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净化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0986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包括沉淀池、净化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的雨水经沉淀后流入所述净化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净化池相连通,所述净化池中的雨水经净化后流入所述蓄水池,雨水经所述蓄水池排出。沉淀池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沉淀,使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沉淀池底部;净化池对雨水中的细小颗粒杂质进行进一步地过滤和净化;蓄水池能够收集、存储和排出净化后的雨水。整个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兼具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存储功能,且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适于推广和应用。适于推广和应用。适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内涝愈发频繁,甚至很多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的情况。然而我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因此如何将雨水加以收集并有效利用,成为资源节约和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0003]雨水调蓄池作为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设施,被广泛应用于绿地、广场和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将暴雨期的雨水径流收集到池体内,后期再逐渐排出,对雨水进行合理调度,减少雨水洪峰对城市的影响。然而,传统的雨水调蓄池不能对雨水进行有效净化、收集后的雨水含泥沙较多,排放后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且对雨水的调蓄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雨水调蓄池不能有效净化雨水、对雨水的调蓄能力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包括沉淀池、净化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的雨水经沉淀后流入所述净化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净化池相连通,所述净化池中的雨水经净化后流入所述蓄水池,雨水经所述蓄水池排出。
[0007]本方案中,沉淀池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沉淀,使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沉淀池底部;净化池对雨水中的细小颗粒杂质进行进一步地过滤和净化;蓄水池能够收集、存储和排出净化后的雨水。整个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兼具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存储功能,且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适于推广和应用。
[0008]较佳地,所述沉淀池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口端位于所述沉淀池外侧,雨水经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沉淀池。
[0009]本方案中,进水管的进口段位于沉淀池外侧,出口端位于沉淀池内部,雨水可以经进水管集中流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
[0010]较佳地,所述沉淀池设有排泥槽、排泥管和排泥泵;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排泥槽内,所述排泥管的管壁设有若干排泥孔;所述排泥泵连接所述排泥管,所述排泥槽中的污泥经所述排泥管由所述排泥泵抽送至所述沉淀池外。
[0011]本方案中,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会下沉积聚在沉淀池底部的排泥槽中,当开启排泥泵后,沉淀槽中的污泥经排泥孔被吸入排泥管中,排泥管中的污泥进一步被排泥泵抽送至沉淀池外,从而保证沉淀池内污泥的及时清理。
[0012]较佳地,所述排泥槽的横截面为Y型截面,所述Y型截面包括斜坡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斜坡段连接所述沉淀池的池壁与所述竖直段。
[0013]本方案中,沉淀池内雨水中的泥沙在沉淀过程中,可以沿着排泥槽的Y型截面的斜坡段滑落至排泥槽的竖直段内,Y型截面的设置更有利于泥沙积聚在一起,方便排泥槽的竖直段的排泥管集中将泥沙排出。
[0014]较佳地,所述沉淀池的池顶设有第一检修井,所述第一检修井的井口设有第一井盖,所述第一检修井的侧壁设有第一爬梯。
[0015]本方案中,第一检修井的设置方便对沉淀池进行检查、清洁和疏通,打开第一井盖后,可以沿第一爬梯进入沉淀池内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进入沉淀池内部。
[0016]较佳地,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相邻一侧的池壁设有溢流孔,所述沉淀池中的雨水经所述溢流孔流入所述净化池。
[0017]本方案中,溢流孔连通沉淀池和净化池,溢流孔可以使沉淀池内的雨水保持一定水位,当水位超过溢流孔的下边缘时,雨水能及时的排出沉淀池并进入到净化池中。
[0018]较佳地,所述净化池包括若干配水渠和若干净化渠,雨水经所述溢流孔流入所述配水渠,再从所述配水渠的两侧壁的顶部漫流进入所述净化渠;所述配水渠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净化渠;相邻所述净化渠之间设有隔墙,所述隔墙上设有溢流堰。
[0019]本方案中,配水渠可以减缓溢流孔流入的雨水的流速,若干配水渠和若干净化渠的设置可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率;雨水从配水渠的两侧壁的顶部漫流进入净化渠,可以使雨水缓慢均匀的进入净化渠,避免了雨水集中进入造成净化不充分;隔墙的设置避免了相邻净化渠内部的雨水互通,造成净化不充分,溢流堰可以使相邻净化渠净化的雨水量更均衡,保证净化效率。
[0020]较佳地,所述净化池设有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净化渠和第二净化渠,所述第二配水渠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净化渠和第四净化渠,所述第二净化渠与所述第三净化渠相邻且中间设有所述隔墙。
[0021]本方案中,间隔设置的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将进入净化池的雨水进行分流,进而分别流入第一净化渠、第二净化渠、第三净化渠和第四净化渠,四道净化渠的设置提高了雨水的净化效率,保证了雨水的净化效果。
[0022]较佳地,所述净化渠包括净化层和集水层,所述集水层位于所述净化层的下方;所述净化层由上至下分别为砾石颗粒层、石英砂滤层和承托滤板;所述集水层内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集水墙,所述集水墙设有排水孔;所述集水墙将所述集水层划分为若干集水室,各所述集水室通过所述排水孔互相连通。
[0023]本方案中,净化层的砾石颗粒层、石英砂滤层和承托滤板的层内空隙或孔径逐层减小,可以将雨水中的杂质按照不同的颗粒大小进行分层过滤,提高净化效果;集水墙为净化层提供支撑,同时将集水层划分为不同的相互连通的集水室,对净化后的雨水具有一定的临时储存功能。
[0024]较佳地,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净化池相邻的侧壁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用于将所述净化池的雨水排入所述蓄水池中。
[0025]本方案中,排水通道将净化池的集水层与蓄水池相连通,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排水通道流入蓄水池。
[0026]较佳地,所述蓄水池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位于所述蓄水池的底部,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蓄水池外侧。
[0027]本方案中,集水坑设于蓄水池底部,提升泵设于集水坑内,出水管的进口端位于蓄水池内部,出水管的出口端位于蓄水池外侧,能够保证蓄水池内的雨水全部排出。
[0028]较佳地,所述蓄水池的池顶设有第二检修井,所述第二检修井的井口设有第二井盖,所述第二检修井的侧壁设有第二爬梯。
[0029]本方案中,第二检修井的设置方便对蓄水池进行检查、清洁和疏通,打开第二井盖后,可以沿第二爬梯进入沉淀池内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进入沉淀池内部。
[0030]较佳地,所述蓄水池的池底标高低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净化池的池底标高,所述沉淀池、所述净化池和所述蓄水池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31]本方案中,蓄水池的池底标高低于沉淀池和净化池的池底标高,可以保证净化后的雨水能够及时流入蓄水池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透性好,可以保证雨水净化调蓄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3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用于收集雨水并将雨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净化池,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的雨水经沉淀后流入所述净化池;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净化池相连通,所述净化池中的雨水经净化后流入所述蓄水池,雨水经所述蓄水池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口端位于所述沉淀池外侧,雨水经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沉淀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有排泥槽、排泥管和排泥泵;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排泥槽内,所述排泥管的管壁设有若干排泥孔;所述排泥泵连接所述排泥管,所述排泥槽中的污泥经所述排泥管由所述排泥泵抽送至所述沉淀池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槽的横截面为Y型截面,所述Y型截面包括斜坡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斜坡段连接所述沉淀池的池壁与所述竖直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池顶设有第一检修井,所述第一检修井的井口设有第一井盖,所述第一检修井的侧壁设有第一爬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与所述沉淀池相邻一侧的池壁设有溢流孔,所述沉淀池中的雨水经所述溢流孔流入所述净化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包括若干配水渠和若干净化渠,雨水经所述溢流孔流入所述配水渠,再从所述配水渠的两侧壁的顶部漫流进入所述净化渠;所述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承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