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元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1066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三元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铜合金含有Fe、Zr以及Cu,其中Fe和Zr的在铜合金中的质量百分比均为0.1%~1.0%,余量为铜;且两者的原子比为1.9到2.7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铜合金的制备方法,通过感应熔炼得到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元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性能铜合金,特别是一种三元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铜及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因而在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铁路接触导线、引线框架材料、高强磁场的导体材料、水平连铸结晶器内套等。而今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铜和铜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高速铁路接触导线材料,需同时具备高强度、低线密度、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耐磨擦性、良好的耐腐蚀性等诸多优异性能,尤其以强度和导电率为最核心指标。然而铜合金中的高强度一直都与高导电性相矛盾,一般只能在尽可能减少导电率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强度。如何兼顾铜合金的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当前制备高性能铜合金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高强高导铜合金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添加适量合金元素强化铜基体来提高强度,同时尽量避免添加元素对导电率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引入第二强化相形成复合材料来达到高强高导。较为成熟的采用合金化方式制备的高强高导铜合金体系有Cu

Ag、Cu

Mg、Cu

Nb、Cu

Sn、Cu

Ni

Si、Cu

Cr

Zr等,采用复合法制备的高强高导铜合金体系有Cu

Al2O3等。其中,合金化的方法可综合利用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等方式获得高性能铜合金,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大规模化生产等诸多优势。近年来,专利CN201610649919.2采用合金化的方式,将Cu中加入少量Mg、Ag、Te、Y、La、B、Nb元素,通过真空熔炼、电磁连铸、冷轧、退火等工艺制备抗拉强度≥360 MPa,导电率≥98%IACS的铜合金;专利CN201611070455.6公开了采用熔炼、连铸、挤压、固溶、拉拔等方式制备Cu

(0.1~0.8)%Mg

(0.1~0.4)%Ni

(0.1~0.4)%Zn

(0.1~0.4)%Ag合金的方法;专利CN201610891366.1公开了利用熔炼、热轧、冷轧、时效处理等方式制备Cu

(0.5~3.5)%Ni

(0.3~1)%Si

(0.3~1.2)%Co

(0.01~0.3)%Cr

(0.01~0.2)%V

(0.01~0.4)%Zn

(0.01~0.1)%Al合金的方法,获得了抗拉强度800MPa左右,导电率50%IACS的铜合金。
[0004]综合来看,近年来公开的专利大多采用向Cu

Mg、Cu

Ni

Si等研究较为成熟的合金中继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方法,提升铜合金材料综合性能。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三元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即只有Fe、Zr两种合金添加元素,为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成分简单、工艺可行的设计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提供一种三元高性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的设计构思如下:Fe与Zr元素在高温下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较高,室温时较低,因而是Cu中典型的析出强化元素。然而,Fe元素的微量固溶便会恶化铜合金导电率。室温下Fe元素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为0.3wt.%,比Cr、Zr等元素在Cu基体中的室温固溶度大一个数量级,因而高导电铜合金中常常避免添加Fe元素。而本专利技术提出,可以在Cu基体中同时添加Fe、Zr元素,保证合金在具有高强度时,同时具有较高导电率。
[0007]本专利技术同时添加Fe、Zr元素,形成三元铜合金的设计思路如下:由于析出的第二相对电子的散射作用比固溶原子引起的散射作用要小的多。要保证合金具有较高导电率必须使得固溶在Cu基体中的Fe、Zr这两种元素近乎完全析出。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使得Fe与Zr元素的原子比处于1.9到2.7之间,可以确保Fe与Zr元素的完全反应析出。合金设计思路为:由Fe

Zr二元相图可知,Fe与Zr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FeZr3及Fe2Zr,与大多数中间相不同的是,Fe、Zr形成的Fe2Zr化合物不是恰好符合Fe、Zr原子比为2:1,而是具有一定的成分变化范围。Fe2Zr中Fe的原子百分含量为66~73,则Fe2Zr化合物中Fe:Zr(at.%)=1.9~2.7。则在合金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合金的添加量,使得Fe、Zr元素添加原子比处于1.9到2.7之间。则在铜合金热处理过程中,Fe、Zr元素间可以通过扩散、反应析出Fe2Zr。同时Zr元素的添加可以促进Fe元素的析出,析出强化铜合金的同时,避免Fe、Zr元素的固溶对Cu合金导电率的不良影响,即净化Cu基体、保障电子波在合金内部的快速传导,达到提升合金导电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之所以能够从Cu基体析出纳米合金析出相,主要通过科学选择合金元素,合理搭配元素比例并采用科学制备工艺实现。
[0008]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其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三元高强高导铜合金,所述铜合金含有Fe、Zr以及Cu三种元素,其中Fe和Zr在铜合金中的质量百分比均为0.1%~1.0%,余量为铜;且Fe:Zr的原子百分比为1.9~2.7,Fe与Zr结合形成Fe2Zr金属间化合物。所述Fe2Zr直径为1~100 nm的球状颗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铜合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1)以单质和/或中间合金为原料,按照一定配比配料,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化后,浇注到模具中形成铸锭,其中熔炼温度为1200~1600 o
C,铸锭长为50~200 mm,宽为50~100 mm,厚度为10~30 mm;其中所述单质为金属Cu、Fe、Zr;所述中间合金为Cu

Fe或Cu

Zr合金;所述配比为0.1%~1.0%的Fe和Zr,Fe与Zr的原子比处于1.9到2.7之间,余量为铜;(2)将铸锭在900~1080 o
C固溶热处理0.5~24 h,同时通以惰性气体保护,固溶后对合金进行淬火处理;(3)将淬火处理后的铸锭进行室温轧制处理,压下量为40%~99%;(4)将轧制后的铸锭进行等温时效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600 o
C,时间为0.5~100 h,制得所述铜合金。等温时效热处理后,合金冷却方式为空冷。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铜合金中含有Fe、Zr元素,且Fe与Zr的原子比处于1.9到2.7之间,使后续工艺过程中通过温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合金中Fe与Zr化合析出Fe2Zr相,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合金制备工艺步骤简单,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含有质量百分比均为0.1%~1.0%的Fe和Zr,余量为铜;且Fe与Zr结合形成Fe2Zr金属间化合物;所述Fe2Zr以纳米颗粒形式嵌在铜基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Fe与Zr元素的添加原子比为1.9到2.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Fe2Zr为直径1~100nm的球状纳米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抗拉强度大于500 MPa,且导电率大于70% IACS。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以单质和/或中间合金为原料,按照一定配比配料,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化后,浇注到模具中形成铸锭,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斌杨惠雅王宏涛方攸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