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62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包括导尿管,所述导尿管具有导入端和导出端,所述导入端和导出端之间形成导尿腔,所述导入端的表面开设有与导尿腔连通的导尿孔;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于导入端的外部,所述第一气囊用于使导尿管嵌顿在膀胱径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气囊和弹簧片的设置,第二气囊在注水状态下,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导尿管内侧凸起促使弹簧片产生形变,弹簧片对凸起的导尿管内壁进行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凸起与尿道紧密贴合,防止漏尿,另外,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改变第二气囊中注液量,避免出现由于导尿管外壁与尿道贴合过于紧密,发生尿道损伤。损伤。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0003]临床常用的导尿管头部侧壁设置有进尿孔,在进尿孔下方设有气囊,尾部有排尿孔,其原理是通过对气囊通道注气或水使气囊膨胀,从而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膀胱中的尿液通过排尿孔流出体外,然而,导尿管的外径不能改变,外径太小会导致管外壁与尿道形成间隙,造成尿液遗漏,形成感染;若外径与尿道内壁大小相当,造成置入时病人痛苦,损伤尿道,医护人员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以解决现有导尿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漏尿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包括:
[0006]导尿管,所述导尿管具有导入端和导出端,所述导入端和导出端之间形成导尿腔,所述导入端的表面开设有与导尿腔连通的导尿孔;
[0007]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于导入端的外部,所述第一气囊用于使导尿管嵌顿在膀胱径口;
[0008]第二气囊,所述导尿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环形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囊为与环形空腔相适应的环形
[0009]弹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导尿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处于导尿腔中,所述弹簧片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弹簧片均匀设置于第二气囊的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导尿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注液通道,所述导出端上设置有第一注水端,所述第一注水端通过第一注液通道与第一气囊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导尿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所述导出端上设置有第二注水端,所述第二注水端通过第二注液通道与第二气囊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注水后成“梨型”结构,“梨型”结构的渐缩方向朝向导出端,所述第二气囊注水后成“圆环”形结构,“圆环”形结构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
[0013]优选的,所述导出端上设置有冲洗端,所述冲洗端与导尿腔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材质为橡胶、硅胶、聚氨酯、聚丙烯或聚四氟
乙烯。
[0015]优选的,所述导尿管的外径范围为6F~30F,所述导入端为光滑曲面结构。
[0016]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依据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疾病引流尿液需要选择相应外径的导尿管,尽量使所选用的导尿管的外壁与尿道之间紧密贴合;
[0018]分别向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中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看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是否均匀张开,尿管是否处于第一气囊中间;
[0019]留置导尿管,依据性别不同,注意导尿管的插入深度,成年女性患者导尿管插入深度为4~6cm,成年男性患者导尿管插入深度为15~20cm,接着通过第一注液通道向第一气囊注入10~20ml0.9%氯化钠,在第一气囊中的液体达到标准时,将第一气囊轻轻往外拉,受到阻力时停止,使第一气囊嵌顿在尿道口;
[0020]通过第二注液通道向第二气囊注入0.9%氯化钠,第二气囊注水后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凸起促使弹簧片产生形变,对凸起的导尿管外壁进行挤压,使导尿管外壁与尿道紧密贴合,防止漏尿。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囊的设置,第一气囊在注水状态下成“梨型”结构,使气囊正嵌于膀胱颈口,能同时堵塞尿道内口及尿道内口附近的膀胱壁,预防尿液外漏。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气囊和弹簧片的设置,第二气囊在注水状态下,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导尿管内侧凸起促使弹簧片产生形变,弹簧片对凸起的导尿管内壁进行挤压,使导尿管外壁凸起与尿道紧密贴合,防止漏尿,另外,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改变第二气囊中注液量,避免出现由于导尿管外壁与尿道贴合过于紧密,发生尿道损伤。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弹簧片挤压第二气囊,使第一注液通道收到挤压封闭,防止第一气囊漏气,保证导尿管固定稳定。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尿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气囊充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导尿管;2、导入端;3、导出端;4、导尿腔;5、导尿孔;6、第一气囊;7、第二气囊;8、环形空腔;9、弹簧片;10、第一注液通道;11、第一注水端;12、第二注液通道;13、第二注水端;14、冲洗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4所示,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包括:
[0031]导尿管1,导尿管1具有导入端2和导出端3,导入端2和导出端3之间形成导尿腔4,导入端2的表面开设有与导尿腔4连通的导尿孔5,导出端3连接有尿袋,膀胱中的尿液通过导入端2进入导尿腔4,经导出端3流进尿袋,实现导尿作用;
[0032]第一气囊6,第一气囊6设置于导入端2的外部,第一气囊6用于使导尿管1嵌顿在膀胱径口,通过第一注液通道10向第一气囊6注入10~20ml0.9%氯化钠,在第一气囊6中的液体达到标准时,将第一气囊6轻轻往外拉,受到阻力时停止,使第一气囊6嵌顿在尿道口,实现导尿管1的固定,同时第一气囊6与尿道口上端尽可能贴合,起到防止漏尿的作用;
[0033]第二气囊7,导尿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空腔8,第二气囊7设置于环形空腔8的内部,第二气囊7为与环形空腔8相适应的环形,第二气囊7在注水状态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1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导尿管1外壁凸起与尿道紧密贴合,防止漏尿;
[0034]弹簧片9,弹性片9的一端与导尿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片9的另一端处于导尿腔4中,弹簧片9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弹簧片9均匀设置于第二气囊7的内侧,第二气囊7在注水状态下,促使弹簧片9产生形变,具有弹性的弹簧片9挤压导尿管1的内壁,使导尿管1外壁凸起与尿道紧密贴合,防止漏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1),所述导尿管(1)具有导入端(2)和导出端(3),所述导入端(2)和导出端(3)之间形成导尿腔(4),所述导入端(2)的表面开设有与导尿腔(4)连通的导尿孔(5);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设置于导入端(2)的外部,所述第一气囊(6)用于使导尿管(1)嵌顿在膀胱径口;第二气囊(7),所述导尿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空腔(8),所述第二气囊(7)设置于环形空腔(8)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囊(7)为与环形空腔(8)相适应的环形;弹簧片(9),所述弹性片(9)的一端与导尿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9)的另一端处于导尿腔(4)中,所述弹簧片(9)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弹簧片(9)均匀设置于第二气囊(7)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注液通道(10),所述导出端(3)上设置有第一注水端(11),所述第一注水端(11)通过第一注液通道(10)与第一气囊(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12),所述导出端(3)上设置有第二注水端(13),所述第二注水端(13)通过第二注液通道(12)与第二气囊(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6)注水后成“梨型”结构,“梨型”结构的渐缩方向朝向导出端(3),所述第二气囊(7)注水后成“圆环”形结构,“圆环”形结构向两侧挤压使导尿管(1)外壁向两侧扩张形成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尿的尿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陈颖刘娟钱嫚嫚朱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