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093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造粒得到预反应球团;步骤(2)、将预反应球团填充到金属网格中,将预反应球团和金属网格粘结形成反应模板,一层或多层反应模板叠放连接形成预反应层;将形状和尺寸与铸件匹配的预反应层固定在铸件的型腔内表面需要增强的位置;步骤(3)、将钢铁金属液浇注到铸件型腔内,使预反应层发生高温热爆反应,熔化金属网格、并原位生成微米级别碳化物陶瓷颗粒,形成陶瓷增强复合层。其解决了现有陶瓷增强复合层存在气孔、夹杂、强化相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强化相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强化相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铸渗法是一种使金属铸件表面具备特殊组织和性能的材料表面复合技术,将所浇注的液态金属通过孔隙渗透到预先固定在铸型型腔特定位置的合金层或陶瓷层中,凝固后在铸件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的合金/陶瓷强化层。该技术方法简单,经济适用,不需专门设备,在铸钢件、铸铁件和铜合金铸造等产品的表面强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铸件的耐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但是铸渗过程中,高温金属熔液对大多数合金层或陶瓷层的润湿能力比较差,严重影响了金属液的浸渗能力,导致强化层存在气孔、夹杂、强化相分布不均匀等,并且强化部位只能为平板形状,上述问题制约了铸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以解决现有陶瓷增强复合层存在气孔、夹杂、强化相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将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质量分数为4

7%的PVA溶液作为粘结剂,搅拌均匀并压制成型,再粉碎过筛造粒,得到预反应球团;
[0006]步骤(2)、将预反应球团均匀填充到金属网格中,用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将预反应球团和金属网格粘结形成反应模板;
[0007]一层或多层反应模板叠放、并通过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连接形成预反应层;
[0008]将形状和尺寸与铸件匹配的预反应层固定在铸件的型腔内表面需要增强的位置;
[0009]步骤(3)、将温度在1350~1650℃的钢铁金属液浇注到铸件型腔内,使预反应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高温热爆反应,熔化金属网格、并原位生成微米级别碳化物陶瓷颗粒,碳化物陶瓷颗粒在钢铁金属液中扩散,形成陶瓷增强复合层。
[0010]进一步的,原料粉末为石墨粉和一种金属粉末,石墨粉和一种金属粉末的质量配比由反应产物碳化物陶瓷化学计量比决定,各个原料粉末粒径均在5~100微米。
[0011]进一步的,步骤(1)中,原料粉末造粒后,形成粒径为1~3mm预反应球团,预反应球团的孔隙率20~50%,金属网格的网孔直径为1mm~4mm,通过步骤(2)的方法形成厚度为1~3mm的反应模板。
[0012]进一步的,步骤(2)中,反应模板的层数根据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厚度要求来选择,层数为1~30层。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过程简便可行、增强层厚度可控、适用各
种形状铸件产品、不需要专门生产设备,所制备的碳化物陶瓷颗粒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良好,耐磨损、耐腐蚀和耐热疲劳性能优异,提高了铸件产品的服役寿命。
[0014]该方法简便可行、增强层厚度可控、适用各种形状铸件产品、不需要专门生产设备,制备的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铸件综合性能优异,适合工业化生产。尤其是利用高温热爆反应放出的热量熔化细铁丝网,使原位生成的碳化物陶瓷增强相均匀分布于铁合金熔体中并实现冶金结合,所获得的表面强化层结构致密,形状、厚度可控,与基体合金结合强度高,有效提升了铸件的使用性能和服役寿命。
[0015]为了改善铸渗技术的不足之处,可以将原料粉末通过造粒技术制备成单独的预反应球团,用细铁丝网隔离并组成反应模板,然后利用熔融的高温金属液引燃预反应球团发生热爆反应,熔化铁丝网并原位生成表面无污染、与基体相容性好、界面结合强度高的陶瓷增强相,在表层金属液中短程均匀扩散,使得陶瓷增强相分布均匀、表面强化层结构致密,最终获得高强高韧、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的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铸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TiC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XRD图谱;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制备的TiC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首先将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造粒,填充到细铁丝网格中后粘结成型,按照铸件产品形状和尺寸组装并作为预反应层固定在铸型型腔内表面需要增强的部位;然后在铸型中浇注高温铁(钢)水,原料粉末发生高温热爆反应,原位生成碳化物陶瓷颗粒在表层金属液中发生短程扩散,同时铁丝网熔化;最后铸件降温冷却,得到表层为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复合层、芯部为钢铁基体的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0020]一种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1)、将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质量分数为4

7%的PVA溶液作为粘结剂,搅拌均匀;再利用压缩造粒机造粒,或者利用压机压制成型后再粉碎、过筛造粒,得到很多的预反应球团。
[0022]步骤(2)、将所述预反应球团均匀填充到金属网格中,金属网格可以为细铁丝网制成的网格。用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将所述预反应球团和所述金属网格粘结形成反应模板;一层或多层所述反应模板叠放、并通过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连接形成预反应层;将形状和尺寸与铸件匹配的所述预反应层固定在铸件的型腔内表面需要增强的位置。
[0023]步骤(3)、将温度在1350~1650℃的钢铁金属液浇注到所述铸件型腔内,使所述预反应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高温热爆反应,熔化所述金属网格、并原位生成微米级别碳化物陶瓷颗粒,所述碳化物陶瓷颗粒在所述钢铁金属液中短程均匀扩散,形成陶瓷增强复合层。
[0024]高温金属液引燃预反应层高温热爆反应后,原位生成尺寸1~10微米、球形/近球形碳化物陶瓷颗粒,短程扩散后均匀分布于铁丝网熔化和浸渗的金属液所形成的表层钢铁基体中,最终制得表层为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复合层、芯部为基体的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铸件。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原料粉末为石墨粉和一种金属粉末,常见的金属粉末可以为Ti粉、Zr粉、W粉、Cr粉,石墨粉和一种金属粉末的质量配比由反应产物碳化物陶瓷化学计量比决定,各个所述原料粉末粒径均在5~100微米。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原料粉末造粒后,形成粒径为1~3mm所述预反应球团,所述预反应球团的孔隙率20~50%,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直径为1mm~4mm,通过步骤(2)的方法形成厚度为1~3mm的反应模板。原料粉末与铁丝网的粘结强度良好。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反应层中包括的反应模板的层数,根据所述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厚度要求来选择,层数为1~30层。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爆反应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预制陶瓷增强复合层的原料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质量分数为4

7%的PVA溶液作为粘结剂,搅拌均匀并压制成型,再粉碎过筛造粒,得到预反应球团;步骤(2)、将所述预反应球团均匀填充到金属网格中,用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将所述预反应球团和所述金属网格粘结形成反应模板;一层或多层所述反应模板叠放、并通过质量分数为5

10%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作为粘结剂连接形成预反应层;将形状和尺寸与铸件匹配的所述预反应层固定在铸件的型腔内表面需要增强的位置;步骤(3)、将温度在1350~1650℃的钢铁金属液浇注到所述铸件型腔内,使所述预反应层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高温热爆反应,熔化所述金属网格、并原位生成微米级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博陶栋白亚平李建平杨忠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