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043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涉及景观改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乡村景观在改造时植物成活率的问题。本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源进行吸收,吸收后可以使紫外线灯管进行工作,外线灯管可以有效的替植物进行驱虫,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承载装置与承载板为可拆卸式结构,更方便后期的景观区域更换,承载板与承载装置通过弹力器的开合,可以使植物延伸出的根茎更好的进行裁剪,并且裁剪延伸出来的根茎在方便装置移动时也不会对植物造成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改造
,具体为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在如今的乡村景观改造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0003]1.在乡村景观改造前期,植物的生长率不佳,导致后期的乡村景观改造效果降低。
[0004]2.在景观改造变换区域时,过于暴力的不良操作会使植物的造成损伤,降低植物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源进行吸收,吸收后可以使紫外线灯管进行工作,外线灯管可以有效的替植物进行驱虫,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承载装置与承载板为可拆卸式结构,更方便后期的景观区域更换,承载板与承载装置通过弹力器的开合,可以使植物延伸出的根茎更好的进行裁剪,并且裁剪延伸出来的根茎在方便装置移动时也不会对植物造成损失,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包括太阳能装置、承载装置、铰链装置、承载板、固定器和弹力器,所述承载装置一侧设置有太阳能装置,承载装置底端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一侧与承载装置一侧通过铰链装置连接,承载板上端与承载装置底端通过弹力器连接,承载板底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固定器,承载板上开设有兜网。
[0008]优选的,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腔、太阳能板、电极网、蓄电池、电联头、固定块、紫外线灯管和电线,外壳上端安装太阳能板,外壳内开设有外壳内腔,外壳内腔中安装电极网和蓄电池。
[0009]优选的,所述电极网上端与阳能板底端电信连接,电极网底端与蓄电池上端电信连接,蓄电池一端设置有多组电联头,每组电联头分别与一组电线一端连接,电线另一端穿过外壳内腔延伸至外壳外壁,外壳一侧与承载装置一端连接,承载装置一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块,多组固定块之间安装紫外线灯管,电线穿过固定块与紫外线灯管一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螺栓、转轴、轴套、第二固定片和第二固定螺栓,第一固定片安装在承载装置一侧,第一固定片与承载装置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片安装在承载板一侧,承载板与第二固定片通过第二固定螺栓连接,第一固定片底端与第二固定片上端均设置有轴套,并且转轴安装在多组轴套内。
[0012]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框架板、固定板、活动板、底板、连接孔洞、框架板孔洞、
顶板、顶板孔洞和湿度传感器,框架板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高度高于框架板高度,框架板另一侧啥有活动板,框架板形状为“U”字形,框架板内部底端开设有多组框架板孔洞,框架板内壁两侧设置有多组湿度传感器,框架板内壁上端安装顶板,顶板上开设有多组顶板孔洞。
[0013]优选的,所述弹力器包括上螺杆、上螺杆外螺纹、上连接杆、上固定螺栓、上卡片、上固定块、卡片孔洞、减震弹簧、下固定块、下卡片、下连接杆、下固定螺栓、下螺杆和下螺杆外螺纹,上连接杆顶端与上螺杆底端连接,上螺杆外壁一周开设有上螺杆外螺纹,上螺杆与上连接杆通过上固定螺栓进行连接,上连接杆底端设置有上卡片。
[0014]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块上端与下固定块底端均开设有卡片孔洞,上固定块底端与减震弹簧上端连接,下固定块上端与减震弹簧底端连接,下卡片底端与下连接杆上端连接,下连接杆底端与下螺杆上端连接,下螺杆外壁一周开设有下螺杆外螺纹,下螺杆与下连接杆通过下固定螺栓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外螺纹、卡盘、底杆和插杆,支撑杆底端与卡盘上端连接,支撑杆上端外壁一周开设有支撑杆外螺纹,卡盘底端与底杆上端连接,底杆底端与插杆上端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7]第一步:先将框架板孔洞上端放入养分土,养分土放置完成后将顶板与框架板内壁进行连接,连接后将顶板上端放置培育土,培育土放置完成后将植物幼苗或者植物种子放置在培育土内;
[0018]第二步:植物幼苗或者植物种子放置完成后,将承载板放入乡村景观区域的土中,插杆底端嵌入泥土中,再将泥土覆盖到承载板上端;
[0019]第三步: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源转换成电能后使紫外线灯管进行工作;
[0020]第四步:上螺杆与底板底端连接,下螺杆与承载板上端连接,当整个装置需要更换区域时,将承载板与承载装置一侧进行分开,减震弹簧具有弹力作用,可以使承载板与承载装置进行开合,承载板与承载装置打开后可以将底板底端的植物根茎进行裁剪,植物底部的根茎减掉后,将承载板上端的泥土刮除,再将插杆从泥土中拔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源进行吸收,吸收后将能源电性传输至电极网,电极网将太阳能源传输至蓄电池进行存储,蓄电池再将太阳能源转换为电能,电能通过电线再传输至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可以有效的替植物进行驱虫,防治蚊虫对植物造成伤害,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在乡村摆放时,灯光也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框架板孔洞上端放置养分土,养分土内设置有营养液,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出框架板孔洞内养分土的湿度情况,湿度情况可以通过外部控制终端进行查看,养分土放置完成后将顶板与框架板内壁进行连接,连接后将顶板上端放置培育土,植物幼苗或者植物种子放置在培育土内,培育土可以更好包裹将植物幼苗或者植物种子,植物幼苗或者植物种子长成后植物的根茎穿过顶板孔洞和框架板孔洞延伸至底板底端,并且植物根茎与承载板上端的泥土进行养分吸收,承载装置与
承载板为可拆卸式结构,更方便后期的景观区域更换,同时承载装置与承载板之间留有空隙,也大大加强了植物的成活率。
[0024]3.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及方法,当整个装置需要更换区域时,将承载板与承载装置一侧进行分开,减震弹簧具有弹力作用,可以使承载板与承载装置进行开合,承载板与承载装置打开后可以将底板底端的植物根茎进行裁剪,承载板与承载装置通过弹力器的开合,可以使植物延伸出的根茎更好的进行裁剪,并且裁剪延伸出来的根茎在方便装置移动时也不会对植物造成损失,同时裁剪植物根茎能够刺激根茎不定芽萌发,从而长出更多新根、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紫外线灯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铰链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包括太阳能装置(1)、承载装置(2)、铰链装置(3)、承载板(4)、固定器(5)和弹力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2)一侧设置有太阳能装置(1),承载装置(2)底端设置有承载板(4),承载板(4)一侧与承载装置(2)一侧通过铰链装置(3)连接,承载板(4)上端与承载装置(2)底端通过弹力器(6)连接,承载板(4)底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固定器(5),承载板(4)上开设有兜网(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装置(1)包括外壳(101)、外壳内腔(102)、太阳能板(103)、电极网(104)、蓄电池(105)、电联头(106)、固定块(107)、紫外线灯管(108)和电线(109),外壳(101)上端安装太阳能板(103),外壳(101)内开设有外壳内腔(102),外壳内腔(102)中安装电极网(104)和蓄电池(105),电极网(104)上端与太阳能板(103)底端电信连接,电极网(104)底端与蓄电池(105)上端电信连接,蓄电池(105)一端设置有多组电联头(106),每组电联头(106)分别与一组电线(109)一端连接,电线(109)另一端穿过外壳内腔(102)延伸至外壳(101)外壁,外壳(101)一侧与承载装置(2)一端连接,承载装置(2)一侧设置有多组固定块(107),多组固定块(107)之间安装紫外线灯管(108),电线(109)穿过固定块(107)与紫外线灯管(108)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片(31)、第一固定螺栓(32)、转轴(33)、轴套(34)、第二固定片(35)和第二固定螺栓(36),第一固定片(31)安装在承载装置(2)一侧,第一固定片(31)与承载装置(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32)连接,第二固定片(35)安装在承载板(4)一侧,承载板(4)与第二固定片(3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36)连接,第一固定片(31)底端与第二固定片(35)上端均设置有轴套(34),并且转轴(33)安装在多组轴套(3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2)包括框架板(201)、固定板(202)、活动板(203)、底板(204)、连接孔洞(205)、框架板孔洞(207)、顶板(208)、顶板孔洞(209)和湿度传感器(210),框架板(201)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02),固定板(202)高度高于框架板(201)高度,框架板(201)另一侧设置有活动板(203),框架板(201)形状为“U”字形,框架板(201)内部底端开设有多组框架板孔洞(207),框架板(201)内壁两侧设置有多组湿度传感器(210),框架板(201)内壁上端安装顶板(208),顶板(208)上开设有多组顶板孔洞(20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器(6)包括上螺杆(601)、上螺杆外螺纹(602)、上连接杆(603)、上固定螺栓(604)、上卡片(605)、上固定块(606)、卡片孔洞(607)、减震弹簧(608)、下固定块(609)、下卡片(610)、下连接杆(611)、下固定螺栓(612)、下螺杆(613)和下螺杆外螺纹(614),上连接杆(603)顶端与上螺杆(601)底端连接,上螺杆(601)外壁一周开设有上螺杆外螺纹(602),上螺杆(601)与上连接杆(603)通过上固定螺栓(604)进行连接,上连接杆(603)底端设置有上卡片(6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块(606)上端与下固定块(609)底端均开设有卡片孔洞(607),上固定块(606)底端与减震弹簧(608)上端连接,下固定块(609)上端与减震弹簧(608)底端连接,下卡片(610)底端与下连接杆(611)上端连接,下连接杆(611)底端与下螺杆(613)上端连接,下螺杆(613)外壁
一周开设有下螺杆外螺纹(614),下螺杆(613)与下连接杆(611)通过下固定螺栓(6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景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5)包括支撑杆(51)、支撑杆外螺纹(52)、卡盘(53)、底杆(54)和插杆(55),支撑杆(51)底端与卡盘(53)上端连接,支撑杆(51)上端外壁一周开设有支撑杆外螺纹(52),卡盘(53)底端与底杆(54)上端连接,底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婷戴昊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