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48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9
公开了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使用化合物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含第一衬底、第二衬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或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第二衬底可以与所述第一衬底间隔开的关系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关联。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同样与所述第二衬底相关联。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此外,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包含至少一种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至少一种阴极氧化还原物质。最后,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是其化合物可以具有改善的氧化电位的式的物质。以具有改善的氧化电位的式的物质。以具有改善的氧化电位的式的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致变色化合物
[0001]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根据35U.S.C.
§
119(e)要求2020年2月5日提交的名称为“ELECTROCHROMIC COMPOUNDS”(电致变色化合物)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970,21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内容据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000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致变色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电致变色装置的电致变色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化合物。

技术介绍

[0004]电致变色装置多年来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当跨过一对电极施加足够的电位时,设置在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被激活,改变其颜色和/或透光率。利用这一点,如可调光镜和窗户的装置在如机动车辆和航空的行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0005]然而,电致变色氧化还原化合物通常具有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此外,氧化还原化合物的官能化(其可以用于电致变色颜色预先确定)通常导致已经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存在氧化还原化合物的不希望的还原和氧化的问题。因此,需要用于电致变色介质的改善的氧化还原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本公开,与具有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氧化还原化合物相关的缺点和问题已经基本上被减少或消除,特别是在阳极氧化还原物质的情况下。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含第一衬底、第二衬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或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第二衬底可以与所述第一衬底间隔开的关系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关联。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同样地与所述第二衬底相关联。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此外,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包含至少一种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至少一种阴极氧化还原物质。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具有以下式:
[0008][0009]在上述式中,R5和R
10
可以各自为任何多取代的铵基团。另外,R1‑
R4和R6‑
R9可以各自单独地是以下之一: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H、F、Cl、Br、I、CN、OR
11
、NO2、烷基、烷氧基芳基、铵、氟烷基或氨基,其中R
11
是H或烷基基团,或将R1‑
R4和R6‑
R9的任何相邻R连接以形成单环基团、多环基团和杂环基团中的至少一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还可以具有第二式。所述第二式可以具有如下结构:
[0011][0012]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N,N

(吩嗪

5,10

二基双(乙烷

2,1

二基))双(3

羟基

N,N

二甲基丙
‑1‑
铵)。
[0013]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具有第三式。所述第三式可以具有如下结构。
[0014][0015]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2,2
′‑
(吩嗪

5,10

二基)双(N,N,N

三乙基乙
‑1‑
铵)。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具有第一氧化电位。此外,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进一步包含具有第一氧化电位和第二氧化电位的电致变色物质。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的所述第一氧化电位可以大于所述电致变色物质的所述第一氧化电位并且小于所述电致变色物质的所述第二氧化电位。
[001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同样公开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含第一衬底、第二衬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或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第二衬底以与所述第一衬底间隔开的关系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关联。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同样与所述第二衬底相关联。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设置在腔室中。此外,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包含至少一种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至少一种阴极氧化还原物质。另外,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具有以下式:
[0018][0019]在上述式中,R5和R
10
可以各自为任何烷基基团。另外,R1‑
R4和R6‑
R9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各自是多取代的铵基团,其中所述多取代的铵基团可以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的组合取代:H、F、Cl、Br、I、CN、OR
11
、NO2、烷基、烷氧基芳基或氨基,其中R
11
为H或烷基基团。此外,R1‑
R4和R6‑
R9的其余者各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H、F、Cl、Br、I、CN、OR
11
、NO2、烷基、烷氧基芳基、铵、氟烷基或氨基,其中R
11
可以为H或烷基基团,或将R1‑
R4和R6‑
R9的任何相邻R连接以形成单环基团、多环基团和杂环基团中的至少一者。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R1‑
R4和R6‑
R9中的两个是多取代的铵基团。此外,在这类实施例中,所述多取代的铵基团的取代基之一是丙醇基团。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N2,N7‑
双(3

羟丙基)

N2,N2,N7,N7‑
四甲基

5,10

二新戊基

5,10

二氢吩嗪

2,7

二铵。
[0021]在其他实施例中,R2和R7中的至少一者是多取代的铵基团、氰基基团或氟烷基基团。此外,在这类实施例中,R5和R
10
的烷基基团为丁醇。因此,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也可以具有以下式:
[0022][0023]在一些此类实施例中,所述多取代的铵基团的取代基中的三个是烷基基团。例如,所述烷基基团可以是任何烷基羟基链,例如丙醇或己醇。因此,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5,10

双(4羟基丁基)

N,N,N

三甲基

5,10

二氢吩嗪
‑2‑
铵。在其它此类实施例中,R2和R7中的至少一者是氰基基团。因此,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5,10双(4羟基丁基)

5,10

二氢吩嗪
‑2‑
腈。在其它此类实施例中,R2和R7中的至少一者是氟烷基基团。因此,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是4,4
′‑
(2

(三氟甲基)吩嗪

5,10

二基)双(丁
‑1‑
醇)。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可以具有第一氧化电位。此外,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可以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装置,其包含: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以与所述第一衬底间隔开的关系设置;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关联;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衬底相关联;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包含至少一种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至少一种阴极氧化还原物质,并且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具有第一式:其中:R5和R
10
各自为多取代的铵基团,并且R1‑
R4和R6‑
R9各自单独地为以下之一:来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H、F、Cl、Br、I、CN、OR
11
、NO2、烷基、烷氧基芳基或氨基,其中R
11
是H或烷基基团,以及将R1‑
R4和R6‑
R9中的任何相邻R连接,以形成单环基团、多环基团和杂环基团中的至少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还具有第二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是N,N

(吩嗪

5,10

二基双(乙烷

2,1

二基))双(3

羟基

N,N

二甲基丙
‑1‑
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还具有第四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为2,2
′‑
(吩嗪

5,10

二基)双(N,N,N

三乙基乙
‑1‑
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具有第一氧化电位;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进一步包含具有第一氧化电位和第二氧化电位的电致变色物质;并且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的所述第一氧化电位大于所述电致变色物质的所述第一氧化电位且小于所述电致变色物质的所述第二氧化电位。7.一种装置,其包含:第一衬底;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以与所述第一衬底间隔开的关系设置;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关联;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衬底相关联;电致变色介质,所述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电致变色介质包含至少一种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和至少一种阴极氧化还原物质,并且所述阳极氧化还原物质具有第一式:其中:R5和R
10
各自为任何烷基基团,R1‑
R4和R6‑
R9中的至少一者是多取代的铵基团,其中所述多取代的铵基团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的组合取代:H、F、Cl、Br、I、CN、OR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金泰克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