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66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箱体内部固定设有电池组,电池组底部与箱体底部内壁相接触,箱体内部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贯穿箱体顶部并延伸至箱体内部,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设于箱体顶部,电机设于盖板底部,箱体顶部开设有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动力机构、吸风组件、冷却组件,动力机构的设置可以很好对各个组件提供动力,吸风组件的设置可以将箱体外部的空气吸至箱体内部,并通过冷却组件的设置,对空气进行进一步的降温,并通过冷却组件将空气吹向电池组,使电池组可以快速地降温,避免了由于温度过高会发生意外事件。避免了由于温度过高会发生意外事件。避免了由于温度过高会发生意外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充电桩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充电桩(栓)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可以作为市民购电终端,同时为提高公共充电桩(栓)的效率和实用性,今后将陆续增加一桩(栓)多充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功能。
[0003]现有的在充电桩进行工作时,由于可能会同时对多个电池进行充电,导致其内部的电池组需要高效的工作,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然而大多数充电桩都是通过通风口对其进行通风降温,这样就会使电池组无法快速的降温,当温度过高后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同时对充电桩进行损坏,降低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桩,通过增加箱体以及各组件的配合,以解决在对多个电池进行充电时,由于输出功率较大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同时可能会损坏电池组,降低了电池组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2),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设有电池组(3),所述电池组(3)底部与箱体(1)底部内壁相接触,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贯穿箱体(1)顶部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所述电机(5)固定设于箱体(1)顶部,所述电机(5)设于盖板(4)底部,所述箱体(1)顶部开设有空腔(6),所述电机(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底部贯穿箱体(1)顶部并延伸至空腔(6)内部,所述转杆(7)与箱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两个吸风组件,两个所述吸风组件分别设于空腔(6)两侧,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于两个吸风组件之间,所述空腔(6)两侧开设有两个贯通孔(8),所述箱体(1)顶部开设有两个贯通槽(9),所述贯通槽(9)内部固定设有挡板一(10),所述挡板一(10)设为网状,所述转杆(7)外部固定设有两个皮带轮一(11),两个所述贯通槽(9)内部均设有竖杆(12),所述竖杆(12)顶部与挡板一(10)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杆(7)外部固定设有皮带轮二(13),所述皮带轮一(11)一侧设有皮带一(14),所述皮带一(14)一侧贯穿贯通孔(8)一侧并延伸至皮带轮二(13)一侧,所述皮带轮一(11)与皮带轮二(13)通过皮带一(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组件包括进风管(15),所述进风管(15)顶部与贯通槽(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设有横板,所述竖杆(12)底部贯穿进风管(15)顶部并延伸至进风管(15)底部,其中一个所述竖杆(12)底部贯穿横板顶部并延伸至横板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竖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16),所述竖杆(12)与横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竖杆(12)与进风管(15)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竖杆(1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17),所述扇叶(17)设于贯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鲁增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霸天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