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589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包括船体以及两个打捞结构、卷扬机构、水质检测结构、测距结构。船体包括船壳。每个所述打捞结构包括滤水罩、拆卸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前开口面的安装骨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骨架上且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的打捞网。所述卷扬机构包括支撑板、两个轴承支座、卷绕筒和牵引绳。所述水质检测结构包括水质检测仪和检测头。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基于在船体上的打捞结构,其可对水体上悬浮的藻类进行推进收集,以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便捷性;通过对河道进行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定点下沉的水质检测,可满足河道中水质检测数据的全面性,降低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性。降低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性。降低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河道平整治理的目标为沿河两岸形成绿化封河育草、恢复植被、抑制杨尘、控制污染源、形成生态河道。
[0003]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水体的富养化会产生爆藻情况,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大大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影响水质,目前,清理藻类的方式多为人工处理,费时费力;随着对河道水质要求的提高,检测水质也作为治理河道生态的一种治理方式,因河道水域面积大小及深度的不确定性,人工检测水质的方式存在局限性,检测数据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水体的富养化会产生爆藻情况,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大大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影响水质,目前,清理藻类的方式多为人工处理,费时费力;随着对河道水质要求的提高,检测水质也作为治理河道生态的一种治理方式,因河道水域面积大小及深度的不确定性,人工检测水质的方式存在局限性,检测数据不够全面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
[0005]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包括:
[0006]船体,其包括船壳;
[0007]两个打捞结构,其对称固连在所述船壳的下两侧位置;每个所述打捞结构包括滤水罩、拆卸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前开口面的安装骨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骨架上且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的打捞网;
[0008]卷扬机构,其固定安装在所述船壳的侧面位置;所述卷扬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两个轴承支座、贯穿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轴承支座之间的卷绕筒和盘绕在所述卷绕筒上的牵引绳;
[0009]水质检测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卷扬机构上,所述水质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水质检测仪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牵引绳延伸端一侧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与所述水质检测仪相匹配,且为电性连接;以及
[0010]用于检测所述牵引绳放线长度的测距结构。
[0011]上述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基于在船体上的打捞结构,其可对水体上悬浮的藻类进行推进收集,以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便捷性;通过对河道进行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定点下沉的水质检测,可满足河道中水质检测数据的全面性,降低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性。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船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船壳尾部用于
提供水助力的螺旋驱动器。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每个所述滤水罩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聚料板,两个所述聚料板之间构成外八结构。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每个所述滤水罩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浮标气囊。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牵引绳的延伸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卷扬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一个所述轴承支座侧面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卷绕筒同轴固连,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所述牵引绳竖向延伸的伸缩槽。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另一个所述轴承支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帽式集电环,所述帽式集电环与所述卷绕筒同轴对应且不接触,所述帽式集电环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水质检测仪电性连接。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牵引绳中布设有传输线,基于在所述牵引绳中的所述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头电性连接,所述传输线的另一端固定贯穿所述卷绕筒与所述帽式集电环另一端的旋转部电性连接。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测距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卷绕筒外表面侧沿的反光条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反光条处于同一竖面上。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船壳内安装有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水质检测仪、所述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基于在船体两侧设置的打捞结构,在船体行进在河道中时,打捞结构可对应在水体上表面进行藻类的滤水收集,满足船体移动式的藻类治理;利用安装骨架与滤水罩的拆卸配合下,易于对收集藻类进行取出处理,以满足藻类清理的便捷及高效性;进一步地,基于在滤水罩一侧的聚料板,其在船体移动的过程中可提高水体上藻类的收集面积,满足移动式打捞结构聚料收集的效果,故提高了藻类清理的效率。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卷扬机构与水质检测结构的协同配合下,在卷扬机构中的牵引绳稳定对水体进行不同深度的下沉时,基于牵引绳上的检测头可实现不同阶段性水深定点位置的水体测试,以满足水质检测仪对检测头不同水深位置进行水质分析;同时,卷扬机构与水质检测结构均基于在船体上的设置下,在船体满足河道中自由的行进下,使得水质检测结构在同一水域中可实现多区域水质的定点检测,以满足水质检测的全面性。
[0024]3、本专利技术,基于在卷扬机构上的测距结构,在卷扬机构对水体中进行不同深度的下潜时,通过测距结构实测基于在水体中牵引绳的放卷长度,可满足基于在牵引绳上检测头下潜深度的精准控制,以提高水质检测的精确性。
[0025]综上,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基于在船体上的打捞结构,其可对水体上悬浮的藻类进行推进收集,以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便捷性;通过对河道进行不同区域及不同深度的定点下沉的水质检测,可满足河道中水质检测数据的全面性,降低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所示为图1中打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所示为图2的局部平面透视图。
[0029]图4所示为图1中卷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所示为图4的平面透视图。
[0031]图6所示为图5中牵引绳的平面透视图。
[0032]图中:1、船体;11、船壳;12、螺旋驱动器;2、打捞结构;21、滤水罩;22、安装骨架;23、打捞网;3、卷扬机构;31、支撑板;32、轴承支座;33、卷绕筒;34、牵引绳;35、旋转电机;4、显示面板;5、水质检测结构;51、水质检测仪;52、检测头;6、测距结构;61、反光条;62、速度传感器;7、聚料板;71、浮标气囊;8、配重块;9、伸缩槽;10、帽式集电环;101、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其包括船壳;两个打捞结构,其对称固连在所述船壳的下两侧位置;每个所述打捞结构包括滤水罩、拆卸安装在所述滤水罩前开口面的安装骨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骨架上且延伸至所述滤水罩内的打捞网;卷扬机构,其固定安装在所述船壳的侧面位置;所述卷扬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两个轴承支座、贯穿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轴承支座之间的卷绕筒和盘绕在所述卷绕筒上的牵引绳;水质检测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卷扬机构上,所述水质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水质检测仪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牵引绳延伸端一侧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与所述水质检测仪相匹配,且为电性连接;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牵引绳放线长度的测距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船壳尾部用于提供水助力的螺旋驱动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水罩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聚料板,两个所述聚料板之间构成外八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水罩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浮标气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洁锋沈锦芝冯志铮谭咏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祥实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