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郗大伟专利>正文

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5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涉及化妆品包装技术领域,包括瓶体和设置在所述瓶体上的瓶盖;所述瓶盖包括瓶盖连接部和瓶盖帽部,所述瓶盖帽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瓶盖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瓶盖连接部的中部设有圆柱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瓶体的内部设置套筒和内筒,使用时将溶液储存在溶液腔内,将溶质储存在内筒的溶质腔内,利用铝箔纸将内筒的口部密封,使得瓶体内的溶质和溶液隔离储存,增加溶质和溶液储存时间;当需要使用时,旋转瓶盖,使得瓶体和瓶盖相对运动,此时,瓶盖上的割刀向下移动,并刺破内筒上的铝箔纸,使得溶质腔中的溶质和溶液腔内的溶液混合,进而实现了两剂的混合使用。进而实现了两剂的混合使用。进而实现了两剂的混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包装钩
,具体是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

技术介绍

[0002]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双剂型包装要么分开存储,要么是推压式双剂储存,前者储存起来较为麻烦,后者在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刺破铝箔纸,导致储存安全性较差;因此需要对化妆品包装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包括瓶体和设置在所述瓶体上的瓶盖;所述瓶盖包括瓶盖连接部和瓶盖帽部,所述瓶盖帽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瓶盖连接部的一侧;
[0007]所述瓶体的内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瓶体的内底壁上,且所述套筒的上端敞开,套筒的外壁和瓶体之间形成溶液腔;所述套筒的内部插设有内筒,内筒的内部为溶质腔;所述套筒的口部和所述内筒的口部通过密封环密封卡接,所述密封环的表面设有将溶液腔和溶质腔隔开的铝箔纸;所述瓶盖连接部上的圆柱筒内上部设有割刀。
[0008]所述瓶盖连接部的中部设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外壁和瓶盖连接部之间设有螺纹腔,用于和瓶体的口部螺纹连接;所述瓶圆柱筒上设有贯穿的通孔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割刀为端面倾斜的管状结构,所述割刀的上端和圆柱筒的内顶壁连接,且割刀和圆柱筒的连接处设有漏液孔,当割刀刺破密封环时,方便溶液腔内的溶液和内筒中的溶质混合。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体和瓶盖的外侧连接处设有保险扣,所述保险扣为环形条状,且保险扣的上端边缘连接在瓶盖连接部的下端,保险扣的下端边缘连接在瓶体上,所述保险扣的端部设有拉手,使用时,用力拉动拉手,使得保险扣从瓶体和瓶盖上脱离,才可以拧动瓶盖。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为塑料材质,内筒为玻璃材质,便于对溶液和溶质的保存。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腔的深度大于瓶体和瓶盖的相对运动的行程,以便割刀能够刺破密封环。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筒的外壁和瓶体口部的内壁密封连接,防止瓶体内部溶液溢出。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盖帽部的中间设有通孔塞,所述通孔塞为圆柱状,且通孔塞的一端固定密封连接在瓶盖帽部。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塞的外径等于通孔的内孔径,且当通孔塞插入通孔内时,通孔塞和通孔的连接处为密封状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通过在瓶体的内部设置套筒和内筒,使用时将溶液储存在溶液腔内,将溶质储存在内筒的溶质腔内,利用铝箔纸将内筒的口部密封,使得瓶体内的溶质和溶液隔离储存,增加溶质和溶液储存时间;当需要使用时,旋转瓶盖,使得瓶体和瓶盖相对运动,此时,瓶盖上的割刀向下移动,并刺破内筒上的铝箔纸,使得溶质腔中的溶质和溶液腔内的溶液混合,进而实现了化妆品的两剂现用现混合的目的,保证化妆品的质量。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通过在瓶体和瓶盖的外侧连接处设有保险扣,保险扣的端部设有拉手,使用时,用力拉动拉手,使得保险扣从瓶体和瓶盖上脱离,才可以拧动瓶盖,操作方便;储存时,保险扣可以瓶盖上的割刀意外刺破铝箔纸,增加储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的爆炸图。
[0020]图2为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的左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沿C

C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5为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的瓶盖盖合时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瓶体;2、瓶盖连接部;3、圆柱筒;4、通孔;5、瓶盖帽部;6、保险扣;7、通孔塞;8、割刀;9、套筒;10、内筒;11、密封环;12、溶液腔;13、溶质腔;201、螺纹腔;801、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

6,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包括瓶体1和设置在瓶体1上的瓶盖;瓶盖包括瓶盖连接部2和瓶盖帽部5,瓶盖帽部5的一端铰接在瓶盖连接部2的一侧;瓶盖帽部5呈半球形的飞碟状,在使用的时候,飞碟状的瓶盖帽部5边缘向外伸出,便于使用者对瓶帽的开启,使用方便,美观;
[0029]瓶体1的内部设有套筒9,套筒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瓶体1的内底壁上,且套筒9的上端敞开,套筒9的外壁和瓶体1之间形成溶液腔12;套筒9的内部插设有内筒10,内筒10的内部为溶质腔13;套筒9的口部和内筒10的口部通过密封环11密封卡接,内筒10的口部密封连接在密封环11的下端面内侧,密封环11的下端面外侧设有卡凸,卡凸用于密封卡接在套筒9的口部,密封环11的中部为贯通的,密封环11的表面密封连接有将溶液腔12和溶质腔13隔开的铝箔纸111;瓶盖连接部2上的圆柱筒3内上部设有割刀8。
[0030]割刀8为端面倾斜的管状结构,割刀8的上端和圆柱筒3的内顶壁连接,且割刀(8)和圆柱筒3的连接处设有漏液孔801,当割刀8刺破铝箔纸111时,方便溶液腔12内的溶液和内筒10中的溶质混合。
[0031]瓶盖连接部2的中部设有圆柱筒3,圆柱筒3的外壁和瓶盖连接部2之间设有螺纹腔201,用于和瓶体1的口部螺纹连接;瓶圆柱筒3上设有贯穿的通孔4;
[0032]瓶体1的内部设有套筒9,套筒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瓶体1的内底壁上,且套筒9的上端敞开,套筒9的外壁和瓶体1之间形成溶液腔12;套筒9的内部插设有内筒10,内筒10的内部为溶质腔13;内筒10的口部密封有密封环11,密封环11将溶液腔12和溶质腔13隔开;瓶盖连接部2上的圆柱筒3内上部设有割刀8。
[0033]割刀8为端面倾斜的管状结构,割刀8的上端和圆柱筒3的内顶壁连接,且割刀8和圆柱筒3的连接处设有漏液孔801,当割刀8刺破密封环11时,方便溶液腔12内的溶液和内筒10中的溶质混合。
[0034]套筒9为塑料材质,内筒10为玻璃材质,便于对溶液和溶质的保存。
[0035]螺纹腔201的深度大于瓶体1和瓶盖的相对运动的行程,以便割刀8能够刺破密封环11。
[0036]圆柱筒3的外壁和瓶体1口部的内壁密封连接,防止瓶体1内部溶液溢出。
[0037]瓶盖帽部5的中间设有通孔塞7,通孔塞7为圆柱状,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包括瓶体(1)和设置在所述瓶体(1)上的瓶盖;所述瓶盖包括瓶盖连接部(2)和瓶盖帽部(5),所述瓶盖帽部(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瓶盖连接部(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内部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瓶体(1)的内底壁上,且所述套筒(9)的上端敞开,套筒(9)的外壁和瓶体(1)之间形成溶液腔(12);所述套筒(9)的内部插设有内筒(10),内筒(10)的内部为溶质腔(13);所述套筒(9)的口部和所述内筒(10)的口部通过密封环(11)密封卡接,所述密封环(11)的表面设有将溶液腔(12)和溶质腔(13)隔开的铝箔纸(111);所述瓶盖连接部(2)上的圆柱筒(3)内上部设有割刀(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连接部(2)的中部设有圆柱筒(3),所述圆柱筒(3)的外壁和瓶盖连接部(2)之间设有螺纹腔(201),用于和瓶体(1)的口部螺纹连接;所述瓶圆柱筒(3)上设有贯穿的通孔(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混合双剂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刀(8)为端面倾斜的管状结构,所述割刀(8)的上端和圆柱筒(3)的内顶壁连接,且割刀(8)和圆柱筒(3)的连接处设有漏液孔(801),当割刀(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郗大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