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7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筋膜带,包括筋膜带主体,所述筋膜带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分别设置具有多用途的第一孔。该筋膜带在手持部增加了第一孔,进行了手持部的结构优化,操作时把手处不易变形,能够让锻炼者在任意合适的地方展开锻炼,对于如颈椎病、关节痛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干预。关节痛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干预。关节痛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干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筋膜带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筋膜带。

技术介绍

[0002]筋膜带,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使用筋膜带锻炼的好处在于:肱二头肌是一块有两个肌头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时,同样也用到了肱肌。此外,前臂上部的主要肌肉肱挠肌,在屈臂动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而通过筋膜带侧弯举可以使肱挠肌得到强化。但是目前的筋膜带在使用时存在下列缺点:
[0003]第一,力学结构没有严格设计,导致力传导也受限,市面上这些筋膜带的力多半偏硬且没有层次,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筋膜带发出的力很大,使用者不好把握很容易发生身体的负面代偿性疲劳。例如,在练背的时候由于筋膜带的阻力设计不够有层次,使用者明明要练背却让肩膀变得很酸,得不偿失。另外,在力传导方面,市面上筋膜带的力传导不均匀,比如当需要拉到二米时,如果每一段力都不均匀,则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没有办法做到从内而外的增加他自身的力量,这并不利于真正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康复层面上。
[0004]第二,市面上筋膜带过多强调了表层肌肉练习,比如瘦背、手臂的练习等,所以这些筋膜带的力基本上都比较僵硬,只想着身体帮助肌肉收缩,而对人体解剖和肌肉发力顺序没有严谨的研究,只考虑到局部肌肉收缩没有考虑全身肌筋膜练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筋膜带,用于解决现有筋膜带没有严格的力学机构设计,导致力传导也受限,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筋膜带发出的力很大,导致不好控制力度,很容易发生身体的负面代偿性疲劳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一种筋膜带,包括筋膜带主体,所述筋膜带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孔,所述手持部上设置用于容纳手部或者足部的腔体。
[0008]作为优选,所述筋膜带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阵列排布于所述筋膜带主体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孔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孔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孔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的第二孔之间设置有向内凹的过渡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过渡部为圆弧状过渡部。
[0013]作为优选,所述腔体包括腰形腔。
[0014]作为优选,所述筋膜带主体为扁平的长条状。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持部与所述筋膜带主体一体成型。
[0016]本技术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0017]1.对把手处的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手持部增设了第一孔,即使是在锻炼者拉
伸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握持处的整体外形保持不变,避免筋膜带本体对手部的挤压造成的疼痛感;
[0018]2.手持部上直接设置有腔体,加大了与使用者的手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好的握持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之一。
[0021]图3为本技术立体图之二。
[0022]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
[0023]标记说明:筋膜带主体

1、第二孔

2、过渡部

3、腰形腔

4、第一孔

13、手持部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筋膜带是一种耐用的橡皮筋,通常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健身器械”,因为不用固定器械进行固定,可以携带,对使用场所也没有限制,可以在各范围内进行锻炼,筋膜带有不同的强度,其特点是必须不断克服阻力,使用者拉的越多阻力越大,是一项挑战力十足的运动。
[0028]现有的筋膜带力学结构没有严格设计,力传导也受限,市面上的筋膜带的传导力多半偏硬且没有层次,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筋膜带发出的力很大,使用者对接触的握持部位力度不好把握,使得握持部位发生变形从而挤压自身,随着锻炼的进行很容易发生身体的负面代偿性疲劳。
[0029]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筋膜带,主要由筋膜带主体1构成,所述筋膜带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手持部12,与所述手持部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孔13;一体成型的手持部加大了整体结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使装置带有一定的美感。
[0030]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手持部12用于使用者对筋膜带主体1的抓取,其设置于筋膜带主体1两端,所述的手持部12上设置有腰形腔4,腰形腔4的外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锻炼者的手与器具保持尽可能多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使用时因基础面积过小带来的压迫疼痛感。同时经多次试验证明,正常成年人握拳后手的尺寸为:长80

85

mm之间,宽:42~47mm

之间,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握手持部12的长:87.5mm,宽:56.9mm。
[0031]具体地,第一孔13具有较多的功能,例如:可以在拉伸筋膜带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握手处过度变形;同时与同类型的健身产品
‑‑
伸缩棍相结合使用;最后同时还可以起到增加手持部12处的韧性,增加弹力效果,加强牢固度。
[0032]另外,如前所述,目前已有的筋膜带还有以下几个不足:
[0033]第一,市面上筋膜带过多强调了表层肌肉练习,比如瘦背手臂等,所以这些筋膜带
的力基本上都比较僵硬,只考虑通过身体帮助肌肉收缩,而没有对人体解剖和肌肉发力顺序没有严谨的研究;
[0034]第二,市面上的产品大多复制国外产品,但国人的身体结构和国外人的身体结构肌肉力量都有偏差,例如,亚洲人相对偏软,欧美人相对偏力量。市面上的筋膜带更适合欧美人使用,但亚洲人使用并没有很好效果;
[0035]第三,市面上筋膜带只考虑到局部肌肉收缩而没有考虑全身肌筋膜链练习。
[0036]综合以上几点考量,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筋膜带主体1上设置有节省使用者用力强度的的第二孔2,所述第二孔2均匀的排布于所述筋膜带主体1上。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孔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其数量可以根据筋膜带的长度进行变化,如若筋膜带的长度加长,则相应第二孔2的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具体来说,筋膜带中间两处的第二孔2起到增加变形量的作用,使筋膜带在使用时有更好的连续性并有力的分流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当筋膜带拉伸时,中间较宽位置不易被拉伸或需要使用更大的作用力,这样会造成拉伸力的不连续,第二孔2的增加起到了连续拉伸力的作用。
[0037]在加大力的分流方面,在相邻的第二孔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向内凹的过渡部3,过渡部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在此处优选为圆弧过渡部,并且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筋膜带,包括筋膜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带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持部(12),所述手持部(12)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孔(13);所述手持部(12)设有用于容纳手部或者足部的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带主体(1)设置有第二孔(2),所述第二孔(2)均匀排布于所述筋膜带主体(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筋膜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聚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