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82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1
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属于航空气动力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风洞试验段功能单一,只针对一种规模的风洞试验的问题。包括洞壁组件、转窗机构、模型支架和移动机构;洞壁组件的上、下端壁可进行倾角调节,采用指式再入形式调节改变再入缝隙大小,实现对再入流量的控制;前、后侧壁上设有转窗机构,试验区设有模型支架,可以实现尾撑、半模、翼尖等多种支撑方式;底部四角分别设有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的车轮均可以转动90度,以向横向移动;试验区的壁板上设有开槽板,以改变开闭比,满足更多类型的试验需求。足更多类型的试验需求。足更多类型的试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气动力风洞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动力学是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及其他工业技术的一门基础科学,风洞实验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试验段是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的场所,是风洞的重要部件之一,试验段的流场品质与功能是风洞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障。
[0003]由于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规模、功能的试验段,但现有风洞试验段功能单一,一般只针对一种规模的风洞试验,而对于2.4米跨声速风洞,需要一种高品质、多功能集成的跨声速试验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以解决风洞试验段功能单一,只针对一种规模的风洞试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包括框架、洞壁组件、转窗机构、模型支架和移动机构;框架为长方体框架,框架的内侧设有洞壁组件;所述洞壁组件包括合围形成试验段洞壁的上端壁、前侧壁、下端壁和后侧壁,所述后侧壁包括左右抵靠连接的试验区侧壁板和支架区侧壁板,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前侧壁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端壁包括左右设置且相配合的试验区端壁板和FLAP片,试验区端壁板的左端与第一端壁板固定梁铰接,FLAP片的右端与第二端壁板固定梁铰接,第一端壁板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试验区侧壁板连接,第二端壁板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区侧壁板连接,框架的顶端设有第一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一FLAP片升降机,第一端壁板升降机的升降螺杆下端与试验区端壁板的右部相连,第一FLAP片升降机的升降螺杆下端与FLAP片的左部相连,所述上端壁、第一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一FLAP片升降机构成上壁板调整组,框架的底端设有第二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二FLAP片升降机,所述下端壁、第二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二FLAP片升降机构成下壁板调整组,所述下壁板调整组与所述上壁板调整组互为对称结构;两个试验区端壁板和两个试验区侧壁板上均设有若干槽孔,每个所述槽孔内均设有实壁板或开槽板;移动机构包括车轮座板、车轮支架、主动轮和从动轮,车轮座板的下端设有凸柱,凸柱的外周设有车轮轴承槽,车轮支架的上端设有车轮转套,车轮转套的内周设有转轮凸环,所述车轮轴承槽和所述转轮凸环通过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配合,车轮转套的外周设有蜗轮齿,车轮座板的下端设有车轮转盘电机,车轮转盘电机的输出轴与车轮转盘蜗杆连接,车轮转套通过蜗轮齿与车轮转盘蜗杆配合,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车轮支架下部,车轮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与主动轮的轮轴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在轨道上,框架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移动机构;模型支架包括弯刀本体和传动杆,框架的顶端设有两组上弧形滑轨、两个上直线
滑轨和两个电动缸,两组上弧形滑轨前后排列,电动缸的活塞杆迎风向设置,两个电动缸的活塞杆与两个上直线滑座一一对应相连,两个上直线滑座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两个上直线滑轨上,上传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上直线滑座铰接,弯刀本体的顶端穿过所述上端壁的FLAP片,并与上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框架的底端设有两组下弧形滑轨、两个下直线滑轨和两个平衡气缸,两组下弧形滑轨前后排列,平衡气缸的活塞杆迎风向设置,两个平衡气缸的活塞杆与两个下直线滑座一一对应相连,两个下直线滑座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两个下直线滑轨上,下传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直线滑座铰接,弯刀本体的底端穿过所述下端壁的FLAP片,并与下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两组上弧形滑轨和两组下弧形滑轨同轴设置,弯刀本体顶端和底端的前后端面上均设有若干攻角调节滑块,弯刀本体的顶端位于两组上弧形滑轨之间,弯刀本体顶端的若干攻角调节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同侧的上弧形滑轨上,弯刀本体的底端位于两组下弧形滑轨之间,弯刀本体底端的若干攻角调节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同侧的下弧形滑轨上,弯刀本体的中部与模型支杆相连;尾沿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端壁板固定梁相连,尾沿板的左侧端面为弧面,沿所述左侧端面周向设有弯刀槽,弯刀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弧形凸条,所述弧形凸条与所述弯刀槽转动配合;当电动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弯刀本体绕上弧形滑轨和下弧形滑轨的轴心线逆时针转动,当电动缸的活塞杆缩回时,弯刀本体绕上弧形滑轨和下弧形滑轨的轴心线顺时针转动;转窗机构包括安装环座、窗座和转窗转套,试验区侧壁板上设有转窗孔,安装环座通过接管设置在所述转窗孔外侧,安装环座的外周设有转窗轴承槽,窗座为外端开口的圆筒,窗座的内端穿过安装环座,并与所述转窗孔相配合,窗座的内端壁上设有视窗,窗座的外端与转窗转套相连,转窗转套的内周设有转窗凸环,所述转窗轴承槽和所述转窗凸环通过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配合,转窗转套的外周设有蜗轮齿,试验区侧壁板的外侧设有转窗电机,转窗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窗蜗杆连接,转窗转套通过蜗轮齿与转窗蜗杆配合,两个试验区侧壁板上的转窗机构同轴,且其轴心线与上弧形滑轨和下弧形滑轨的轴心线共线。
[0005]进一步的,框架的顶端沿其边缘设有围栏。
[0006]进一步的,框架的底端设有若干提升支撑柱。
[0007]进一步的,试验区端壁板的右端设有多个尖头条板,FLAP片的左端设有多个配合槽,多个尖头条板和多个配合槽一一对应配合。
[0008]进一步的,两个试验区端壁板和两个试验区侧壁板上均设有若干光学观察窗,其中多个光学观察窗的外侧设有照明灯。
[0009]进一步的,试验区端壁板与对应的第一端壁板固定梁内侧通过柔性板相连。
[0010]进一步的,凸柱的上端设有第一固定止块和第二固定止块,车轮转套的上端设有第一活动止块和第二活动止块,第一固定止块和第二固定止块的工作面共面,第一活动止块和第二活动止块的工作面相垂直,第一活动止块和第二活动止块位于第一固定止块和第二固定止块工作面的同侧,当主动轮的水平径向与风向相同时,第一固定止块与第一活动止块的工作面相抵靠,当主动轮的水平径向与风向垂直时,第二固定止块与第二活动止块工作面相抵靠。
[0011]进一步的,车轮支架上设有配重砝码,配重砝码位于主动轮的远离车轮电机组件
一侧。
[0012]进一步的,框架上设有若干顶轮,多个顶轮的外周面与弯刀本体的前侧端面抵靠,多个顶轮的外周面与弯刀本体的后侧端面抵靠。
[0013]进一步的,所述试验段总高度7.1米,宽6.2米,总长9.6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试验区四壁开槽,两个试验区侧壁板上的开槽板可更换、从而改变开闭比,以满足更多类型的试验需求;2、通过调节第一端壁板升降机、第二端壁板升降机、第二FLAP片升降机和第一FLAP片升降机的升降螺杆可使两个试验区端壁板和两个FLAP片转动一定倾角,采用指式再入形式调节改变再入缝隙大小,实现对再入流量的控制;3、试验区四壁均布置光学观察窗,以满足更多的试验要求,部分观察窗外设置照明灯,用于试验段内部照明;4、模型的倾角可通过模型支架和转窗机构调整,可以实现尾撑、半模、翼尖等多种支撑方式;5、移动机构可以实现槽壁试验段轴向和侧向两个方向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米4风洞槽壁试验段,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洞壁组件、转窗机构(2)、模型支架(7)和移动机构(3);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框架(1)的内侧设有洞壁组件;所述洞壁组件包括合围形成试验段洞壁的上端壁(6)、前侧壁、下端壁和后侧壁(5),所述后侧壁(5)包括左右抵靠连接的试验区侧壁板(51)和支架区侧壁板(52),所述后侧壁(5)与所述前侧壁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端壁(6)包括左右设置且相配合的试验区端壁板(62)和FLAP片(65),试验区端壁板(62)的左端与第一端壁板固定梁(61)铰接,FLAP片(65)的右端与第二端壁板固定梁(66)铰接,第一端壁板固定梁(6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试验区侧壁板(51)连接,第二端壁板固定梁(6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区侧壁板(52)连接,框架(1)的顶端设有第一端壁板升降机(63)和第一FLAP片升降机(64),第一端壁板升降机(63)的升降螺杆下端与试验区端壁板(62)的右部相连,第一FLAP片升降机(64)的升降螺杆下端与FLAP片(65)的左部相连,所述上端壁(6)、第一端壁板升降机(63)和第一FLAP片升降机(64)构成上壁板调整组,框架(1)的底端设有第二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二FLAP片升降机,所述下端壁、第二端壁板升降机和第二FLAP片升降机构成下壁板调整组,所述下壁板调整组与所述上壁板调整组互为对称结构;两个试验区端壁板(62)和两个试验区侧壁板(51)上均设有若干槽孔,每个所述槽孔内均设有实壁板或开槽板(54);移动机构(3)包括车轮座板(31)、车轮支架(36)、主动轮(35)和从动轮(311),车轮座板(31)的下端设有凸柱(313),凸柱(313)的外周设有车轮轴承槽,车轮支架(36)的上端设有车轮转套(38),车轮转套(38)的内周设有转轮凸环,所述车轮轴承槽和所述转轮凸环通过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配合,车轮转套(38)的外周设有蜗轮齿,车轮座板(31)的下端设有车轮转盘电机(310),车轮转盘电机(310)的输出轴与车轮转盘蜗杆(312)连接,车轮转套(38)通过蜗轮齿与车轮转盘蜗杆(312)配合,主动轮(35)和从动轮(311)分别转动设置在车轮支架(36)下部,车轮电机组件(34)的输出端与主动轮(35)的轮轴连接,主动轮(35)和从动轮(311)均设置在轨道上,框架(1)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移动机构(3);模型支架(7)包括弯刀本体(71)和传动杆,框架(1)的顶端设有两组上弧形滑轨(14)、两个上直线滑轨(13)和两个电动缸(72),两组上弧形滑轨(14)前后排列,电动缸(72)的活塞杆迎风向设置,两个电动缸(72)的活塞杆与两个上直线滑座(73)一一对应相连,两个上直线滑座(73)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两个上直线滑轨(13)上,上传动杆(7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上直线滑座(73)铰接,弯刀本体(71)的顶端穿过所述上端壁(6)的FLAP片(65),并与上传动杆(74)的另一端铰接,框架(1)的底端设有两组下弧形滑轨(15)、两个下直线滑轨(16)和两个平衡气缸(78),两组下弧形滑轨(15)前后排列,平衡气缸(78)的活塞杆迎风向设置,两个平衡气缸(78)的活塞杆与两个下直线滑座(76)一一对应相连,两个下直线滑座(76)一一对应滑动设置在两个下直线滑轨(16)上,下传动杆(77)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直线滑座(76)铰接,弯刀本体(71)的底端穿过所述下端壁的FLAP片(65),并与下传动杆(77)的另一端铰接,两组上弧形滑轨(14)和两组下弧形滑轨(15)同轴设置,弯刀本体(71)顶端和底端的前后端面上均设有若干攻角调节滑块(75),弯刀本体(71)的顶端位于两组上弧形滑轨(14)之间,弯刀本体(71)顶端的若干攻角调节滑块(75)分别滑动设置在同侧的上弧形滑轨(14)上,弯刀本体(71)的底端位于两组下弧形滑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春王颖张刃刘畅赵文涛邢汉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