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7921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40~60%页岩土、5~15%蛭石、10~20%米糠、2.5~7.5%腐殖酸、1.5~3.5%工业红糖和5~10%微生物复合菌混合后发酵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获得页岩土抑病基质在土壤中产生涵盖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三大种类的微生物有益菌群,对植物根际形成生物保护屏障,有利于稳定防控设施田间蔬菜土传病害发生,消减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形成及病虫害等问题。减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形成及病虫害等问题。减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形成及病虫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控设施土传病害的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蔬菜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食物。随着蔬菜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品种单一、复种指数频率高、化肥和农药等投入量大,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调查表明,设施蔬菜发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土传病害。作物连作后会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致使一些病原细菌、真菌以及线虫等数量剧增,破坏了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危及生命,大幅度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价值。
[0003]根际土壤微生物群是抵御病原菌入侵植物根系的第一道防线。接种有益微生物的菌群可以在作物根际周围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微生物进而招募功能微生物,促进作物产生免疫机能,使作物自身提高抗病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可持续控制病虫害发展需要,生物防治作为防控土传病害、消除连作障碍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4]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原菌和生防菌三者互作关系上,忽略了微生物组/群在植株根际的作用,而单一有益菌常因根际定殖能力不强而无法实现田间稳定抑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设施土传病害的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在页岩土基质中添加微生物类群,培育特定的功能微生物组,构建抑病型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田间防效稳定。<br/>[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其中,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40~60%页岩土、5~15%蛭石、10~20%米糠、2.5~7.5%腐殖酸、1.5~3.5%工业红糖和5~10%微生物复合菌混合后发酵制得;
[0007]其中,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酵素菌扩繁菌种、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60%页岩土、10%蛭石、15%米糠、5%腐殖酸、2.5%工业红糖和7.5%微生物复合菌混合后发酵制得。
[0009]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3~7%酵素菌扩繁菌种、0.25~0.75%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1~3%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5%酵素菌扩繁菌种、0.5%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2%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12]步骤一、按质量百分比称取页岩土、蛭石、米糠、腐殖酸、工业红糖和微生物复合菌;
[0013]步骤二、将微生物复合菌与米糠混合均匀,将配好的红糖水喷洒到微生物复合菌与米糠混合体上,边喷洒边搅拌,调节含水量为45~55%;
[0014]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腐殖酸、蛭石均匀分撒在页岩土上,边撒边搅拌,保持含水量为45~55%;
[0015]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混合物堆放在洁净的面板上,过筛并堆积高度约为1.2m的山形,盖好保温;
[0016]步骤五、翻堆:自制作之日起48小时后,进行上下翻堆并堆积成山形,之后每日翻堆1次;
[0017]步骤六、干燥:在洁净面板上摊开进行自然干燥或温风干燥;
[0018]步骤七、检验、过筛、包装。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在混合物温度为50~55℃下进行翻堆。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翻堆6次。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中风干后的混合物的含水量为5~10%。
[00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页岩土抑病基质在构建抑病型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应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的使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穴施、条施、撒施。
[0024]进一步地,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在土壤中产生细菌、真菌、放线菌三类微生物有益菌群。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在页岩土基质上添加由酵素菌、淡紫紫孢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组成的微生物复合菌,经发酵培育出特定功能的复合微生物组,即页岩土抑病基质在土壤中产生涵盖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种类的微生物有益菌群,对植物根际形成生物保护屏障,构建了抑病型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相较于单一有益菌定殖能力强,有利于稳定防控设施田间蔬菜土传病害发生;还能刺激植物生长、缓解土地板结、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等作用,有效消减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形成及病虫害等问题;另外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提升土壤健康的一种新的技术和途径。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页岩土抑病基质的制备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页岩土抑病基质细菌种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页岩土抑病基质真菌种群高通量测序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进行。所述试剂或仪器未标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1]实施例
[00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其中,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组分按如下质量百分比配比:60%页岩土、60%蛭石、15%米糠、5%腐殖酸、2.5%工业红糖、5%酵素菌扩繁菌种、0.5%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2%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
[0033]本实施例选用酵素菌、淡紫紫孢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功能微生物组培育,构建抑病型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酵素菌由日本岛本觉也研制,在分解发酵过程中能生成多种维生素、核酸、菌体蛋白等发酵生成物,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能够招募有益微生物繁殖生长;淡紫紫孢菌pt361(CCTCC NO:M 2016681)能产生杀虫、抑菌活性物质,对根结线虫等多种线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土抑病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40~60%页岩土、5~15%蛭石、10~20%米糠、2.5~7.5%腐殖酸、1.5~3.5%工业红糖和5~10%微生物复合菌混合后发酵制得;其中,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酵素菌扩繁菌种、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土抑病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土抑病基质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60%页岩土、10%蛭石、15%米糠、5%腐殖酸、2.5%工业红糖和7.5%微生物复合菌混合后发酵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土抑病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3~7%酵素菌扩繁菌种、0.25~0.75%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1~3%贝莱斯芽孢杆菌NH

1菌液(10.0
×
108cfu/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土抑病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5%酵素菌扩繁菌种、0.5%淡紫紫孢菌pt361孢子液(10.0
×
108cfu/g)、2%贝莱斯芽孢杆菌N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凡蔡毓新常高正杨帆吴寅史宣杰赵秀云马凯罗文建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