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1431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及制作方法,其中二维码介质包括: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包括基材,基材的正面携带有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携带有第一数据;基材的背面为接胶面;基底胶层,所述基底胶层包括一揭胶层,所述揭胶层与所述接胶面连接;所述揭胶层包含位于揭胶层外周的第一胶水区和位于揭胶层中心的第二胶水区,所述第一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一胶水,所述第二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二胶水,且所述第二胶水涂覆成第二二维码的形状,所述第二二维码携带有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及制作方法,属于图像编码及制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扫码功能成了许多APP必备的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实现不同信息的输入以及不同信息的验证和功能跳转,因此,二维码中的QR码和一维码中的UPC、EAN码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比如共享单车上的扫码开锁、公安门牌的扫码定位、支付通道的扫码支付、以及现在的健康码还有产品宣传溯源使用都在使用二维码作为接口载体,都在大量普及使用。万物互联,离不开万物赋码,因此二维码的需求只会不断增长。使用量最大的还是印刷形式的二维码,作为粘贴在物表面的承载物指定信息的载体。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在纸质、塑料、金属等可粘贴材质的正面印刷或者蚀刻上二维码,并在背面涂胶用于粘贴。而这种粘贴式二维码,容易污损、破坏,特别是QR定位区“牛眼”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无法识读,或者通过覆盖新的伪造的二维码导致失去原有的功能和效果,覆盖粘贴的二维码,在撕毁时候也会破坏原有二维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及制作方法,设计了双层可识读的二维码介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包括:
[0006]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包括基材,基材的正面携带有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携带有第一数据;基材的背面为接胶面;
[0007]基底胶层,所述基底胶层包括一揭胶层,所述揭胶层与所述接胶面连接;
[0008]所述揭胶层包含位于揭胶层外周的第一胶水区和位于揭胶层中心的第二胶水区,所述第一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一胶水,所述第二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二胶水,且所述第二胶水涂覆成第二二维码的形状,所述第二二维码携带有第二数据;
[0009]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
[001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胶水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胶水区的面积。
[00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胶水的胶水硬度弱于所述第二胶水的胶水硬度,且所述第一胶水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胶水的粘性。
[00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胶面对应第二胶水区的位置设为光滑面。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选取一基材,在基材的正面印制第一二维码,形成印刷层;
[0015]选取一基底,将基底的正面划分为位于外周的第一胶水区以及位于中心的第二胶水区,在第一胶水区涂覆第一胶水,在第二胶水区涂覆第二胶水,且将第二胶水绘制成第二二维码,形成基底胶层;
[0016]其中,所述第一二维码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二二维码携带有第二数据;
[0017]将印刷层的背面与基底胶层的正面通过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粘结在一起,形成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
[001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在第一胶水区涂覆第一胶水的方式具体为:通过胶水喷涂机进行块状喷涂;
[0019]所述在第二胶水区涂覆第二胶水的方式具体为:通过胶水喷涂机进行点状喷涂。
[002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胶水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胶水区的面积。
[002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胶水的胶水硬度弱于所述第二胶水的胶水硬度,且所述第一胶水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胶水的粘性。
[002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胶面对应第二胶水区的位置设为光滑面。
[0023]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伪溯源方法,基于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0024]在第一数据中写入防伪验证链接、第一验证信息以及ID信息,在第二数据中写入第二验证信息;
[0025]扫描印刷层上的第一二维码,获取防伪验证链接,进入防伪验证链接,通过第一验证信息在防伪验证链接中进行第一次防伪验证,并通过ID信息在防伪验证链接的数据库中查询溯源数据;
[0026]揭开印刷层,露出基底胶层,扫描第二胶水区中的第二二维码,获取第二验证信息,通过第二验证信息在防伪验证链接中进行第二次防伪验证。
[002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设计了一种双层的可识读二维码介质,具有印刷层表面上的第一二维码,以及隐藏于基底胶层内的第二二维码,印刷层与基底胶层之间通过第一胶水确保能够有效的粘结,隐藏于基底胶层内的第二二维码通过第二胶水绘制,在形成二维码的同时还充分粘结了印刷层的中部区域,防止印刷层中部因潮湿而浮起,还能防止印刷层被轻易撕毁。
[0029]2、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接胶面对应第二胶水区的中部部分位置设为光滑面,有一定斥胶性,方便揭胶。
[0030]3、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的制作方法,第一胶水的胶水硬度弱于所述第二胶水的胶水硬度,且第一胶水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胶水的粘性。第一胶水区的胶水固化后的交替呈弹性,能够有效粘结印刷层,第二胶水区的胶水固化后质地较硬,不易变形。
[0031]4、本专利技术一种防伪溯源方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伪溯源流程,基于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实现,鉴伪可靠性强,普通消费者容易鉴伪。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胶水绘制成的第二二维码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底胶层中第一胶水区和第二胶水区的分布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伪溯源方法流程图。
[0037]图中附图标记为:
[0038]1、印刷层;10、基材;11、第一二维码;2、基底胶层;21、第一胶水区;22、第二胶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0041]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42]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包括基材,基材的正面携带有第一二维码,所述第一二维码携带有第一数据;基材的背面为接胶面;基底胶层,所述基底胶层包括一揭胶层,所述揭胶层与所述接胶面连接;所述揭胶层包含位于揭胶层外周的第一胶水区和位于揭胶层中心的第二胶水区,所述第一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一胶水,所述第二胶水区上涂覆有第二胶水,且所述第二胶水涂覆成第二二维码的形状,所述第二二维码携带有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水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胶水区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水的胶水硬度弱于所述第二胶水的胶水硬度,且所述第一胶水的粘性大于所述第二胶水的粘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胶面对应第二胶水区的位置设为光滑面。5.一种双可识读材质的二维码介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一基材,在基材的正面印制第一二维码,形成印刷层;选取一基底,将基底的正面划分为位于外周的第一胶水区以及位于中心的第二胶水区,在第一胶水区涂覆第一胶水,在第二胶水区涂覆第二胶水,且将第二胶水绘制成第二二维码,形成基底胶层;其中,所述第一二维码携带有第一数据,所述第二二维码携带有第二数据;将印刷层的背面与基底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绳旭马吉良王秋婉
申请(专利权)人:三维码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