设有多个挡板(2031)和多个过滤层(2032),多个所述挡板(2031)沿所述过滤区(2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挡板(2031)之间设有所述过滤层(2032);在所述过滤区(203)的宽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奕宋洪涛高志永王丹王瑶汤双宇边磊田宇白培峰包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