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营养层级立体分区式池塘养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池塘养殖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多营养层级立体分区式池塘养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是指在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的生产方式。由于池塘的水体缺乏流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静水体环境,在传统池塘养殖中,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又是排泄物和残饵的分解场所,也是浮游生物的培育场所,当养殖环境发生改变时,容易造成“养殖动物、浮游生物和水体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失衡。
[0003]未被养殖生物摄食的残饵会在池塘底部产生堆积,同时养殖生物产生的粪便也会在池塘底部产生堆积,污染养殖水体。传统池塘在进行高密度精养时,用于降解代谢物的水体过少,需要通过大量换水来调节水质。同时养殖水体含氧量不足导致鱼体死亡的事件常有发生,增氧机的使用是提高池塘水体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不能使水体中溶解氧较为均匀地分布。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残饵粪便再利用,促进水体流动及溶解氧分布均匀的同时,又能提高亩产效益的立体多营养层级池塘增养殖的生态模式。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营养层级立体分区式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网箱(4)和埋设在池塘内部的多个管桩,多个所述管桩之间共同设有在池塘正中心呈“工”字型分布的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用于将池塘分为精养区(1)和增殖区(2),且精养区(1)和增殖区(2)绕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交错排列,增殖区(2)位于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的外部,用于养殖滤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精养区(1)位于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的内部,所述养殖网箱(4)位于精养区(1)内,用于养殖高经济价值鱼种,位于精养区(1)内但位于养殖网箱(4)外还养殖有底栖甲壳类物种,所述精养区(1)的内底部还设有微多孔增氧盘(3),用于在池塘底部产生微多孔气泡,大大增加水体溶氧量,有利于养殖密度的提升;所述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还用于在池塘底部冲入氧气推动水流,用于使养殖水体绕池塘中心产生水平螺旋状环流,另外还带动残饵与粪便在不同养殖区间中流动,所述精养区(1)和增殖区(2)分别种有水草水藻(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营养层级立体分区式池塘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与分隔装置(7)包括浮子(12)、挡水布(8)、拦鱼网(10)、支撑柱(9)、充气管(11),所述拦鱼网(10)固定在管桩上,所述拦鱼网(10)的顶部连接有浮子(12),所述挡水布(8)的顶部与拦鱼网(1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挡水布(8)的底部埋设在池塘底部,且所述挡水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宸,张俊波,万荣,李莹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