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和放电通道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07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7
本申请涉及一种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包括:放电起始电极;放电终点电极,与放电起始电极相对设置;绝缘支架,与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的中心连线平行;放电引导机构,包括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其中,第一引导柱体与第二引导柱体共轴线,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共轴线,第二引导柱体的一端与第三引导柱体的一端相连接,呈预设偏折角且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第一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放电起始电极相连接,第四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放电终点电极相连接。整个过程中可设置任意角度的偏折角,只需根据偏折角调整放电引导机构和绝缘支架,即可实现对放电通道的准确控制。即可实现对放电通道的准确控制。即可实现对放电通道的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和放电通道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高压放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和放电通道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气间隙放电是高压电工程领域长期关注的基础问题之一,放电通道的路径对于研究通道的激波特性、绝缘恢复特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空气间隙较长时,放电通道路径比较随机,导致每次实验的放电路径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0003]现有实验方案多采用尖

尖电极,控制放电通道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在大量的实验样本中挑选一些典型的偏折通道进行分析。
[0004]然而,上述方法无法准确地控制放电通道中间路径的形状,导致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制约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对放电通道进行准确控制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控制放电通道的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和放电通道控制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包括:
[0007]放电起始电极;
[0008]放电终点电极,与放电起始电极相对设置;
[0009]绝缘支架,与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的中心连线平行;
[0010]放电引导机构,包括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其中,第一引导柱体与第二引导柱体共轴线,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共轴线,第二引导柱体的一端与第三引导柱体的一端相连接,呈预设偏折角且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第一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放电起始电极相连接,第四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放电终点电极相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引导柱体和第三引导柱体由第五引导柱体在中间位置按预设偏折角弯折得到,第五引导柱体的中间位置与绝缘支架相连接;第五引导柱体的长度、以及绝缘支架的放置位置,根据预设偏折角确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放电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引导柱体和第二引导柱体通过第一连接体连接,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通过第二连接体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的长度相等,为第一长度,且第一长度通过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间的电极距离确定;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等,为第二长度,且第二长度通过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间的电极距离确定;其中,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极距离为放电起始电极与放电终点电极两者的外侧
距离。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均通过导电材料实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通过不导电材料实现。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均通过直径处于预设直径范围内的铜丝实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通过直径处于预设直径范围内的尼龙绳实现。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放电起始电极包括第一半球铜电极,放电终点电极包括第二半球铜电极,第一半球铜电极圆形面通过高压引线与冲击发生器连接,第二半球铜电极圆形面接地。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电通道控制方法,包括:
[0019]确定放电起始电极与放电终点电极之间的电极距离;
[0020]根据电极距离确定第一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的第一长度,根据电极距离确定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第二长度;
[0021]根据预先设置的放电通道偏折角、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确定第二引导柱体和第三引导柱体的第三长度,以及绝缘支架的放置位置;
[0022]在绝缘支架的放置位置处设置绝缘支架,并控制第二引导柱体的一端与第三引导柱体的一端相连接于绝缘支架的同一点上,以实现放电引导机构的设置;其中,绝缘支架与第二引导柱体和第三引导柱体相连接所形成的夹角为放电通道偏折角;设置完成的放电引导路径用于控制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通道。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电极距离确定第一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的第一长度,包括:
[0024]将电极距离的十分之一长度,作为第一长度;
[0025]根据电极距离确定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第二长度,包括:
[0026]将电极距离的二分之一长度,作为第二长度。
[0027]上述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和方法,相对设置放电起始电极与放电终点,采用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构建放电引导机构,其中,第一引导柱体与第二引导柱体共轴线,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共轴线,且引导机构两端分别连接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保证了放电能沿着指定方向发展。并将绝缘支架设置为与放电起始电极和放电终点电极的中心连线平行,以及将第二引导柱体的一端与第三引导柱体的一端连接,呈预设偏折角且固定在绝缘支架上。这样,整个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放电引导机构中各个引导柱体对应的长度和绝缘支架的放置位置,来实现任意设置的偏折角。这样通过放电引导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主动控制放点电通道的偏折角,从而实现对放电通道的准确控制。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通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4]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通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

冲击发生器,20

放电起始电极,30

放电终点电极,40

绝缘支架,50

放电引导机构,501

第一引导柱体,502

第二引导柱体,503

第三引导柱体,504

第四引导柱体,505

第五引导柱体,506

第一连接体,507

第二连接体,701

确定模块,702

触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通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放电起始电极;放电终点电极,与所述放电起始电极相对设置;绝缘支架,与所述放电起始电极和所述放电终点电极的中心连线平行;放电引导机构,包括第一引导柱体、第二引导柱体、第三引导柱体和第四引导柱体,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柱体与所述第二引导柱体共轴线,所述第三引导柱体和所述第四引导柱体共轴线,所述第二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引导柱体的一端相连接,呈预设偏折角且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第一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所述放电起始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引导柱体的一端与所述放电终点电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柱体和所述第三引导柱体由第五引导柱体在中间位置按预设偏折角弯折得到,所述第五引导柱体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绝缘支架相连接;所述绝缘支架的放置位置,根据所述预设偏折角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引导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引导柱体和所述第二引导柱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三引导柱体和所述第四引导柱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柱体和所述第四引导柱体的长度相等,为第一长度,且所述第一长度通过所述放电起始电极和所述放电终点电极间的电极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等,为第二长度,且所述第二长度通过所述放电起始电极和所述放电终点电极间的电极距离确定;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距离为所述放电起始电极与所述放电终点电极两者的外侧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柱体、所述第二引导柱体、所述第三引导柱体和所述第四引导柱体均通过导电材料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源杨跃光王敩青李文荣张予阳秦浩东廖玉琴屈路廖民传冯瑞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