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53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45
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其包括内锅体、外锅体和设置在内、外锅体之间的电热盘和温控元件,电热盘和温控元件与设置外锅体侧壁的电源座连接,外锅体的侧壁安装有锅把手,所述的外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平板状的锅底,锅底沿其圆心均布有若干支撑脚,支撑脚向下突出于锅底设置;所述的锅底朝向锅把手的方向还设置有辅撑脚,辅撑脚支撑面的最远端与外锅体中心距大于支撑脚与外锅体中心距;使得辅撑脚突出于支撑脚的整列圆周线以外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应锅把手位置设置有辅撑脚,辅撑脚能够缩短把手的力臂长度,从而避免电炒锅容易翻覆导致用户烫伤的弊端。电炒锅容易翻覆导致用户烫伤的弊端。电炒锅容易翻覆导致用户烫伤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炒锅,具体是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

技术介绍

[0002]电炒锅就是利用电流加热的炒锅,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烹饪工具,适用于在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现有的电炒锅一般包括底座,嵌装于底座中的内胆,以及一端连接于底座上,另一端与市电插座相连的电源线,使用时,通过电源线使得底座上的加热部发热,从而通过热传导,实现内胆的受热,进而实现炖煮食材。为方便用户使用,通常的电炒锅都设置有把手,在烹调过程中,用户需要通过把手固定电炒锅,在这过程中,由于电炒锅的支撑脚一般都是设置在锅底,与把手之间的力臂较长,在使用过程中,轻微碰撞把手,都会导致电炒锅整体翻倒,导致用户容易被烫伤,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够有效防止电炒锅翻倒,提高电炒锅散热能力的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
[0004]本技术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其包括内锅体、外锅体和设置在内、外锅体之间的电热盘和温控元件,电热盘和温控元件与设置外锅体侧壁的电源座连接,外锅体的侧壁安装有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平板状的锅底,锅底沿其圆心均布有若干支撑脚,支撑脚向下突出于锅底设置;所述的锅底朝向锅把手的方向还设置有辅撑脚,辅撑脚支撑面的最远端与外锅体中心距大于支撑脚与外锅体中心距;使得辅撑脚突出于支撑脚的整列圆周线以外设置;所述的锅底中部还向下突出设置有散热腔,散热腔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贯穿散热腔本体设置。
[0005]所述的支撑脚为设置在锅底上的圆柱状凸台,凸台的端部设置有内凹槽,内凹槽内安装有防滑垫。
[0006]所述的防滑垫为橡胶垫。
[0007]所述的辅撑脚截面呈“E”字,其支撑在锅体及外锅体的侧壁设置。
[0008]所述的辅撑脚的外侧面通过支撑边连接在电源座上,支撑边呈内凹圆弧形连接辅撑脚的下端面及电源座的下端面。
[0009]所述的散热孔为设置在锅底上的圆弧槽状的散热槽,散热槽呈八卦形分布在锅底上。
[0010]所述的散热槽的底部贯穿锅底设置,散热槽的顶部密封,而侧壁贯穿外锅体的内部设置,形成“Z”字形的散热通道。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对应锅把手位置设置有辅撑脚,辅撑脚能够缩短把手的力臂长度,从而避免电炒锅容易翻覆导致用户烫伤的弊端。3、锅底中部还向下突出设置有散热腔,散热器位于支承脚的内部,在不增
加锅体本身高度同时,增加了外锅体与内锅体之间空腔的体积,从而方便电炒锅散热。4、独特的散热槽设置,在其内部设置有
ꢀ“
Z”字形的散热通道,在实现空气对流散热的同时,避免外部物体直接穿过散热槽损坏内部部件,甚至是触电等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总装效果图。
[0013]图2、3为本技术中外锅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中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16]图6为本技术中外锅体结构剖视图。
[0017]图7为本技术中图6的C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其包括内锅体1、外锅体2和设置在内、外锅体2之间的电热盘和温控元件,电热盘和温控元件与设置外锅体2侧壁的电源座4连接,外锅体2的侧壁安装有锅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锅体2的底部设置有平板状的锅底6,锅底6沿其圆心均布有若干支撑脚7,支撑脚7向下突出于锅底6设置;所述的锅底6朝向锅把手的方向还设置有辅撑脚8,辅撑脚8支撑面的最远端与外锅体2中心距大于支撑脚7与外锅体2中心距;使得辅撑脚8突出于支撑脚7的整列圆周线以外设置;所述的锅底6中部还向下突出设置有散热腔9,散热腔9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贯穿散热腔9本体设置。
[0019]所述的支撑脚7为设置在锅底6上的圆柱状凸台,凸台的端部设置有内凹槽,内凹槽内安装有防滑垫71。
[0020]所述的防滑垫71为橡胶垫。
[0021]所述的辅撑脚8截面呈“E”字,其支撑在锅体及外锅体2的侧壁设置。
[0022]所述的辅撑脚8的外侧面通过支撑边81连接在电源座4上,支撑边81呈内凹圆弧形连接辅撑脚8的下端面及电源座4的下端面。
[0023]所述的散热孔为设置在锅底6上的圆弧槽状的散热槽10,散热槽10呈八卦形分布在锅底6上。
[0024]所述的散热槽10的底部贯穿锅底6设置,散热槽10的顶部密封,而侧壁贯穿外锅体2的内部设置,形成“Z”字形的散热通道11。
[0025]工作原理:如图3、5所示,本案中在锅底6沿其圆心均布有若干支撑脚7,支撑脚7向下突出于锅底6设置;支撑脚起到了对锅体的主要支撑作用。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锅体发生位移,还在支撑脚的底部安装有由橡胶材质制作的防滑垫71,防滑垫能够增大与灶台等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止位移的作用。其中,为了避免本电炒锅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轻微碰撞把手,而导致电炒锅整体翻倒,导致用户容易被烫伤。本案中在锅底6朝向锅把手的方向还设置有辅撑脚8,辅撑脚8支撑面的最远端与外锅体2中心距大于支撑脚7与外锅体2中心距。当辅撑脚8支撑受力时,施加在锅把手上的压力将会以辅撑脚8为支撑点,从而缩短了锅把手作为动力臂的杠杆长度,增加了以锅体为阻力臂的杠杆长度,使得用户在碰撞或是使
用锅把手时不容易导致电炒锅翻覆,而导致用户烫伤的弊端,提升了本电炒锅的使用安全性。
[0026]如图3、4、7所示,本案中还在锅底的中部向下突出设置有散热腔,散热器位于支承脚的内部,在不增加锅体本身高度同时,增加了外锅体与内锅体之间空腔的体积,从而增大了电炒锅散热面积。另外,独特的散热槽设置,在其内部设置有
ꢀ“
Z”字形的散热通道,在实现空气对流散热的同时,由于散热通道不是直通形,可避免外部物体直接穿过散热槽损坏内部部件,甚至是触电等安全事故,进一步的提升了本产品的安全性,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其包括内锅体(1)、外锅体(2)和设置在内、外锅体(2)之间的电热盘和温控元件,电热盘和温控元件与设置外锅体(2)侧壁的电源座(4)连接,外锅体(2)的侧壁安装有锅把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锅体(2)的底部设置有平板状的锅底(6),锅底(6)沿其圆心均布有若干支撑脚(7),支撑脚(7)向下突出于锅底(6)设置;所述的锅底(6)朝向锅把手的方向还设置有辅撑脚(8),辅撑脚(8)支撑面的最远端与外锅体(2)中心距大于支撑脚(7)与外锅体(2)中心距;使得辅撑脚(8)突出于支撑脚(7)的整列圆周线以外设置;所述的锅底(6)中部还向下突出设置有散热腔(9),散热腔(9)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贯穿散热腔(9)本体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支撑的高效散热电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7)为设置在锅底(6)上的圆柱状凸台,凸台的端部设置有内凹槽,内凹槽内安装有防滑垫(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伟梁杰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艾燊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