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力可控的人工中耳作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助听器
,尤其涉及耳膜激振式人工中耳作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如图1所示,外部声音由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递到耳膜,使耳膜带动锤骨、砧骨及镫骨振动,然后镫骨将振动传入内耳中的耳蜗,耳蜗通过内部淋巴液与基底膜的流固耦合作用,及外毛细胞对基底膜感应的微小振动进行振动放大,使耳蜗内的内毛细胞感应中耳输入的机械能,最终由内毛细胞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神经脉冲并传给听觉神经,进而听到声音。
[0003]听力损伤是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听力损伤的机理不同,听力损伤又可以分为传导性听力损伤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近年来,随着耳科学研究和临床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大多数传导性听力损伤患者可以通过手术重新获得听力能力;感觉神经性听力损伤,通常以高频损伤为主,多见是由于耳蜗内部外毛细胞的损坏,降低了对内毛细胞的输入,从而导致人耳声音感知度的降低。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至今还未有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患者一般采用传统佩戴助听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力可控的人工中耳作动器,包括固定支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装置(1)中部贯穿设有装配孔(11),装配孔(11)一端设有限位机构(12),装配孔(11)内滑动配合有定扭矩装置(2),定扭矩装置(2)包括棘轮套筒(21),棘轮套筒(21)的内圆周面设有棘齿(211),棘轮套筒(21)内滑动配合有位置调节螺母(22),位置调节螺母(22)配设有棘爪(23),位置调节螺母(22)的螺纹孔内滑动配合有导轨件(3),导轨件(3)的外侧壁设有配用于限位机构(12)的卡位机构(31),导轨件(3)中部设有导轨槽(32),导轨槽(32)内配设有铣边螺纹件(4),铣边螺纹件(4)的平面与导轨槽(32)滑动配用,铣边螺纹件(4)的外螺纹面与位置调节螺母(22)的内螺纹配用,铣边螺纹件(4)联动有驱动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力可控的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装置(1)包括外壳(13),外壳(13)的外部紧配有弹性胶套(14),弹性胶套(14)的外侧壁设有弹性支撑(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力可控的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2)为限位槽,所述卡位机构(31)为设置于导轨槽(32)两侧的卡位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力可控的人工中耳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螺母(22)外表面均布有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棘爪槽(221),棘爪槽(221)内配设棘爪(23),棘爪(23)的根部与棘爪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卫,寇寅欣,刘后广,刘送永,郝敬宾,贺志恒,刘兆海,宋雨菲,何微微,汪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