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31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包括井体,井体底部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基,位于钢筋混凝土地基上部的井体的四个侧壁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壁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地基中部上端浇筑有沿盾构隧道开挖方向设置的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盾构设备支撑地基两侧的井体则形成沉积区;所述沉积区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桩,多个支撑桩上端平铺有带孔钢板,带孔钢板的高度低于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的高度,位于带孔钢板以下的四个钢筋混凝土壁墙上还分别贯穿设置有多个连通沉积区的溢水管;两侧的所述沉积区相互连通,任意一个沉积区的带孔钢板上还设置有抽水设备。该该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具有围护安全稳定、空间余留大及排水及时高效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岩土工程
,具体是一种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综合井是设置于隧道开挖方向上的基础结构,用于从此处进行管线排设、设备下放、通风排气、人员进出、集水排水等,是盾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结构体。
[0003]现有技术的综合井的井体,多采用钻孔灌注桩、杆体支护结构及井壁墙共同组成井体围护结构,此种结构需要进行大面积施工和钻孔,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井体内空间会受到杆体支护影响,可供安装设备区域或人员活动区域有限,并且,现有的综合井的井底一般是直接浇筑盾构设备地基以供盾构机及其配套设备使用,但地基在长久承重后可能会造成沉降,进而影响后续使用,并在井体底部采用挖坑积水排水,积水排水不够及时,如遇暴雨天气或岩层渗水严重时极易造成水面上升而影响井体内设备使用,并且挖坑后还会影响井体强度,挖坑处极易坍塌而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该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具有围护安全稳定、空间余留大及排水及时高效的技术特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包括井体,井体底部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基,位于钢筋混凝土地基上部的井体的四个侧壁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壁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地基中部上端浇筑有沿盾构隧道开挖方向设置的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盾构设备支撑地基两侧的井体则形成沉积区;所述沉积区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桩,多个支撑桩上端平铺有带孔钢板,带孔钢板的高度低于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的高度,位于带孔钢板以下的四个钢筋混凝土壁墙上还分别贯穿设置有多个连通沉积区的溢水管;两侧的所述沉积区相互连通,任意一个沉积区的带孔钢板上还设置有抽水设备。
[0006]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盾构设备支撑地基上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漏孔。
[0007]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带孔钢板上端还平铺有疏水地垫。
[0008]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溢水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且溢水管连通沉积区并贯穿钢筋混凝土壁墙后伸入至钢筋混凝土壁墙外侧的土体内。
[0009]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溢水管伸入至钢筋混凝土壁墙外侧的长度为1~2m。
[0010]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任一所述钢筋混凝土壁墙上还固定有若干伸入至钢筋混凝土壁墙外侧的土体内的锚杆。
[0011]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位于钢筋混凝土壁墙下部的锚杆倾斜向下设置,位于钢筋混凝土壁墙中部的锚杆水平设置,位于钢筋混凝土壁墙上部的锚杆倾斜向上设置。
[0012]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抽水设备包括抽水控制箱,抽水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动抽水泵,第一电动抽水泵的进水管连通于带孔钢板以下区域的沉积区,所述第一电动抽水泵的出口管则通过钢筋混凝土壁墙内侧伸出至井体;所述带孔钢板下部还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3]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抽水控制箱内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电动抽水泵;所述钢筋混凝土壁墙内侧还设置有与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液位传感器,且第二液位传感器的高度等于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的高度。
[0014]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抽水控制箱内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钢筋混凝土地基支撑钢筋混凝土壁墙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二者可相互承力,进而可以有效保证井体底部和侧壁的完整性,能有效防止井体侧壁和底部的局部坍塌、沉降问题,围护强度大,具有围护安全稳定的特点,通过形成的沉积区作为整个积水区域进行积水,积水效果好,且通过带孔钢板隔离沉积区,也便于井体内配套设备的安装和上部排水,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的高度高于带孔钢板,即可通过积水高度控制抽水设备抽水而不会导致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积水,保证主体盾构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抽水设备的电路连接图;
[0020]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
[0021]1、井体;2、钢筋混凝土地基;3、钢筋混凝土壁墙;4、盾构隧道;5、盾构设备支撑地基;6、沉积区;7、支撑桩;8、带孔钢板;9、溢水管;10、抽水设备;11、安装槽;12、漏孔;13、锚杆;14、抽水控制箱;15、控制器;16、第一电动抽水泵;17、第一液位传感器;18、第二电动抽水泵;19、第二液位传感器;20、无线信号收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包括井体1,井体1底部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基2,位于钢筋混凝土地基2上部的井体1的四个侧壁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壁墙3;所述钢筋混凝土地基2中部上端浇筑有沿盾构隧道4开挖方向设置的盾构设备支撑地基5,盾构设备支撑地基5两侧的井体1则形成沉积区6;所述沉积区6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桩7,多个支撑桩7上端平铺有带孔钢板8,带孔钢板8的高度低于盾构设备支撑地基5的高度,位于带孔钢板8以下的四个钢筋混凝土壁墙3上还分别贯穿设置有多个连通沉积区6
的溢水管9;两侧的所述沉积区6相互连通,任意一个沉积区6的带孔钢板8上还设置有抽水设备10。
[0024]本实施例施工时,在设计位置预先开挖井体1至设计尺寸,完成后搭建钢筋混凝土地基2和钢筋混凝土壁墙3的钢筋结构,并在设计位置预埋溢水管9,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钢筋混凝土地基2和钢筋混凝土壁墙3,至完全凝固并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后,再浇筑盾构设备支撑地基5,完成后或同步进行支撑桩7的安装和带孔钢板8的铺设,待所有结构均稳定并满足测试要求后,再搭建抽水设备10,并可进一步安装井体1内其余配套设备。
[0025]基于以上结构,本实施例通过搭建的钢筋混凝土地基2和钢筋混凝土壁墙3对井体1底部和四侧壁进行围护加固,且通过溢水管9可以将井体1外部的地下水引导至沉积区6进行积水排水,确保井体1外部不会因地下水造成土体松软变形而引起钢筋混凝土地基2和钢筋混凝土壁墙3的变形、沉降或坍塌,在设计时通过盾构设备支撑地基5的高度高于带孔钢板8的高度,即可通过控制沉积区6水深来确保盾构设备不会被水淹没,可确保盾构设备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带孔钢板8的带孔设计,其不仅能够支持其上安装后的设备,同时也能将井体1上部侧壁产生的渗透水或雨水等进行很好的排出,确保其余设备不会被水侵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井体底部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基,位于钢筋混凝土地基上部的井体的四个侧壁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壁墙;所述钢筋混凝土地基中部上端浇筑有沿盾构隧道开挖方向设置的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盾构设备支撑地基两侧的井体则形成沉积区;所述沉积区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桩,多个支撑桩上端平铺有带孔钢板,带孔钢板的高度低于盾构设备支撑地基的高度,位于带孔钢板以下的四个钢筋混凝土壁墙上还分别贯穿设置有多个连通沉积区的溢水管;两侧的所述沉积区相互连通,任意一个沉积区的带孔钢板上还设置有抽水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设备支撑地基上端中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两侧贯穿设置有漏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钢板上端还平铺有疏水地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且溢水管连通沉积区并贯穿钢筋混凝土壁墙后伸入至钢筋混凝土壁墙外侧的土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盾构隧道综合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伸入至钢筋混凝土壁墙外侧的长度为1~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志坚王志新牛本亮黄帮兴范印高徐明达周潇彬马昌盛张立伟韩琪汪鑫江沈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