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77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包括网罩本体,所述网罩本体包括四个边角网罩,四个所述边角网罩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四个所述固定边框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顶槽,四个所述顶槽的内侧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网板,四个所述网板的底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膜,且第一透明膜的底端边缘处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于顶槽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将边角网罩固定在土壤表面,从而使该网罩本体稳定固定在农作物的外侧,有利于降低大部分害虫的威胁,同时也可避免该装置被风雨轻易刮翻,并且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易操作性,可便于大大降低该装置的装卸难度,该装置相对传统的塑料棚来说便于操作以及便于重复使用。便于重复使用。便于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


[0001]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
[0003]目前,在农村农户们为了防治虫害往往会为自家的农作物喷洒农药,但农药的残留往往会为食用蔬菜的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而传统的塑料薄膜棚安装麻烦,同时塑料薄膜也不利于农户在不拆毁薄膜的情况下收取农作物,不利于重复使用,并且不利于农户的施肥以及灌溉。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包括网罩本体,所述网罩本体包括四个边角网罩,四个所述边角网罩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四个所述固定边框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顶槽,四个所述顶槽的内侧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网板,四个所述网板的底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膜,且第一透明膜的底端边缘处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于顶槽的内壁,四个所述边角网罩的内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明膜,四个所述边角网罩的外侧壁底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底边框,所述网罩本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网罩本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明膜的边缘处均延伸至底边框的底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收纳罩,两个所述第一收纳罩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并列的网板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一收纳罩的内侧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收纳罩,所述第二收纳罩位于两个相邻的底边框的顶部,所述第二收纳罩的内侧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两个所述第二滑杆远离第二收纳罩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蜗杆,两个所述传动蜗杆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固定罩,且固定罩固定连接于底边框的顶端,两个所述固定罩的外表面远离第二收纳罩的位置均啮合连接有传动蜗轮,两个所述传动蜗轮的底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螺钻,且定位螺钻与固定罩之间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固定罩的底侧,两个所述传动蜗杆的外表面远离传动蜗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固定罩之间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固定罩的顶侧。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传动轴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互垂直设置。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将边角网罩固定在土壤表面,从而使该网罩本体稳定固定在农作物的外侧,有利于降低大部分害虫的威胁,同时也可避免该装置被风雨轻易刮翻,并且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易操作性,可便于大大降低该装置的装卸难度,在收获农作物时,通过拧松第二连接组件上的定位螺钻将其从土壤内拧出,即可将该网罩本体从农作物的外侧搬出,或将一端的两个边角网罩向上翻起并架在底侧的边角网罩上,即可收获一半的农作物,待该侧农作物收取完毕后,通过相同的方法即可收取另一部分的农作物,相对传统的塑料棚来说便于操作以及便于重复使用。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该网罩本体在使用时,由于其表面存在若干网孔,因此该装置具备一定的透光性以及透水性,方便农作物沐浴阳光和雨水,以及方便农户日常的灌溉,因此无需在该装置的内部铺设日照灯以及水管等结构,有利于节省使用成本,同时该装置也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同时掀起同侧的网板,以便于阳光通过第一透明膜直接照射在网罩本体内部的农作物上,有利于提升阳光照射在网罩本体内部的强度,便于该装置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的保护,并且由于第一透明膜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于顶槽的内侧,因此通过撕开第一透明膜即可来取样农作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网罩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罩与第二收纳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网罩本体;101、边角网罩;102、固定边框;103、顶槽;104、网板;105、第一收纳罩;106、第一滑杆;107、第一透明膜;108、底边框;109、第二透明膜;2、固定罩;3、传动蜗杆;301、第二滑杆;4、传动蜗轮;5、定位螺钻;6、第二收纳罩;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传动轴;10、调节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附图1

3,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包括网罩本体1,网罩本体1包括四个边角网罩101,四个边角网罩1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102,四个固定边框102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顶槽103,四个顶槽103的内侧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网板104,四个网板104的底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膜107,且第一透明膜107的底端边缘处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于顶槽103的内壁,四个边角网罩101的内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明膜109,四个边角网罩101的外侧壁底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底边框108,网罩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网罩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
[0021]根据农田内农作物种植的面积,来选择不同尺寸的网罩本体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四个边角网罩101向外展开或彼此靠紧,以便于微调该网罩本体1的覆盖范围,方便该网罩本体1的边缘处扣在最外围的农作物的外侧,尽可能避免网罩本体1底部的底边框108压断农作物的根茎,接着,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将边角网罩101固定在土壤表面,从而使该网罩
本体1稳定固定在农作物的外侧,有利于降低大部分害虫的威胁,同时也可避免该装置被风雨轻易刮翻,并且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易操作性,可便于大大降低该装置的装卸难度,在收获农作物时,通过拧松第二连接组件上的定位螺钻5将其从土壤内拧出,即可将该网罩本体1从农作物的外侧搬出,或将一端的两个边角网罩101向上翻起并架在底侧的边角网罩101上,即可收获一半的农作物,待该侧农作物收取完毕后,通过相同的方法即可收取另一部分的农作物,相对传统的塑料棚来说便于操作以及便于重复使用;
[0022]该网罩本体1在使用时,由于其表面存在若干网孔,因此该装置具备一定的透光性以及透水性,方便农作物沐浴阳光和雨水,以及方便农户日常的灌溉,因此无需在该装置的内部铺设日照灯以及水管等结构,有利于节省使用成本,同时该装置也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同时掀起同侧的网板104,以便于阳光通过第一透明膜107直接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罩本体(1),所述网罩本体(1)包括四个边角网罩(101),四个所述边角网罩(10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边框(102),四个所述固定边框(102)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顶槽(103),四个所述顶槽(103)的内侧壁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网板(104),四个所述网板(104)的底端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膜(107),且第一透明膜(107)的底端边缘处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于顶槽(103)的内壁,四个所述边角网罩(101)的内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透明膜(109),四个所述边角网罩(101)的外侧壁底部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底边框(108),所述网罩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网罩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膜(109)的边缘处均延伸至底边框(108)的底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害虫用可调节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收纳罩(105),两个所述第一收纳罩(10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并列的网板(104)的顶端,两个所述第一收纳罩(105)的内侧共同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1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虎峰蒋德刚朱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万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