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963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1)矿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区施工;2)边坡农业种植培育区架设;3)底部渔业养殖区施工,共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延续露天废弃矿山的产业生命,将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农业育种,渔业养殖,光伏发电相结合,提供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碳达峰”正加速砂石行业转型升级,随着国内一大批中小散乱矿山采矿权的相继灭失,露天采矿留下的矿坑及裸露边坡的处理给整个矿业的生态修复及产业延续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妥善处理这些废弃矿山,是当下这些矿山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露天矿山的修复,常采用平地复垦+边坡喷播复绿的办法。这种模式的生态修复方式具有广泛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上述矿山修复方案,一般会由于矿坑开挖后高差较大,缺乏视觉联系,造成景观生态割裂的状况。同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日益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逐步提升的当下,上述生态修复方式往往是作为矿山产业的闭环,缺乏对矿山进一步开发,延续其产业生命周期的规划。造成大部分工矿企业对于矿山闭坑后的生态修复,往往是为了响应相应的监管和环保政策要求,缺乏内在动力去实施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
[0004]因此如何在露天废弃矿山中开发一种供给矿业产业延续的生态修复方式,从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能够实现延续露天废弃矿山的产业生命。将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农业育种,渔业养殖,光伏发电相结合,提供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1)矿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区施工:
[0009]在露天矿山顶部依托地势优势开发矿顶太阳能能源,架设光伏发电系统;
[0010]2)边坡农业种植培育区架设:
[0011]修整矿山边坡,逐级分层设置农业种植培育箱开展农业育种;
[0012]3)底部渔业养殖区施工:
[0013]在露天矿坑底部开挖,建立分片鱼塘,并利用农业育种的生物废料进行渔业养殖作业。
[0014]矿山修复与新能源、农业、渔业相结合,实现农渔互补,新能源发电为农渔业提供能源,从而延长矿业产业的生命周期,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发展。
[0015]进一步,步骤2)的详细步骤为:通过在边坡搭建钢制分层平台,在平台中固定农业
种植培育箱,并在农业种植培育箱的顶部架设自动喷灌系统,最后在分层平台的顶部铺设膜结构。通过钢制分层平台,保证农业种植培养箱在矿山边坡上的分层设置,保证培养箱的阳光照射充足,并为培养箱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铺设膜结构能够使得边坡
[0016]进一步,膜结构外层涂刷氧化钛涂层,利用氧化钛光催化形成硝酸盐,收集后作为种苗的肥料。
[0017]进一步,在露天废弃矿山的坑底设置一定数量的燃烧室,农业育种区域生长的植物产生的有机废物,利用边坡的自然地势高差可实现低成本下运,下运的有机废物转运至就近的燃烧室,通过厌氧方式进行燃烧,从而获得可用于生产的肥沃的土壤。
[0018]进一步,膜结构采用玻璃进行替换,从农业育种区域外立面进行艺术加工,增加整个生态修复系统的文旅属性。
[0019]进一步,光伏发电区域可根据地域资源条件的差异,调整为风能发电系统。
[0020]进一步,步骤2中,农业育种时,通过在培育箱中埋设传感器,采集土壤的湿度信息,反馈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分析比对农业育种的大数据,反馈指导农作物的浇灌,工程措施上在边坡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储水池,完成雨水的收集,通过水泵、水管和PLC控制开关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通过湿度信息的反馈,实现PLC远程控制滴灌。
[0021]进一步,增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建模系统技术,对培育的农作物进行分析,以农作物高度、颜色、及生物数量进行定时的观测分析,通过前端收集的信息与农业育种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而监控育种作物的生长状态。
[0022]进一步,光伏发电采用跟踪支架,实现坡顶的光伏板随太阳照射自动进行角度调节,提高整体发电效率。
[0023]光伏的发电效率与光伏板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扬尘起灰等会直接影响光伏发电效率。因此可根据光伏发电的电流、发电效率的实时传送结果,监测整个矿区的复绿情况,精确控制矿区扬尘。具体实现路径,可联系采集数据信息,根据一段时间同等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发电效率,分析整个矿区的空气质量。进一步,通过光伏发电与环境监测相互映射关系,可将专利的应用范围扩展至矿山的开采生产期,从而实现矿区边开采复绿的动态监测。
[0024]进一步,在光伏板的跟踪支架底部设置位移传感器,将坡顶位移数据实时反馈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后台算法计算坡顶的平面及竖向位移变化,监控边矿坑边坡坡顶,从而实现坡顶安全监控的目的。
[002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式可打造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实现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同时与新能源产业、农业、渔业相结合,延续矿业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断面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系统设计图。
[0030]图中,1

光伏发电区;2

边坡农业种植培育区;3

渔业养殖区;4

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0032]1)矿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区1施工:
[0033]在露天矿山顶部依托地势优势开发矿顶太阳能能源,架设光伏发电系统。
[0034]光伏发电采用跟踪支架,实现坡顶的光伏板随太阳照射自动进行角度调节,提高整体发电效率。
[0035]光伏的发电效率与光伏板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扬尘起灰等会直接影响光伏发电效率。因此可根据光伏发电的电流、发电效率的实时传送结果,监测整个矿区的复绿情况,精确控制矿区扬尘。具体实现路径,可联系采集数据信息,根据一段时间同等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发电效率,分析整个矿区的空气质量。进一步,通过光伏发电与环境监测相互映射关系,可将专利的应用范围扩展至矿山的开采生产期,从而实现矿区边开采复绿的动态监测。
[0036]在光伏板的跟踪支架底部设置位移传感器,将坡顶位移数据实时反馈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后台算法计算坡顶的平面及竖向位移变化,监控边矿坑边坡坡顶,从而实现坡顶安全监控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矿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区施工:在露天矿山顶部依托地势优势开发矿顶太阳能能源,架设光伏发电系统;2)边坡农业种植培育区架设:修整矿山边坡,逐级分层设置农业种植培育箱开展农业育种;3)底部渔业养殖区施工:在露天矿坑底部开挖,建立分片鱼塘,并利用农业育种的生物废料进行渔业养殖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详细步骤为:通过在边坡搭建钢制分层平台,在平台中固定农业种植培育箱,并在农业种植培育箱的顶部架设自动喷灌系统,最后在分层平台的顶部铺设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膜结构外层涂刷氧化钛涂层,利用氧化钛光催化形成硝酸盐,收集后作为种苗的肥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在露天废弃矿山的坑底设置燃烧室,农业育种区域生长的植物产生的有机废物,利用边坡的自然地势高差可实现低成本下运,下运的有机废物转运至就近的燃烧室,通过厌氧方式进行燃烧,从而获得可用于生产的肥沃的土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山内循环生态修复方式,其特征在于:膜结构采用玻璃进行替换,从农业育种区域外立面进行艺术加工,增加整个生态修复系统的文旅属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光渔矿互补的露天废弃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磊李树一胡睿刘一宏刘奔邓双伶崔恩豪凌良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